第681章 安皇帝丙_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681章 安皇帝丙(1 / 1)

會稽王司馬道子生病了,還天天喝得酩酊大醉。他兒子司馬元顯看老爹在朝廷裡越來越沒威望,就暗示朝廷把道子的司徒、揚州刺史頭銜給擼了。乙未這天,直接讓元顯當上了揚州刺史。道子酒醒了才知道這事兒,氣得跳腳,可也沒轍。元顯把廬江太守張法順當成頭號智囊,拉了一堆自己人進朝廷,朝中大臣都得看他臉色辦事。

燕國的散騎常侍餘超、左將軍高和這幫人,因為謀反被哢嚓了。

後涼的太子呂紹、太原公呂纂帶兵去打北涼,北涼王段業趕緊向武威王禿發烏孤求救,烏孤派驃騎大將軍利鹿孤和楊軌去救場。段業本來想出兵乾一架,沮渠蒙遜勸他:“楊軌仗著鮮卑人能打,心裡早惦記著咱們了;呂紹、呂纂孤軍深入,那是抱著必死的心態來的,硬剛肯定扛不住。現在按兵不動穩如泰山,一動就可能玩完。”段業聽了,就按兵沒動。呂紹、呂纂隻好撤兵回去了。

六月,烏孤讓利鹿孤當涼州牧,鎮守西平,把車騎大將軍傉檀叫回來打理府裡的事兒。

會稽世子元顯覺得自己年紀輕輕,不想一下子扛這麼大責任,戊子這天,就讓琅邪王司馬德文當了司徒。

北魏前河間太守盧溥帶著幾千家部曲,跑到漁陽找飯吃,順手占了好幾個郡。秋天七月己未,後燕主慕容盛派人封他當幽州刺史。

辛酉這天,慕容盛下了道聖旨:“以前法律規定公侯犯罪能用錢贖罪,這玩意兒根本治不了壞人,就給朝廷摟點錢,沒啥意義。從現在起,都得靠立功贖罪,彆再交錢了。”

西秦的丞相南川宣公出連乞都去世了。

後秦的齊公姚崇、鎮東將軍楊佛嵩帶兵騷擾洛陽,河南太守辛恭靖死守城池。雍州刺史楊佺期派人向北魏的常山王拓跋遵求救,北魏主拓跋珪派散騎侍郎張濟當遵的從事中郎去回複。楊佺期問張濟:“你們北魏打中山的時候,帶了多少兵?”張濟說:“四十多萬。”佺期說:“就北魏這實力,收拾那幫小羌人還不是分分鐘的事。再說晉和魏本來就是一家人,現在既然結了盟,我也不瞞你,咱這兒兵少糧缺,洛陽能不能保住,全看你們北魏了。要是保住了,肯定有重謝;要是保不住,與其讓羌人占了,不如給北魏。”張濟回去把這話報了上去。八月,拓跋珪派太尉穆崇帶六萬騎兵去救洛陽。

後燕的遼西太守李朗在郡裡待了十年,威望挺高,怕慕容盛猜忌他,幾次叫他回朝都不去。因為家人在龍城,不敢明著叛亂,偷偷招北魏兵,想把遼西郡獻給北魏,還派人快馬去龍城,故意誇大敵軍聲勢。慕容盛說:“這肯定是忽悠人的。”把使者叫來一問,果然沒這回事。盛把李朗全家都殺了,丁酉這天,派輔國將軍李旱去收拾他。

早先,北魏的奮武將軍張袞因為有才華謀略,被拓跋珪當成心腹。拓跋珪問張袞中原一帶有啥人才,張袞推薦了盧溥和崔逞,拓跋珪都用了。

後來拓跋珪圍攻中山,打了好久打不下來,軍糧也快沒了,就問大臣們咋辦。當時崔逞是禦史中丞,說:“桑椹能當糧食頂一陣子。《詩經》裡不就說過,貓頭鷹吃了桑椹都能變聲嘛。”拓跋珪雖然聽了他的,讓老百姓用桑椹抵租子,但覺得崔逞這話有點侮辱人,心裡記恨上了。後來後秦攻打襄陽,雍州刺史郗恢寫信給北魏常山王拓跋遵求救,信裡說“看老哥你在中原大展神威”。拓跋珪覺得郗恢沒君臣禮節,讓張袞和崔逞回信,必須把東晉皇帝貶一頓。結果張袞、崔逞在信裡稱東晉皇帝為“貴主”,拓跋珪怒了:“讓你們貶他,你們居然叫‘貴主’,這跟叫‘賢兄’有啥區彆!”崔逞當初降北魏的時候,覺得天下大亂,怕家族斷了根,讓老婆張氏和四個兒子留在冀州,自己帶小兒子崔賾去了平城,結果留在冀州的老婆孩子跑去南燕了。拓跋珪拿這事兒跟崔逞算賬,把他賜死了。盧溥接受了後燕的封號,還搶北魏的郡縣,殺了北魏的幽州刺史封遝乾。拓跋珪覺得張袞推薦的人都不咋地,把張袞貶成尚書令史。張袞之後就關起門不跟人來往,光埋頭校勘經書,過了一年多就去世了。

