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安皇帝丙_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684章 安皇帝丙(1 / 1)

隆安四年庚子年,公元400年)

開春正月初一,燕國老大慕容盛搞了波大赦,還自降身份當了"庶人天王",也是挺會整活的。

北魏的材官將軍和跋去遼西偷襲盧溥,正月初七就拿下了,把盧溥父子打包送到平城,直接給車裂了。慕容盛派孟廣平去救場,結果來晚了,隻能砍了北魏遼西的地方官泄憤,然後溜了。

正月二十四,朝廷也跟著搞了波大赦,大概是過年圖個吉利。

西秦王乞伏乾歸把都城遷到了苑川,換個新環境搞發展。

禿發利鹿孤也湊了波熱鬨,大赦天下還改元建和,儀式感拉滿。

高句麗王高安對燕國態度敷衍,二月十五日,慕容盛親自帶著三萬兵去揍他,讓驃騎大將軍慕容熙當前鋒,一口氣拿下新城、南蘇兩座城,地盤擴了七百多裡,還遷了五千多戶人家回來。慕容熙在戰場上簡直是戰神附體,慕容盛都誇他:"叔父勇猛是真猛,有世祖那味兒了,就是格局差點意思。"

之前北魏老大拓跋珪娶了劉頭眷的女兒,寵得不行,還生了兒子拓跋嗣。後來打下中山,又收了後燕慕容寶的小女兒。要立皇後時,按他們的老規矩得鑄金人占卜,劉氏沒鑄成,慕容氏成了,三月初八,慕容氏就被立為皇後,這運氣也是沒誰了。

桓玄拿下荊、雍兩地後,就想兼管荊、江二州。朝廷本來讓他當七州軍事都督兼荊州刺史,讓桓修當江州刺史。結果桓玄不樂意,非得要江州,朝廷沒辦法,隻能讓他督八州加揚、豫八部軍事,還讓他兼著江州刺史。桓玄直接把哥哥桓偉安排成雍州刺史,朝廷也不敢吱聲,他又把侄子桓振弄成淮南太守,這操作也是夠霸道的。

涼王呂纂因為大司馬呂弘功高震主,心裡老不踏實,呂弘也覺得處境危險,就帶著東苑的兵造反了。呂纂派焦辨去平事,呂弘的人直接崩了盤,他自己也跑路了。呂纂趁機讓手下大肆搶掠,把東苑的婦女全賞給士兵,連呂弘的老婆孩子都在裡麵。他還笑著問群臣:"今天這仗打得咋樣?"侍中房晷直接懟他:"老天都看不慣涼室,麻煩事兒一波接一波。先帝剛走,隱王就被廢;陵寢剛修好,大司馬又起兵,京城都見血了,兄弟相殘像話嗎?就算呂弘活該,但你也沒儘兄弟情分,該反思反思給百姓道歉。結果你還縱容搶掠,侮辱男女,事兒是呂弘挑的,百姓招誰惹誰了?再說呂弘的老婆是你弟媳,女兒是你侄女,讓那幫無賴當婢妾,天地良心都看不下去啊!"說著就哭了,呂纂這才變臉道歉,把呂弘的家人接到東宮好好安撫。

呂弘本來想投奔禿發利鹿孤,路過廣武時見了呂方,呂方哭著說:"天下這麼大,你咋混到這份上?"然後直接把他捆了送監獄,呂纂派力士康龍去把他拉殺了,也是夠狠的。

之後呂纂立楊氏為皇後,把嶽父楊桓提拔成尚書左仆射兼涼都尹,這波外戚上位操作很熟練。

三月十一,燕國襄平令段登等人謀反,被哢嚓了。

呂纂想去打武威王禿發利鹿孤,中書令楊穎勸他:"人家上下一條心,沒破綻,打不得啊。"呂纂不聽勸。利鹿孤讓弟弟傉檀迎戰,四月,傉檀在三堆把涼兵揍得鼻青臉腫,斬了兩千多人,實力打臉。

