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 安皇帝丙_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685章 安皇帝丙(1 / 1)

六月初一,庚辰日,發生了日食。

朝廷把琅邪王的老師何澄提拔成尚書左仆射,這哥們兒是何準的兒子,也算官二代上位。

六月十五,燕國搞了波大赦,相當於給全國放了波福利。

涼王呂纂想去偷襲北涼,手下薑紀勸他:“夏天農忙正嗨,先彆打了行不?你要是跑老遠去嶺西,禿發家趁虛偷家,咱老家咋辦?”呂纂不聽,非要去圍張掖,還往西搶了建康。禿發傉檀聽說這事兒,帶著一萬騎兵就奔姑臧來了,呂纂弟弟隴西公呂緯趕緊守著北城自保。傉檀倒好,在朱明門上開派對喝酒,敲鑼打鼓犒勞士兵,還在青陽門秀了波肌肉,搶了八千多戶人就溜了。呂纂一聽老家被偷,趕緊帶兵回趕。

秋七月初三,太皇太後李氏去世了。

七月十八,又搞了次大赦,這赦免跟不要錢似的。

西秦王乞伏乾歸派武衛將軍慕兀等人駐守,把秦軍的砍柴路都堵死了,秦王姚興偷偷派兵來救。乾歸聽說後,讓慕兀帶兩萬中軍守柏楊,羅敦帶四萬外軍守侯辰穀,自己帶幾千輕騎去探秦軍虛實。結果趕上大風大霧,跟中軍走散了,被追兵逼得鑽進外軍陣裡。第二天跟秦軍開打,輸得底褲都沒了,逃回苑川,手下三萬六千人全投降秦軍了。姚興順勢進兵枹罕。

乾歸跑到金城,跟手下大佬們說:“我沒本事,卻占著王位十幾年,現在敗成這樣,肯定扛不住敵人。我想往西去允吾躲躲,要是咱全族都走,肯定跑不掉。你們留在這兒,各自帶著部眾降秦,保全宗族,彆跟著我了。”大夥兒都說:“生生死死都跟陛下走!”乾歸說:“我現在就是去寄人籬下,要是老天爺不滅我,說不定哪天能翻盤,再跟你們相見。現在跟著我死,啥用沒有啊。”說完大哭一場,就此分彆。乾歸就帶幾百騎兵奔允吾,向武威王禿發利鹿孤投降。利鹿孤派廣武公傉檀去接他,把他安置在晉興,當貴賓招待。鎮北將軍禿發俱延跟利鹿孤說:“乾歸本來是咱附屬國,趁亂自立門戶,現在走投無路才來投降,肯定不是真心的,要是他跑回姚家,必成大患,不如把他挪到乙弗那旮遝,讓他跑不了。”利鹿孤說:“人家走投無路來投奔,咱還懷疑人家,以後誰還敢來?”俱延是利鹿孤的弟弟。

秦軍退了之後,南羌的梁戈等人偷偷聯係乾歸,乾歸想響應。他手下屋引阿洛把這事兒捅給晉興太守陰暢,陰暢趕緊報給利鹿孤,利鹿孤派弟弟吐雷帶三千騎兵守捫天嶺。乾歸怕被利鹿孤殺了,跟太子熾盤說:“咱父子在這兒,肯定不被容。現在姚家正強,我去投奔他們,要是全家都走,肯定被追兵追上。我把你們兄弟和你媽當人質,他們肯定不懷疑,我在長安,他們不敢害你們。”於是把熾盤等人送到西平。八月,乾歸往南奔枹罕,投降了秦軍。

八月初二,尚書左仆射王雅去世了。

九月初一,發生地震,大地抖了抖。

涼國呂方投降秦軍,廣武三千多戶老百姓跑到武威王利鹿孤那兒去了。

冬十一月,高雅之跟孫恩在餘姚開打,高雅之輸得慘,跑到山陰,手下死了七八成。朝廷讓劉牢之都督會稽等五郡,帶兵打孫恩,孫恩被揍得躲進海裡。劉牢之往東屯兵上虞,派劉裕守句章。吳國內史袁崧袁喬的孫子)修了滬瀆壘防備孫恩。

