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3章 安皇帝已_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703章 安皇帝已(1 / 1)

義熙四年公元408年,戊申年)

年初,正月的時候,琅邪王德文當上了司徒。

這邊劉毅他們不想讓劉裕來輔政,就商量著要麼讓中領軍謝混當揚州刺史,要麼讓劉裕在丹徒管揚州,把內部事務交給孟昶。還派尚書右丞皮沈帶著這倆提議去問劉裕。皮沈先見了劉裕的記室錄事參軍劉穆之,把朝廷的討論全說了。劉穆之假裝去上廁所,偷偷寫紙條告訴劉裕:“皮沈說的可不能聽。”劉裕見了皮沈,先讓他出去,然後喊劉穆之來問。劉穆之說:“晉朝失了民心好長時間了,老天爺都不向著他們了。您複興晉朝,功勞大地位高,就現在這形勢,哪能還謙虛,甘心當一個守著邊境的將軍呢!劉毅、孟昶這些人,跟您一樣都是從老百姓起家,一起為了大義才得了富貴。隻不過做事有先有後,所以暫時互相推讓,可不是真心服您,早就定好誰是主子誰是臣子了。大家實力差不多,早晚得互相吞並。揚州可是關鍵地方,不能交給彆人。之前給王謐,那是沒辦法的權宜之計;現在要是再給彆人,您就得受製於人。一旦沒了權力,可就再也拿不回來了,以後的危險,可得好好想想。現在朝廷這麼討論,您得回應,肯定得說這事得您決定,但措辭又得講究,就說:‘國家的根本,宰相的位置很重要,這事兒太大,不能隔空討論,我得暫時回朝,大家一起商量清楚。’您到了京城,他們肯定不敢越過您把這職位給彆人,這不明擺著嘛。”劉裕就照做了。朝廷就征召劉裕當侍中、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揚州刺史、錄尚書事,還兼任徐、兗二州刺史。劉裕上表辭掉兗州刺史,讓諸葛長民當青州刺史,鎮守丹徒,劉道憐當並州刺史,駐守石頭城。

庚申日,武陵忠敬王司馬遵去世。

北魏的皇帝拓跋珪去了豺山宮,又到了寧川。南燕皇帝慕容超尊他老媽段氏為皇太後,老婆呼延氏為皇後。慕容超去南郊祭祀,有個像老鼠但紅色、像馬那麼大的野獸,跑到了祭壇旁邊。一會兒就刮起大風,白天都變得昏暗,祭祀用的儀仗、帳篷都被吹裂了。慕容超害怕,問太史令成公綏,成公綏說:“陛下您信任奸臣、殺了賢良的人,賦稅又多,百姓乾活的事兒也繁重,所以才這樣。”慕容超就大赦天下,把公孫五樓這些人撤職了。但沒過多久又重新用他們了。

北燕皇帝高雲封老婆李氏為皇後,兒子高彭城為太子。

三月庚申日,把慕容熙和苻皇後葬在了徽平陵,給慕容熙的諡號是昭文皇帝。

高句麗派使者來北燕訪問,還說兩家是宗族關係,北燕皇帝高雲派侍禦史李拔回訪。

夏天四月,尚書左仆射孔安國去世;甲午日,讓吏部尚書孟昶接替他。

北燕大赦天下。

五月,北燕任命尚書令馮萬泥為幽、冀二州牧,鎮守肥如;中軍將軍馮乳陳為並州牧,鎮守白狼;撫軍大將軍馮素弗為司隸校尉;司隸校尉務銀提為尚書令。

譙縱派人向秦國稱臣,還偷偷和盧循聯係。譙縱向秦國請求要桓謙,想和他一起攻打劉裕。秦國皇帝姚興問桓謙,桓謙說:“我們家幾代人在荊、楚一帶都有恩,要是能借著巴、蜀的力量,順著長江東下,當地的官員百姓肯定立刻響應我。”姚興說:“小河容不下大魚,要是譙縱自己的能力就足夠成事,也就用不著借您的力量了。您還是自己多求點福吧。”就把桓謙派去了。桓謙到了成都,虛心招攬人才;譙縱懷疑他,把他安置在龍格,派人看著他。桓謙哭著對弟弟們說:“姚興說的話太神了!”