早先隴西人李暠愛好文學,名聲不錯。曾經和郭黁、同母弟宋繇同住,郭黁突然對宋繇說:"你以後能當大官,李暠最後能當老板,等母馬生下白額頭小馬駒,就是時候了。"後來孟敏當沙州刺史,讓李暠做效穀令;宋繇跟著北涼王段業,成了中散常侍。孟敏死後,敦煌護軍郭謙、沙州治中索仙等人覺得李暠溫和堅毅,政績也好,就推他當敦煌太守。李暠剛開始還猶豫,正好宋繇從張掖回來,對他說:"段王沒遠見,肯定成不了事,哥你忘了郭黁的話?白額頭小馬駒這不就來了嗎!"李暠一聽就答應了,派人向段業請命,段業就任命他為敦煌太守。右衛將軍索嗣對段業說:"不能讓李暠待在敦煌。"段業就派索嗣去取代李暠,還給他五百騎兵。索嗣到離敦煌二十裡的地方,讓李暠來接他,李暠正準備去,效穀令張邈和宋繇攔住他:"段王昏庸懦弱,正是大佬崛起的好機會,你有這麼好的基礎,為啥要拱手讓人?索嗣覺得自己是本地人,以為大家都服他,沒想到你敢懟他,乾一架就能拿下!"李暠聽了,先派宋繇去忽悠索嗣,宋繇回來報告:"索嗣那貨驕傲得很,兵又弱,好拿捏。"李暠就派張邈、宋繇和自己倆兒子李歆、李讓去迎擊,索嗣大敗而逃,回了張掖。李暠本來和索嗣關係不錯,這下徹底恨上了,上表讓段業殺索嗣。沮渠男成也討厭索嗣,勸段業動手,段業就把索嗣殺了,還派人向李暠道歉,提拔他當都督涼興以西諸軍事、鎮西將軍,這波反轉也是絕了。

吐穀渾的視羆去世,世子樹洛乾才九歲,弟弟烏紇堤繼位。他娶了樹洛乾的老媽念氏,生了慕璝、慕延。烏紇堤這人又慫又荒淫,根本管不了事,念氏就親自掌權,又有膽又有腦,國人都服她,妥妥的女強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燕國前將軍段璣是太後段氏的侄子,被段登的案子牽連,五月初三,跑到遼西躲風頭。

五月十七,衛將軍東亭獻侯王珣去世,享年不詳。

五月二十,北魏老大拓跋珪東邊跑到涿鹿,西邊躥到馬邑,去看灅源的風景,也是個旅遊愛好者。

五月二十七,段璣跑回燕國認罪,慕容盛居然赦免了他,還賜了"思悔侯"的稱號,讓他娶了公主,在宮裡當差,這心也是夠大的。

謝琰憑著資曆名望鎮守會稽,卻不會安撫百姓,也不搞軍事防備。手下將領都勸他:"賊寇就在海邊,盯著機會搞事,不如給他們條改過自新的路。"謝琰不聽,還嘴硬:"苻堅百萬大軍都在淮南送了人頭,孫恩這小毛賊,敗了逃到海裡,還能蹦躂出來?真出來了,就是老天要收他!"結果孫恩真就來了,先攻浹口,進餘姚,破上虞,打到邢浦。謝琰派劉宣之去打,孫恩退了。沒過幾天,孫恩又來攻邢浦,官軍沒打過,孫恩趁勝前進。五月三十,都打到會稽了。謝琰還沒吃飯,說:"必須先滅了這貨再吃飯!"然後騎馬出戰,結果兵敗,被手下都督張猛砍了,也是太衝動了。吳興太守庾桓怕郡裡百姓響應孫恩,直接殺了幾千人,這操作也是夠狠。孫恩轉攻臨海,朝廷嚇壞了,趕緊派桓不才、孫無終、高雅之去抵擋。

後秦征西大將軍隴西公姚碩德帶五千兵討伐西秦,從南安峽進軍。西秦王乞伏乾歸帶著將領們去抵擋,在隴西駐軍,準備硬剛。

楊軌、田玄明想謀殺武威王禿發利鹿孤,結果被反殺,偷雞不成蝕把米。

【內核解讀】

公元400年的中國,正處於東晉十六國的大分裂時期。這一年的曆史記載如同一幅亂世長卷,勾勒出政權更迭的頻繁、權力鬥爭的殘酷與個體命運的無常。透過《資治通鑒》中關於隆安四年的記載,我們能清晰看到這一時代的鮮明特征——權力合法性的脆弱性、軍事博弈的常態化與人性在亂世中的複雜呈現。

