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安皇帝丁_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687章 安皇帝丁(1 / 1)

北涼的段業之前就懷疑右將軍田昂,還把他關了起來。但後來又把田昂放了,不僅道歉還讓他和武衛將軍梁中庸一起去討伐沮渠蒙遜。有個叫王豐孫的彆將就跟段業說:“西平的田氏家族,曆來就有人造反。田昂這人看著恭敬,心裡卻很陰險,不能信他。”段業無奈地說:“我也懷疑他很久了,但除了他,實在找不到能去討伐沮渠蒙遜的人啊。”結果田昂到了侯塢,帶著五百騎兵就投降了沮渠蒙遜,段業的軍隊一下子就崩潰了,梁中庸也跑去投降了沮渠蒙遜。

五月,沮渠蒙遜打到張掖,田昂哥哥的兒子田承愛把城門打開,段業身邊的人都跑光了。沮渠蒙遜到了後,段業可憐巴巴地說:“我孤孤單單一個人,被你們家推舉出來當這個王,求你留我一條命,讓我能回到東邊和老婆孩子見上一麵。”但沮渠蒙遜沒答應,直接把他殺了。

這段業呢,就是個老實巴交的讀書人,沒啥權謀手段,威嚴和禁令都沒人聽,手下人都擅自做主。而且他還特彆迷信算卦、巫術這些,所以最後才失敗了。

沮渠男成的弟弟沮渠富占和將軍俱傫帶著五百戶人家,投降了河西王禿發利鹿孤。俱傫是俱石子的兒子。

孫恩攻陷了滬瀆,把吳國內史袁崧給殺了,死了四千多人。

涼王呂隆為了樹立威名,殺了不少豪門望族,搞得朝廷內外人心惶惶,人人自危。魏安有個叫焦朗的人,派人去遊說後秦的隴西公姚碩德:“呂氏自從武皇去世後,兄弟之間互相攻打,政治綱紀都沒了,一個個隻知道作威作福。老百姓都鬨饑荒,死了一大半。現在趁著他們內亂爭權的時候,拿下他們簡直易如反掌,這機會可不能錯過啊。”姚碩德把這事告訴了後秦皇帝姚興,然後帶著六萬步兵和騎兵去攻打北涼,乞伏乾歸也帶著七千騎兵跟著一起去。

六月甲戌日,孫恩從海上突然殺到丹徒,帶著十多萬戰士,還有一千多艘樓船,把建康城的人嚇得不輕。乙亥日,朝廷內外都戒嚴了,官員們都住進官署。冠軍將軍高素等人守著石頭城,輔國將軍劉襲在淮口設置柵欄截斷通路,丹陽尹司馬恢之在南岸駐防,冠軍將軍桓謙等人在白石戒備,左衛將軍王嘏等人在中堂屯兵,還把豫州刺史譙王司馬尚之召回來保衛京城。

劉牢之從山陰帶兵去截擊孫恩,還沒趕到,孫恩就已經過去了。於是劉牢之讓劉裕從海鹽趕去支援。劉裕帶的兵還不到一千人,一路急行軍,和孫恩同時到了丹徒。劉裕的人本來就少,又經過長途跋涉,疲憊不堪,而丹徒的守軍也沒什麼鬥誌。孫恩帶著人鼓噪著登上蒜山,當地居民都嚇得挑著擔子站在那兒。劉裕帶著手下衝過去猛打,把孫恩打得大敗,好多人不是跳崖就是跳水,死了不少,孫恩灰頭土臉地好不容易才逃回船上。但孫恩仗著人多,沒過多久又整頓兵馬,直接朝著京城殺過來。後將軍司馬元顯帶兵迎戰,卻接連吃敗仗。會稽王司馬道子也沒彆的辦法,隻能天天去蔣侯廟祈禱。孫恩越來越近,老百姓都人心惶惶。這時候譙王司馬尚之帶著精銳部隊趕緊趕到,直接駐紮在積弩堂。孫恩的樓船雖然高大,但是逆風,走得不快,過了好幾天才到白石。孫恩本來想著東晉各路軍隊分散,想趁他們不備發動突然襲擊。後來知道司馬尚之在建康,又聽說劉牢之也回到新洲了,就不敢前進,隻能從海上往北逃到鬱洲。孫恩的彆將還攻陷了廣陵,殺了三千人。寧朔將軍高雅之在鬱洲攻打孫恩,結果被孫恩給俘虜了。