姚興覺得禿發傉檀內外都有麻煩,想趁機拿下他,就派尚書郎韋宗去看看情況。禿發傉檀和韋宗討論天下大事,那叫一個滔滔不絕。韋宗回去後,感歎說:“有才能有氣度的人,不一定非得是中原人,聰明有見識,也不一定非得讀很多書,我現在才知道,九州之外,《五經》之外,還真有厲害的人啊。”回去跟姚興說:“涼州雖然有點衰敗,但禿發傉檀權謀過人,不好打他主意。”姚興說:“劉勃勃帶著一群烏合之眾都能打敗他,何況我派全國的軍隊去打呢!”韋宗說:“不是這麼回事。形勢變化多端,欺負人的容易失敗,小心謹慎的難被攻破。禿發傉檀之所以敗給劉勃勃,是因為輕視他。現在咱們大軍壓境,他肯定害怕想保全自己。我看咱們大臣們的才能謀略,沒一個比得上禿發傉檀的,就算您帶著天威去打,也不敢保證一定能贏啊。”姚興不聽,派他兒子中軍將軍廣平公姚弼、後軍將軍斂成、鎮遠將軍乞伏乾歸率領三萬步兵騎兵去襲擊禿發傉檀,左仆射齊難率領兩萬騎兵去討伐劉勃勃。吏部尚書尹昭勸說道:“禿發傉檀仗著他那兒又遠又險,所以才敢違抗您。不如讓沮渠蒙遜和李暠去打他,讓他們自己互相消耗,用不著咱們中原出兵。”姚興還是不聽。

姚興給禿發傉檀寫信說:“現在派齊難去討伐劉勃勃,怕他往西跑,所以讓姚弼他們在黃河西邊攔截他。”禿發傉檀信了,就沒做防備。姚弼從金城渡河,薑紀對姚弼說:“現在咱們大軍號稱討伐劉勃勃,禿發傉檀正猶豫呢,防守也不嚴密,給我五千輕騎兵,我去突襲他的城門,那些住在山裡水邊的老百姓就都是咱們的了,他一座孤城沒了外援,坐著就能拿下。”姚弼沒聽。大軍到了漠口,昌鬆太守蘇霸緊閉城門抵抗,姚弼派人勸他投降,蘇霸說:“你們背棄誓言來攻打盟國,我寧可死,怎麼會投降!”姚弼進攻,殺了蘇霸,一直打到姑臧。禿發傉檀環城堅守,還派出奇兵打敗了姚弼,姚弼退到西苑據守。城裡的王鐘等人想做內應,事情泄露,禿發傉檀想殺了主謀,赦免其他人,前軍將軍伊力延侯說:“現在強敵在城外,內部又有奸人作亂,這多危險啊!不都殺了,怎麼能警告後人!”禿發傉檀聽了他的,殺了五千多人。還命令郡縣把牛羊都散放在野外,斂成的士兵就去搶;禿發傉檀派鎮北大將軍俱延、鎮軍將軍敬歸等人攻擊,秦軍大敗,被斬首七千多級。姚弼堅守營壘不出來,禿發傉檀攻打,沒打下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秋天七月,姚興派衛大將軍常山公姚顯率領兩萬騎兵,作為各路軍隊的後援,到了高平,聽說姚弼戰敗,就日夜兼程趕過去。姚顯派孟欽等五個射箭厲害的人到涼風門挑戰,還沒來得及射箭,禿發傉檀的材官將軍宋益等人迎擊,殺了他們。姚顯就把責任推給斂成,派使者向禿發傉檀道歉,安撫黃河以西的百姓,帶兵回去了。禿發傉檀派使者徐宿到秦國謝罪。

夏王劉勃勃聽說秦軍要來,就退到河曲防守。齊難覺得劉勃勃已經跑遠了,就放縱士兵在野外搶掠。劉勃勃悄悄帶兵襲擊,俘虜斬殺了七千多人。齊難帶兵逃跑,劉勃勃追到木城,抓住了他,俘虜了他的將士一萬三千人。於是嶺北的少數民族和漢族歸附劉勃勃的有上萬人,劉勃勃都設置官員安撫他們。

司馬叔璠從蕃城進犯鄒山,魯郡太守徐邵棄城逃跑,車騎長史劉鐘把他擊退了。

北燕皇帝高雲封慕容歸為遼東公,讓他主持燕國的祭祀。

劉敬宣進入三峽後,派巴東太守溫祚帶兩千人走外水,自己率領益州刺史鮑陋、輔國將軍文處茂、龍驤將軍時延祖從墊江一邊打仗一邊前進。譙縱向秦國求救,姚興派平西將軍姚賞、南梁州刺史王敏帶兵兩萬去救援。劉敬宣的軍隊到了黃虎,離成都還有五百裡。譙縱的輔國將軍譙道福帶著全部兵力據守險要,雙方對峙了六十多天,劉敬宣沒法前進;糧食吃完了,軍中還流行疫病,死了一大半人,隻好帶兵回去。劉敬宣因此被免官,削去三分之一的封邑,荊州刺史劉道規因為是督統,降為建威將軍。九月,劉裕因為劉敬宣失利,請求降職,朝廷下詔降為中軍將軍,開府依舊。劉毅想用重法處罰劉敬宣,劉裕保護他,何無忌對劉毅說:“彆因為個人恩怨壞了大家都認可的公正啊!”劉毅這才作罷。