政權合法性的自我構建與崩塌

這一年的政權更迭與名號調整,本質上是權力合法性的爭奪與重構。燕主慕容盛在正月“大赦,自貶號為庶人天王”,看似自降身份,實則是通過自我貶損的姿態緩和內部矛盾,試圖以“謙君”形象鞏固統治。這種政治表演在分裂時代並不罕見,反映出政權合法性基礎的薄弱——當武力威懾難以持久時,統治者不得不借助符號化的政治儀式維係權威。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西秦與南涼的遷都與改元。西秦王乾歸遷都苑川,禿發利鹿孤改元建和,都是通過空間轉換與時間重置宣告政權新階段的開始。苑川作為河西戰略要地,其遷都決策顯然包含著對地緣政治格局的考量;而南涼的改元則是禿發氏政權鞏固統治的常規操作,試圖以“新元新氣象”凝聚內部力量。

北魏的“鑄金卜後”製度更具深意。拓跋珪立後時“用其國故事,鑄金人以卜之”,最終慕容氏所鑄成功而劉氏不成,這種看似迷信的儀式,實則是鮮卑政權將政治決策“神權化”的手段。在鮮卑傳統與中原製度融合的初期,統治者需要借助超自然力量為權力分配提供合法性依據,金人鑄造的成敗便成為“天意”的具象化表達。

軍事博弈中的戰略短視與地緣困局

這一年的軍事衝突頻繁且充滿戲劇性,暴露出各方勢力在戰略判斷上的嚴重分歧。涼王呂纂對禿發利鹿孤的討伐便是典型的戰略失誤。麵對中書令楊穎“利鹿孤上下用命,國未有釁”的勸諫,呂纂執意出兵,最終在三堆之戰中“斬首二千餘級”,遭遇慘敗。這場戰役揭示出分裂時代的致命弱點:統治者往往因個人猜忌或權力欲驅動軍事行動,而非基於現實的戰略評估。呂纂對大司馬呂弘的猜忌已引發內亂,卻仍執意對外用兵,這種“內憂未平而外患又起”的困境,成為諸多短命政權的共性悲劇。

高句麗與後燕的邊境衝突則展現了地緣博弈的複雜性。燕王盛因高句麗“事燕禮慢”便親率三萬大軍突襲,雖“拔新城、南蘇二城,開境七百餘裡”,卻未能從根本上改變東北亞的力量平衡。這種“懲罰性遠征”看似取得戰術勝利,實則消耗了自身實力,為後燕的衰落埋下伏筆。慕容盛對慕容熙“雄果有世祖之風,但弘略不如”的評價,恰是對自身政權缺乏長遠戰略的微妙隱喻。

西秦與後秦的對峙更凸顯了小國的生存困境。秦征西大將軍碩德僅率五千兵伐西秦,西秦王乾歸便需“帥諸將拒之,軍於隴西”。這種不對稱的軍事壓力,使得小國不得不時刻處於戰備狀態,最終往往在大國博弈中成為犧牲品。

權力鬥爭中的人性百態與倫理困境

隆安四年的權力鬥爭,將人性的光明與幽暗展現得淋漓儘致。涼王呂纂在平定呂弘叛亂後的表現極具代表性:他先是“縱兵大掠,悉以東苑婦女賞軍,弘之妻子亦在中”,麵對侍中房晷的勸諫,又能“改容謝之,召弘妻子置於東宮,厚撫之”。這種前後反差既反映出呂纂性格中的暴虐與脆弱,也揭示出權力者在道德約束與現實利益間的搖擺。房晷“釁自弘起,百姓何罪”的質問,成為亂世中難得的人道主義呼聲,卻難以改變“勝者施暴”的叢林法則。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桓玄的權力擴張則展現了門閥政治的典型邏輯。在“既克荊、雍”後,桓玄先是“表求領荊、江二州”,遭拒後又“上疏固求”,最終迫使朝廷讓步,獲得“督八州及揚、豫八部諸軍事”的大權。更值得注意的是他“輒以兄偉為雍州刺史,朝廷不能違”的操作,赤裸裸地將國家權力私有化,暴露了東晉門閥政治“弱中央、強藩鎮”的結構性弊端。這種“以家族代國家”的權力邏輯,最終將把東晉推向覆滅的深淵。