桓玄一直在操練士兵,時刻盯著朝廷的空子。聽說孫恩逼近京城,就豎起軍旗,召集人馬,還上疏請求去討伐孫恩,把司馬元顯嚇得夠嗆。正好孫恩退走了,司馬元顯趕緊下詔書讓桓玄停止行動,桓玄這才解除戒嚴。

梁中庸等人一起推舉沮渠蒙遜為大都督、大將軍、涼州牧、張掖公,還在他的轄區內大赦天下,改年號為永安。沮渠蒙遜任命堂兄沮渠伏奴為張掖太守、和平侯,弟弟沮渠挐為建忠將軍、都穀侯,田昂為西郡太守,臧莫孩為輔國將軍,房晷、梁中庸為左、右長史,張騭、謝正禮為左右司馬。他大力提拔任用有才能的人,搞得文臣武將都挺高興。

河西王禿發利鹿孤讓大臣們暢所欲言,說說國家的得失。西曹從事史暠就說:“陛下派將領出征,每次都能打勝仗。但咱們不把安撫百姓、穩定局勢放在首位,隻知道遷移百姓。老百姓都安土重遷,所以很多人都反叛了,這就是為啥咱們雖然打了勝仗,占了城池,地盤卻沒擴大的原因啊。”禿發利鹿孤覺得他說得挺對。

秋天七月,北魏的兗州刺史長孫肥帶著兩萬步兵和騎兵往南到許昌,又往東到了彭城,將軍劉該投降了北魏。

後秦的隴西公姚碩德從金城渡過黃河,直接向廣武進軍,河西王禿發利鹿孤把廣武的守軍撤了,避開姚碩德。秦軍到了姑臧,涼王呂隆派輔國大將軍呂超、龍驤將軍呂邈等人迎戰,結果被姚碩德打得大敗,呂邈還被活捉了,秦軍俘虜和斬殺了上萬人。呂隆隻能躲在城裡死守,巴西公呂佗帶著東苑的兩萬五千人投降了後秦。西涼公李暠、河西王禿發利鹿孤、沮渠蒙遜都分彆派使者帶著奏表到後秦進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之前,北涼的將領薑紀投降了河西王禿發利鹿孤,廣武公禿發傉檀和他談論軍事謀略,特彆欣賞看重他,倆人坐在一起就像好朋友似的,出去也同坐一輛車,一聊起天來,常常從白天說到晚上。禿發利鹿孤就跟禿發傉檀說:“薑紀確實有才華,但我看他這人不安分,肯定不會在咱們這兒久留,不如把他殺了。要是他跑到後秦,肯定會給咱們帶來麻煩。”禿發傉檀說:“我把他當普通朋友對待,他肯定不會背叛我的。”八月,薑紀帶著幾十名騎兵投奔了秦軍,還遊說姚碩德:“呂隆守著一座孤城,沒有援兵,您帶著大軍壓境,他肯定得請求投降。但他隻是表麵投降,心裡肯定不服。您給我三千步兵和騎兵,我和王鬆匆借著焦朗、華純的力量,瞅準機會,拿下呂隆不在話下。不然的話,現在禿發家在南邊,兵強馬壯,國家富裕,要是再拿下姑臧,勢力就更大了,沮渠蒙遜和李暠都抵擋不住,肯定得歸附他們,這樣就成了咱們的大敵啦。”姚碩德就上表推薦薑紀為武威太守,給他兩千士兵,讓他駐紮在晏然。