乞伏熾磐覺得秦國的勢力越來越弱,又怕秦國來攻打,冬天十月,召集各部兩萬多人在嵻良山築城據守。

十一月,禿發傉檀又自稱涼王,大赦天下,改年號為嘉平,設置各種官員。立夫人折掘氏為王後,世子武台為太子,錄尚書事。左長史趙晁、右長史郭幸為尚書左、右仆射,昌鬆侯俱延為太尉。

南燕的汝水乾涸了。黃河都結冰了,但澠水卻不結冰。南燕皇帝慕容超覺得這事兒不吉利,問李宣,李宣說:“澠水不結冰,是因為離京城近,靠近日月啊。”慕容超特彆高興,賜給李宣一套朝服。

十二月,乞伏熾磐攻打枹罕的彭奚念,被彭奚念打敗,隻好回去。

這一年,北魏皇帝拓跋珪殺了高邑公莫題。當初,拓跋窟咄討伐拓跋珪的時候,莫題覺得拓跋珪年輕,偷偷給拓跋窟咄送箭說:“三歲的小牛犢怎麼能承受重載呢!”拓跋珪心裡一直記著這事兒。到了現在,有人告發莫題舉止傲慢,有模仿皇帝的意思,拓跋珪讓人拿箭給莫題看,對他說:“三歲的小牛犢到底怎麼樣啊?”莫題父子相對而泣。第二天早上,就把他們抓起來殺了。

【內核解讀】

義熙四年公元408年)是東晉末年權力格局劇烈變動的關鍵一年,這一時期的曆史事件不僅折射出東晉王朝的衰落與門閥政治的崩塌,更預示著寒門崛起與新時代的開啟。從劉裕的權力鞏固到諸國的興衰更替,曆史的齒輪在各方勢力的博弈中緩緩轉動,留下了諸多值得深思的曆史啟示。

東晉中樞權力重構:劉裕的崛起與士族的掙紮

東晉朝廷的權力鬥爭在這一年呈現出白熱化態勢。劉毅、孟昶等士族代表不願看到劉裕進入中樞輔政,試圖通過安排謝混擔任揚州刺史或讓劉裕外放丹徒的方式,限製其權力擴張。這一謀劃背後,是士族集團對寒門崛起的本能抗拒——自東晉建立以來,門閥士族始終壟斷著軍政大權,而劉裕以布衣身份憑借軍功崛起,打破了既定的權力格局。

劉穆之的建議成為改變局勢的關鍵。他敏銳地指出“揚州根本所係,不可假人”,點破了東晉時期“京口重鎮、揚州根本”的政治地理規律。揚州作為京畿所在,掌握著朝廷的經濟命脈與中樞決策權,此前王謐擔任揚州刺史隻是權宜之計,若落入他人之手,劉裕將徹底受製於人。更深刻的是,劉穆之揭示了寒門集團內部的脆弱關係:“劉、孟諸公與公俱起布衣,非為委體心服,宿定臣主之分”,點明了權力場上“勢均力敵,終相吞噬”的殘酷法則。

劉裕采納建議後的行動展現了其成熟的政治手腕。他以“暫入朝共儘同異”的模糊表態化解了直接對抗的風險,卻在抵達京城後順理成章地接受了侍中、車騎將軍、揚州刺史等一係列要職,實現了對中樞權力的掌控。這種“以退為進”的策略,既避免了落下“爭權奪利”的口實,又實質性地鞏固了權力,反映出寒門政治家在複雜政治環境中的生存智慧。

諸國興衰:決策失誤與國運起伏

在東晉之外,周邊政權的命運同樣在這一年迎來轉折,而統治者的決策失誤成為影響國運的關鍵因素。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南燕主慕容超的統治危機極具代表性。南郊祭祀時出現的“赤鼠如馬、大風晝晦”等異象,本是上天示警,太史令成公綏直言不諱地指出問題根源:“信用奸佞、誅戮賢良、賦斂繁多、事役殷重”。慕容超雖短暫大赦並黜退公孫五樓等人,卻很快“俄而複用之”,這種知錯不改的行為徹底透支了統治合法性。南燕的衰敗從“汝水竭、澠水不冰”的自然異象中可見一斑,而慕容超對李宣“逼帶京城近日月”的阿諛之詞竟“大悅”,更顯示出統治者在危機麵前的昏聵。