會稽世子元顯想當徐州老大,朝廷就讓他當開府儀同三司,都督揚、豫等十六州軍事,兼徐州刺史,還封他兒子彥瑋為東海王,這權力給得夠夠的。

乞伏乾歸到長安後,秦王姚興讓他當都督河南諸軍事、河州刺史,封歸義侯。

過了陣子,乞伏熾盤想跑去投奔老爹,被武威王利鹿孤追上抓了。利鹿孤想殺他,廣武公傉檀說:“兒子找爹,沒啥大錯,放了他顯得咱大度。”利鹿孤就聽了。

秦王姚興把兩百多個晉朝降將送了回去。

北涼晉昌太守唐瑤反叛,發檄文給六郡,推李暠當冠軍大將軍、沙州刺史、涼公,兼敦煌太守。李暠在境內大赦,改元庚子,任命唐瑤為征東將軍,郭謙為軍諮祭酒,索仙為左長史,張邈為右長史,尹建興為左司馬,張體順為右司馬。派從事中郎宋繇往東打涼興,連玉門以西的城都拿下了。

酒泉太守王德也叛了北涼,自稱河州刺史。北涼王段業派沮渠蒙遜去打他。王德燒了城,帶著人想投奔唐瑤,蒙遜追到沙頭,把他揍得滿地找牙,俘虜了他的老婆孩子和部落才回去。

十二月二十,天津星附近出現彗星。會稽世子元顯借口星象異常,辭了錄尚書事,卻又加了個尚書令。吏部尚書車胤覺得元顯太囂張,跟會稽王道子說想管管他。元顯聽說後,沒搞清楚情況,就問道子:“車武子車胤)拉你單獨說啥了?”道子不答,元顯一個勁問,道子怒了:“你想把我關起來,不讓我跟朝臣說話嗎?”元顯出來後,跟手下說:“車胤挑撥我們父子關係。”偷偷派人去懟他,車胤害怕,自殺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十二月初五,燕主慕容盛設立燕台,管理各部雜夷。

北魏太史老說天象亂套,魏主拓跋珪自己看占卜書,好多都說要改朝換代,於是下詔鼓勵群臣,說帝王繼位都是天命,彆瞎折騰。又改了好幾次官名,想壓住災異。儀曹郎董謐獻上《服餌仙經》,拓跋珪就設了仙人博士,建仙坊,煉各種丹藥,還封了西山當煉丹柴火庫。藥煉成了,讓死罪犯試吃,結果死了不少,一點用沒有,但拓跋珪還信,到處找秘方。

拓跋珪總覺得燕主慕容垂的兒子們分占要職,導致權力下放,最後亡國,特彆不認同。博士公孫表瞅準機會,獻上《韓非子》,勸拓跋珪用法製治手下。左將軍李粟性格大大咧咧,常對拓跋珪沒規矩,咳嗽吐痰隨心所欲,拓跋珪攢著他的舊賬,把他殺了,嚇得手下人瑟瑟發抖。

十二月初十,燕王慕容盛尊獻莊後丁氏為皇太後,立遼西公慕容定為皇太子,又搞了次大赦。

這年,南燕王慕容德在廣固稱帝,大赦,改元建平,還改名叫慕容備德,想讓官民好避諱。追諡燕主慕容暐為幽皇帝,任命北地王慕容鐘為司徒,慕輿拔為司空,封孚為左仆射,慕輿護為右仆射,立段氏為皇後。

【內核解讀】

這段史料截取了東晉十六國時期的一段曆史片段,時間跨度主要集中在某一年的六月至十二月,涉及多個政權的興衰更迭、軍事衝突與政治博弈。透過這些簡練的記載,我們能清晰看到那個分裂動蕩時代的鮮明特征,也能從中汲取關於治國、軍事與人性的深刻啟示。

軍事決策:成敗係於一念之間

在軍事行動中,決策者的判斷力與納諫能力直接決定戰局走向。涼王呂纂不顧薑紀“盛夏農事方殷,且宜息兵”的勸諫,執意率軍襲擊北涼,結果被禿發傉檀乘虛而入,不僅未能達成作戰目標,反而讓都城姑臧陷入險境,最終隻能倉促撤軍。這一事件深刻體現了剛愎自用的軍事決策必然導致惡果。戰爭從來不是孤立的軍事行動,它與經濟生產、內部防禦等諸多因素緊密相連,忽視客觀條件與他人合理建議的冒進之舉,往往會付出沉重代價。

西秦王乾歸的戰敗則展現了軍事衝突中局勢瞬息萬變的特點。在與秦軍的對抗中,因大風昏霧導致軍隊失聯,最終陷入被動局麵,三萬六千部眾投降,自己隻能狼狽逃竄。這一細節既反映了古代戰爭中自然因素對戰局的重要影響,也暴露了軍隊指揮係統在複雜環境下的脆弱性。而乾歸在敗亡之際與部眾的訣彆,雖有悲壯色彩,卻也從側麵說明,在實力懸殊的情況下,軍事上的硬拚並非明智之舉,保存有生力量或許是等待時機的無奈選擇。