後燕主慕容寶敗亡的時候,中書令、民部尚書封懿投降了北魏。拓跋珪讓他當給事黃門侍郎、都坐大官。拓跋珪問他後燕的舊事,封懿回答得敷衍又傲慢,也被罷官回家了。

武威王禿發烏孤喝高了,騎馬的時候把肋骨撞壞了,沒多久就死了,臨終前讓大家立年長的繼位。國人就立了他弟弟利鹿孤,給烏孤上個諡號叫武王,廟號列祖。利鹿孤下了大赦令,把都城遷到西平。

南燕王慕容德派人去勸幽州刺史辟閭渾歸降,辟閭渾不搭理。慕容德就派北地王慕容鐘帶兩萬步兵騎兵去打,自己占了琅邪,徐州、兗州一帶十來萬老百姓都歸附了他。慕容德從琅邪繼續往北,讓南海王慕容法當兗州刺史,守梁父。又進攻莒城,守將任安直接跑路了。慕容德讓潘聰當徐州刺史,守莒城。當初蘭汗作亂的時候,後燕的吏部尚書封孚跑到辟閭渾那兒,渾推薦他當勃海太守;等慕容德來了,封孚立馬投降,慕容德特高興:“我得青州都沒這麼開心,主要是得著你了!”當場就把機密大事交給他管。慕容鐘向青州各郡發檄文,講清利害,辟閭渾帶著八千多家跑到廣固死守,派司馬崔誕守薄荀固,平原太守張豁守柳泉;結果崔誕、張豁見了檄文就投降了慕容德。辟閭渾嚇壞了,帶著老婆孩子往北魏跑,慕容德派射聲校尉劉綱去追,在莒城追上把他砍了。辟閭渾的兒子道秀主動找到慕容德,請求跟老爹一起死。慕容德說:“爹雖然不忠,但兒子挺孝順。”特意放了他。辟閭渾的參軍張瑛幫渾寫檄文,裡麵罵得很難聽,慕容德把他抓來數落,張瑛一臉淡定地說:“渾有我這臣,就像韓信有蒯通。蒯通碰上劉邦活下來了,我碰上陛下卻要死,跟古人比,我這運氣也太背了!”慕容德把他殺了,之後就把都城定在廣固。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後燕的李旱走到建安,慕容盛突然把他叫回去,大臣們都猜不透啥意思。九月辛未這天,又讓他接著去。李朗聽說自己家被滅門,帶著兩千多戶人自保;後來聽說李旱回去了,以為後燕內部出問題了,就沒設防,留兒子李養守令支,自己去北平迎接北魏軍隊。壬子這天,李旱突襲令支,一舉拿下,派廣威將軍孟廣平在無終追上李朗,把他砍了。

後秦主姚興因為災異老出現,把自己的帝號改成王,下詔書讓群公、卿士、將領、地方官都降一級;大赦天下,改年號為弘始。還慰問孤兒貧民,提拔賢能,簡化法令,清理冤案,對有政績的地方官給獎勵,貪腐殘暴的就殺掉,搞得遠近都服服帖帖的。

【內核解讀】

這段史料生動勾勒出公元4世紀末至5世紀初中國北方及江南地區的政治亂局,政權更迭、權謀博弈與製度變革交織,展現出亂世中權力運作的複雜邏輯與人性百態。

東晉中樞權力的暗流湧動

東晉會稽王司馬道子的昏聵與世子元顯的崛起,成為江南政權衰敗的縮影。司馬道子沉溺酒色、不問政事,使“朝望去之”,這為元顯的奪權提供了可乘之機。元顯通過“諷朝廷解道子司徒、揚州刺史”的政治操作,以和平方式完成權力交接,卻也暴露了東晉門閥政治的脆弱性——權力傳承已淪為家族內部的利益博弈,而非基於治國能力的理性選擇。

元顯掌權後的布局更值得玩味:他“不欲頓居重任”而推琅邪王德文任司徒,看似謙遜,實則以退為進,既規避了“少年居高位”的輿論壓力,又通過重用廬江太守張法順、“多引樹親黨”的方式牢牢掌控實權。這種“前台傀儡+後台操控”的權力模式,成為東晉後期皇權旁落的典型表現,也為後來桓玄之亂埋下伏筆。