後秦皇帝姚興聽說楊桓很有才能,就征召他,禿發利鹿孤不敢留他。

朝廷下詔任命劉裕為下邳太守,讓他去鬱洲討伐孫恩。劉裕和孫恩打了好幾仗,每次都把孫恩打得大敗。孫恩從此勢力越來越弱,又沿著海南下逃跑,劉裕就一路追擊。

燕王慕容盛吸取他爹慕容寶因為懦弱丟了國家的教訓,對人特彆嚴厲,刑罰很重。而且他還特彆自負,覺得自己聰明,愛猜忌彆人,大臣們隻要有一點點讓他懷疑的地方,就先下手為強把人殺了。搞得皇室宗親、有功的老臣都人人自危。丁亥日,左將軍慕容國和殿上將軍秦輿、段讚商量著帶著禁衛軍去襲擊慕容盛,結果事情敗露,死了五百多人。壬辰夜裡,前將軍段璣和秦輿的兒子秦興、段讚的兒子段泰在皇宮裡大聲喧嘩鬨事。慕容盛聽到變故,帶著身邊的人出來迎戰,這些造反的人就四處逃竄。段璣受了傷,躲在廂房裡。不一會兒,有個賊人從暗處衝出來襲擊慕容盛,慕容盛也受了傷,被人用轎子抬到前殿,他強撐著安排好禁衛的事情,才咽了氣。

中壘將軍慕容拔和冗從仆射郭仲去跟太後丁氏說,國家現在多難,應該立個年紀大的君主。當時大家都看好慕容盛的弟弟司徒、尚書令、平原公慕容元,但河間公慕容熙向來很受丁氏寵愛,丁氏就廢掉太子慕容定,偷偷把慕容熙接到宮裡。第二天早上,大臣們來上朝,才知道出了事,就上表勸慕容熙登基。慕容熙假意推讓給慕容元,慕容元不敢接受。癸巳日,慕容熙就登上了天王的位子,抓住了段璣等人,把他們三族都給滅了。甲午日,宣布大赦天下。丙申日,平原公慕容元因為被懷疑,被賜死。閏月辛酉日,把慕容盛葬在興平陵,諡號為昭武皇帝,廟號是中宗。丁氏送葬還沒回來,中領軍慕容提、步軍校尉張佛等人就謀劃著擁立原來的太子慕容定,事情敗露後,他們都被殺了,慕容定也被賜死。丙寅日,又一次大赦天下,改年號為光始。

【內核解讀】

這段史書記載聚焦於東晉末年與十六國時期的政治軍事風雲,短短數則史事,卻如多棱鏡般折射出亂世中政權興衰、人性博弈與戰略抉擇的複雜圖景。從人物命運到政權更迭,從軍事謀略到治國得失,每一處細節都暗含著深刻的曆史啟示。

決策者的困境:信任與現實的撕裂

北涼段業的敗亡堪稱“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典型悲劇。他對田昂的猜忌早已生根,卻因“非昂無可以討蒙遜者”的現實困境,最終選擇釋放並委以重任。這種“飲鴆止渴”的決策背後,是弱勢政權人才凋零的無奈,更是領導者缺乏戰略儲備的致命短板。王豐孫“貌恭而心險”的警告,印證了亂世中“識人”遠比“用人”更重要——段業的悲劇不在於用人失誤,而在於明知用人不當卻無替代方案的製度性困境。

相比之下,沮渠蒙遜的崛起則展現了亂世梟雄的務實手腕。他接納田昂、梁中庸等降將,迅速整合權力結構,“擢任賢才,文武鹹悅”的治理策略,與段業“威禁不行,群下擅命”形成鮮明對比。政權的凝聚力從來不是源於血緣或名分,而是領導者能否構建“用賢能者得實惠”的利益共同體。

治國之道:務實與虛妄的生死分野

這段曆史對治國得失的揭示尤為深刻。段業“儒素長者,無他權略”,卻“尤信卜筮、巫覡”,將政權命運寄托於虛妄的迷信;涼王呂隆“多殺豪望以立威名”,試圖以暴力威懾維持統治,最終導致“內外囂然,人不自保”。二者雖路徑不同,卻共同觸碰了治國的禁區——前者脫離現實根基,後者違背人心向背。