敦煌的權力更迭充滿戲劇性。李暠從敦煌太守到“都督涼興已西諸軍事”的轉變,印證了郭黁“李君終當有國家”的預言。這場權力交接的關鍵,在於段業政權的“暗弱”與李暠集團的“有備”。索嗣代任敦煌太守的失敗,本質上是缺乏根基的權力任命對地方實力派的挑戰,而李暠“先禮後兵”的應對,則展現了亂世中梟雄的政治智慧——既需借“段王任命”的合法性外衣,又要靠實力扞衛既得利益。

社會動蕩中的個體命運與時代悲歌

在宏大的曆史敘事背後,是無數個體命運的沉浮。謝琰之死堪稱典型悲劇。這位以資望鎮守會稽的重臣,既“不能綏懷”百姓,又“不為武備”防賊,麵對諸將勸諫時竟以“苻堅百萬尚送死淮南”自比,輕視孫恩起義軍。最終在倉促出戰中“為帳下都督張猛所殺”,其剛愎自用的性格與對現實的誤判,不僅斷送了自身性命,更引發“吳興太守庾桓恐郡民複應恩,殺男女數千人”的慘案。謝琰的悲劇印證了《孫子兵法》“驕兵必敗”的古訓,也揭示出士族官僚在亂世中的致命缺陷——沉迷於過往榮光而無視現實威脅。

吐穀渾的權力交接則展現了女性在特殊情境下的政治影響力。視羆死後,其子樹洛乾年幼,弟烏紇堤繼位,卻因“懦弱荒淫,不能治國”,導致“念氏專製國事”。這位樹洛乾之母憑借“膽智”獲得國人畏服,成為實際掌權者。在男性主導的政治舞台上,念氏的崛起雖是特殊曆史條件下的產物,卻也打破了“女子不得乾政”的傳統敘事,為十六國時期的女性政治角色增添了一抹亮色。

段璣的命運起伏則充滿戲劇性。作為太後段氏的侄子,他因段登謀反案牽連“逃奔遼西”,數月後“複還歸罪”,竟獲燕王盛赦免,還被“賜號曰思悔侯,使尚公主,入直殿內”。這種看似荒誕的結局,實則反映出亂世中權力者的實用主義邏輯——隻要還有利用價值,罪臣也可瞬間成為親信。段璣的“思悔侯”稱號,與其說是對其悔改的認可,不如說是慕容盛籠絡人心的政治手段。

結語:亂世中的曆史啟示

隆安四年的曆史事件,如同一麵鏡子映照出十六國時期的時代本質:這是一個權力合法性不斷重構的時代,一個軍事博弈決定生存空間的時代,更是一個人性在極端環境下充分暴露的時代。從慕容盛的自貶到桓玄的專權,從呂纂的短視到李暠的崛起,從謝琰的剛愎到念氏的智斷,這些曆史片段共同構成了一幅亂世長卷。

在這幅長卷中,我們能看到權力的誘惑與危險、戰略的重要與脆弱、人性的光輝與幽暗。這些跨越千年的曆史場景,至今仍能給我們帶來深刻啟示: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理性的戰略判斷、對民生的重視、對人性的敬畏,永遠是政權長治久安的基石。而那些在亂世中掙紮、奮鬥、沉浮的個體,他們的故事不僅是曆史的注腳,更是人類麵對困境時的生存樣本,值得後人永遠銘記與反思。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都市乞丐小醫仙 都市冥王回歸 冰汽領主:主教剛上任 今天也沒有被顧客吃掉 你犯賤我發癲!真千金爆火娛樂圈 我靠,女主怎麼有追追啊 謀春 我媽是年代文早逝原配 歡迎來到神明的遊戲 從海灣風暴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