後秦姚興的戰略誤判則體現了大國擴張中的盲目自信。他無視韋宗“傉檀權譎過人,未可圖也”的警告,堅持派姚弼、齊難分兵進攻禿發傉檀與赫連勃勃。這場雙線作戰的決策存在多重失誤:一是低估對手能力,未能認識到禿發傉檀在經曆與赫連勃勃的戰敗後已變得謹慎;二是錯判戰場形勢,薑紀提出的“輕騎掩城”奇襲策略未被采納,錯失戰機;三是忽視內部矛盾,姚弼大軍進至姑臧後,未能協調好攻城與掠地的關係,導致斂成縱兵抄掠反而被禿發傉檀擊潰。

赫連勃勃的勝利則展現了遊牧民族的軍事優勢。他利用齊難“縱兵野掠”的懈怠,以“潛師襲之”的戰術俘虜齊難及一萬三千將士,使“嶺北夷、夏附於勃勃者以萬數”。這場勝利不僅壯大了赫連勃勃的勢力,更動搖了後秦在西北的統治根基,為後來大夏政權的崛起奠定了基礎。

軍事行動的成敗:戰略與現實的碰撞

這一年的軍事行動集中體現了戰略規劃與現實條件的深刻矛盾。劉敬宣討伐譙縱的戰役便是典型案例。他兵分兩路進軍益州,卻在黃虎遭遇譙道福的頑強抵抗,六十餘日無法推進。最終因“食儘、軍中疾疫,死者太半”而被迫撤軍,反映出南朝軍隊在遠程作戰中麵臨的後勤補給與環境適應難題。

此戰的失敗產生了連鎖反應:劉敬宣被免官削封,劉道規降號,而劉裕主動“請遜位”雖未獲批準,卻展現了其政治擔當。值得注意的是,劉毅試圖“以重法繩宣”的舉動,再次暴露了寒門集團內部的權力矛盾,若非何無忌勸阻,劉裕集團可能提前陷入內耗。

後秦與南涼的戰爭則演繹了“驕兵必敗”的經典邏輯。姚弼因“聲言討勃勃”的假象而輕視禿發傉檀,導致初期戰備不足;昌鬆太守蘇霸“汝棄信誓而代與國,吾有死而已”的抗爭,反映出後秦軍事行動的不義性質;而禿發傉檀“悉散牛羊於野”誘敵深入的戰術,成功擊潰斂成部,斬殺七千餘人,展現了其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

曆史啟示:權力本質與時代趨勢

義熙四年的曆史事件蘊含著深刻的政治規律。權力場上沒有永恒的盟友,隻有永恒的利益——劉裕與劉毅、孟昶的關係從“共立大義”到“勢均力敵終相吞噬”,揭示了權力博弈的殘酷本質。揚州之爭的核心在於“根本所係不可假人”,任何政治勢力若失去對核心權力的掌控,終將淪為他人附庸。

統治者的決策能力直接決定國運興衰。慕容超對忠言的漠視、姚興對戰略的偏執,都導致了政權的衰落;而劉裕的審時度勢、禿發傉檀的戒懼謹慎,則使其在複雜環境中保全並壯大了勢力。這種對比印證了“陵人者易敗,戒懼者難攻”的政治智慧。

從更宏觀的視角看,這一年的曆史標誌著門閥政治的衰落與寒門時代的開啟。劉裕通過掌控揚州實現中樞權力突破,打破了士族對高位的壟斷;而劉穆之作為寒門謀士的崛起,也反映出人才選拔標準從“門第”向“才能”的轉變。這種轉變並非偶然,而是東晉末年士族腐朽、軍功集團崛起的必然結果。

義熙四年的風雲變幻,為我們呈現了一幅權力博弈的生動畫卷。在這幅畫卷中,個人的決策與時代的趨勢相互交織,共同推動著曆史的進程,也為後世留下了關於權力、戰略與人性的永恒思考。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今天也沒有被顧客吃掉 你犯賤我發癲!真千金爆火娛樂圈 我靠,女主怎麼有追追啊 謀春 我媽是年代文早逝原配 歡迎來到神明的遊戲 從海灣風暴開始 覺醒十倍返利,我手撕極品親戚! 主母生存指南 引誘清冷權臣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