政治博弈:信任與猜忌的雙刃劍

政權之間的歸附與接納,充滿了政治智慧的考量。當乾歸走投無路向武威王利鹿孤乞降時,禿發俱延主張將其遷徙安置以防後患,而利鹿孤卻堅持“彼窮來歸我,而逆疑其心,何以勸來者”,以禮相待。這一決策體現了政治博弈中信任的價值——對於尋求歸附者的寬容與信任,能夠樹立良好的政治形象,吸引更多力量的支持。在分裂割據的時代,人心向背往往比單純的軍事壓製更重要,利鹿孤的選擇展現了一位政治家的長遠眼光。

然而,政治中的猜忌也從未缺席。乾歸在晉興期間,因南羌梁戈的密招而動搖,最終選擇再次叛逃降秦。這一反複背後,既有乾歸不甘人下的野心,也反映了歸附者與接納者之間難以消除的隔閡。而後來乞伏熾盤欲逃歸父親,利鹿孤最終聽從傉檀建議赦免其罪,同樣是政治策略的體現——通過寬恕展現氣度,以收攬人心。這些事件共同構成了十六國時期政權間複雜的政治生態:信任是拉攏力量的手段,猜忌是自我保護的本能,如何在二者之間找到平衡,考驗著每個統治者的政治智慧。

統治方略:製度與人性的碰撞

各國統治者在治國方略上的探索與失誤,成為這段曆史的重要注腳。魏主拓跋珪因太史奏報天文乖亂,便試圖通過變易官名、煉製丹藥等方式壓製災異,甚至讓死罪者試服丹藥,多有死亡仍執迷不悟。這種用迷信手段應對統治危機的做法,暴露了古代統治者在科學認知匱乏下的盲目與偏執。而他借鑒燕主慕容垂失敗的教訓,采納公孫表的建議以法製禦下,卻又走向另一個極端——因左將軍李粟“性簡慢”便積怨誅殺,通過嚴酷手段樹立權威,導致“群下震栗”。這種統治方式雖能暫時壓製不滿,卻也埋下了統治階層內部的矛盾隱患。

南燕王慕容德稱帝後,通過大赦、改元、更名等一係列舉措鞏固統治,同時建立官僚體係,試圖構建穩定的政治秩序。北涼的唐瑤叛亂與王德叛逃,則反映了地方勢力對中央政權的挑戰,而沮渠蒙遜的平叛勝利,又展現了軍事力量在維護政權穩定中的重要作用。這些事件共同說明,在分裂動蕩的時代,統治者需要兼顧製度建設、人心凝聚與軍事防禦,任何一方麵的失衡都可能引發連鎖反應,導致政權危機。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社會動蕩:權力鬥爭下的民生與士風

這段曆史中,普通民眾始終是戰亂的犧牲品。禿發傉檀襲姑臧“掠八千餘戶而去”,北涼王德叛逃時“焚城”,這些記載背後是無數家庭的流離失所。而高雅之與孫恩的戰事“死者什七、八”,更是直接展現了戰爭對生命的摧殘。在政權更迭頻繁、軍事衝突不斷的背景下,民生凋敝成為必然,社會生產力遭到嚴重破壞。

士大夫階層的命運同樣令人唏噓。吏部尚書車胤因勸諫抑製會稽王世子元顯的驕縱,竟被元顯逼迫自殺。這一事件深刻反映了門閥政治下權力對士人的壓迫,也揭示了當時官場的黑暗與士風的衰頹。當正直的勸諫成為禁忌,當權力可以肆意踐踏生命,整個社會的價值體係便會逐漸崩塌,這也是東晉政權日益腐朽、最終走向衰亡的重要原因。

總結:分裂時代的曆史啟示

這段史料所呈現的十六國時期,是中國曆史上一個典型的分裂動蕩時代。軍事上的短視決策、政治上的信任與猜忌、統治方略的搖擺不定以及社會民生的持續凋敝,共同構成了這一時代的基本麵貌。透過這些曆史片段,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無論是政權的興衰還是個人的命運,都與統治者的政治智慧、軍事決策能力以及對待民眾的態度息息相關。在分裂與戰亂中,唯有秉持寬容與信任、重視民生與製度建設,才能獲得人心支持,實現長久穩定。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冰汽領主:主教剛上任 今天也沒有被顧客吃掉 你犯賤我發癲!真千金爆火娛樂圈 我靠,女主怎麼有追追啊 謀春 我媽是年代文早逝原配 歡迎來到神明的遊戲 從海灣風暴開始 覺醒十倍返利,我手撕極品親戚! 主母生存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