北方政權的生存博弈與製度探索

十六國時期的北方政權始終在“生存危機”與“製度建設”中搖擺,這段史料便記錄了多個政權的關鍵轉折。

後燕的製度改革頗具深意。慕容盛廢除“公侯有罪得以金帛贖”的舊製,要求“立功以自贖”,試圖以軍功激勵替代金錢贖刑,這一變革直指貴族特權對法律公平性的破壞。但製度善意能否落地,仍取決於執行力度——在皇權動蕩的背景下,此類改革往往淪為曇花一現的政治表態。

西秦、後涼與北涼的軍事互動,則展現了小國的生存智慧。北涼王段業在沮渠蒙遜的勸諫下,采取“案兵不戰”的策略,避開後涼太子呂紹、太原公呂纂的“死地之兵”,體現了“避實就虛”的軍事理性。而南涼禿發烏孤的突然離世“醉,走馬傷脅而卒”),則印證了亂世中“領導人個人命運決定政權走向”的殘酷現實,其弟利鹿孤“徙治西平”的決策,既是對兄長戰略的延續,也暗含著政權重心西移的考量。

人才任用與政治信任的崩塌

北魏拓跋珪時期的人才風波,深刻揭示了亂世中政治信任的脆弱性。張袞因推薦盧溥、崔逞而遭貶黜,崔逞因書信用詞觸怒拓跋珪而被賜死,封懿因“應對疏慢”被廢黜,這些事件串聯起北方政權“用人疑人殺人”的惡性循環。

崔逞之死尤為典型:他建議拓跋珪用桑椹充糧本是良策,卻因拓跋珪主觀解讀為“侮慢”而埋下隱患;後來又因書信中稱晉帝為“貴主”未達“貶損”要求,最終因“舊賬新罪”被誅殺。這種“文字獄”式的政治清洗,反映出少數民族政權在漢化過程中的文化焦慮——既需要漢族士人治理天下,又對其忠誠度充滿猜忌,這種矛盾最終轉化為對知識分子的殘酷打壓。

南燕慕容德的用人策略則呈現另一番景象。他對封孚的“孤得青州不為喜,喜得卿耳”的表態,與對張瑛“韓信之有蒯通”論的誅殺形成鮮明對比,展現出亂世中“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實用主義邏輯。而對辟閭渾之子道秀“特赦之”的決定,又通過表彰“孝道”維護了倫理秩序,這種“恩威並施”的統治術,成為政權存續的重要手段。

製度變革的現實困境

各國的製度調整折射出亂世中的治理探索。慕容盛廢除“金帛贖罪”製,試圖以“立功贖罪”強化軍事激勵,卻忽視了貴族階層的利益阻力;拓跋珪在災異後“降號稱王”“大赦改元”,並推行“存問孤貧、舉拔賢俊、簡省法令”等改革,體現了統治者對“天人感應”觀念的敬畏與整頓吏治的決心,但“貪殘者誅之”的嚴苛政策能否落實,仍取決於官僚體係的執行力。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製度變革多是危機驅動型改革:西秦因丞相去世調整人事,後秦因災異降號改元,北魏因軍糧匱乏尋求對策。缺乏係統性設計的改革,往往隨著危機緩解而半途而廢,這也成為十六國時期政權難以長久存續的重要原因。

結語:亂世中的權力邏輯

這段史料所呈現的,正是一幅“權力無常態、生存為第一”的亂世圖景。無論是東晉的門閥內鬥、北魏的人才困境,還是南燕的定都決策、後秦的製度調整,本質上都是不同政權在生存壓力下的本能反應。在這個“兵弱糧寡則求援、威行境內則遭疑、一言不慎則喪命”的時代,個人命運與政權興衰都如履薄冰。

這些曆史片段也為現代提供了深刻啟示:權力交接的合法性構建、人才任用的信任機製、製度改革的係統設計,仍是任何時代治國理政的核心命題。而亂世中展現的人性光輝與幽暗,更成為跨越千年的鏡鑒,讓我們得以在曆史的褶皺中,窺見文明演進的艱難軌跡。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快穿:笨蛋美人拯救世界 快穿之哼!糯糯才不是孟婆家的呢 奧特:我靠模擬成就至高 重生65,靠打獵,我把妻女寵上了天 星海於你 櫻盛時分 快穿攻略:點滿男主的撒嬌技 空間係統穿七零,肥妻暴瘦暴富樣樣行 哈利波特之薩滿巫師也是巫師 敲骨吸髓?重生另選家人寵我如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