與之形成對照的是西曹從事史暠對河西王利鹿孤的勸諫:“不以綏寧為先,唯以徙民為務;民安土重遷,故多離叛”。這番話點破了亂世治國的核心邏輯:政權的合法性終究源於民生安定。利鹿孤“善之”的態度,雖未明確記載後續舉措,卻已展現出優於段業、呂隆的政治覺悟——懂得在擴張與維穩之間尋找平衡,才是政權存續的關鍵。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軍事博弈:時機與人心的雙重較量

孫恩起義與秦軍伐涼的戰事,演繹了亂世軍事鬥爭的底層邏輯。孫恩十萬大軍直逼丹徒時,“建康震駭”,卻因劉裕“兵不滿千人”的突襲而潰敗,印證了“兵不在多而在精,將不在勇而在謀”的真理;而劉裕以疲弱之師破敵,更凸顯了將領決斷力與士氣凝聚力的重要性。孫恩後期“恃其眾而屢敗”,則暴露了流民武裝缺乏戰略韌性的致命缺陷。

秦軍伐涼的過程則展現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高階智慧。隴西公碩德以六萬大軍壓境,先破涼軍主力,再利用巴西公佗的投降瓦解敵軍士氣,最終迫使呂隆嬰城固守。薑紀“伺其釁隙”的建議,更揭示了亂世軍事鬥爭的精髓——不僅要憑實力硬拚,更要善於利用對手內部矛盾,以最小代價獲取最大收益。

人性博弈:忠誠與背叛的亂世法則

田昂兄弟的反複無常,薑紀的“視候非常”,段璣的宮廷政變,共同勾勒出亂世中人性的複雜光譜。田昂降蒙遜、薑紀奔秦軍,看似是個人品行問題,實則反映了亂世中“良禽擇木而棲”的生存理性;而段業明知田昂不可信卻仍任用,禿發傉檀堅信薑紀“必不相負”,則暴露了理想主義在亂世中的脆弱性。

慕容盛“務峻威刑,多所猜忌”的統治方式,最終導致“宗親勳舊人不自保”,並死於宮廷政變,這一悲劇深刻說明:信任是政權存續的基石,過度猜忌隻會自毀長城。而沮渠蒙遜“擢任賢才,文武鹹悅”的用人策略,恰是對慕容盛統治邏輯的反證——唯有構建包容信任的政治生態,才能在亂世中凝聚力量。

曆史鏡鑒:亂世興衰的底層邏輯

這段曆史雖涉及政權眾多、人物龐雜,卻始終圍繞著三條核心線索展開:一是治國者能否平衡理想與現實,避免陷入“迷信虛妄”或“暴虐統治”的極端;二是決策者能否在信任與防範間找到支點,既不因猜忌失人,也不因輕信招禍;三是政權能否以民生為根本,在擴張與維穩中維持動態平衡。

從段業的敗亡到蒙遜的崛起,從呂隆的覆滅到劉裕的嶄露頭角,亂世的殘酷之處在於它會迅速懲罰錯誤的決策,卻也會給真正的強者提供登頂的機會。而那些能在亂世中存續壯大的力量,無不是在“務實、得人、安民”三個維度上做得更好的政權——這或許正是這段曆史留給後人最深刻的啟示。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惡女嬌嬈,誘哄陰鷙大佬為她癡狂 重生八零:在小漁村發家手劄 開局穿成蘿莉,本體是把嗜血魔劍 閨蜜齊穿書,你離,我隔一天! 重生歸來當道士 改嫁高冷硬漢後,黑心竹馬心慌了 穿成殘次品?全星際大佬嗜我成癮 快穿:笨蛋美人拯救世界 快穿之哼!糯糯才不是孟婆家的呢 奧特:我靠模擬成就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