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小鎮藥香裡的問號
暮春時節,槐花落了滿街。岐仁堂的銅鈴在風裡晃悠,蕩出一串清響,混著當歸、黃芪的藥香,飄到青石板路的儘頭。這天晌午,診所裡的老座鐘剛敲過三下,竹簾一挑,進來個抱著孩子的年輕婦人,眉頭皺得像團濕棉絮,身後還跟著個耷拉著腦袋的小男孩。
“岐大夫,您給瞅瞅我家小寶吧……”婦人話音未落,眼圈先紅了,“這眼睛斜楞著都三年多了,城裡城外跑遍了,又是戴鏡子又是做那‘矯正手法’,錢花了萬把塊,眼瞅著越來越歪,昨兒在胡同口,還有孩子喊他‘斜眼張’……”
被喚作小寶的男孩約莫六歲,穿件洗得發白的藍布褂子,腦袋總往左邊歪著,兩隻眼睛像不聽話的小鴨子,右眼還好,左眼卻明顯往外瞟,見有人看他,小眉頭立刻擰緊,小嘴一癟,像是隨時要哭出來。
正在擦拭藥櫃的岐大夫轉過身來。他年近花甲,穿件淺灰唐裝,鼻梁上架著副圓框老花鏡,鏡片後的眼睛透著溫潤的光。他先沒說話,隻是搬過個小竹凳讓小寶坐下,又給婦人倒了杯菊花茶:“彆急,慢慢說。孩子叫什麼?平時吃飯睡覺咋樣?”
“叫張寶,小名小寶。”婦人定了定神,“吃飯可愁人了,頓頓得追著喂,就愛吃零食,正經飯菜扒拉兩口就跑。脾氣還躁,稍不順心就摔東西,晚上睡覺也不踏實,翻來覆去的。大便老是稀溏,不成形……您看他這小臉,黃巴巴的,眼下還有倆青黑印子,跟熬了幾宿似的。”
岐大夫點點頭,俯下身仔細看小寶的眼睛。小寶有些怕生,往後縮了縮,岐大夫便伸出手指,在他眼前緩緩移動:“小寶,看爺爺手指頭,跟著動一動。”隻見小寶左眼轉動明顯遲滯,右眼跟著手指走時,左眼就往外斜得更厲害。
“來,伸舌頭給爺爺瞧瞧。”小寶怯怯地伸出舌頭,舌質淡紅,舌苔薄薄一層白。岐大夫又握住他的手腕,三根手指搭在寸口脈上,閉目沉吟片刻,脈象弦細,像根繃緊的絲線,卻又透著虛浮。
第一章:土虛木搖的玄機
“孩子這病,叫‘目偏視’,老祖宗早有說法。”岐大夫扶了扶眼鏡,慢悠悠地說,“不是簡單的眼睛歪,根子在裡頭呢。你看他麵色萎黃,眼皮底下有暗斑,這是脾虛的象;脾氣急躁,脈又弦,是肝亢的兆。《脾胃論》裡講‘土虛則木必搖’,就像地裡的土貧瘠了,樹長得就歪七扭八,風一吹就亂晃。孩子脾胃虛弱,運化不好,氣血就不足,不能上榮於目;肝又太旺,像匹沒韁繩的小馬駒,風陽上擾,眼睛就被‘拽’偏了。”
婦人似懂非懂:“岐大夫,您說的‘土’是脾胃,‘木’是肝?可為啥脾虛了肝就會旺呢?”
“問得好。”岐大夫笑了笑,從書架上取下一本線裝書,翻到《黃帝內經》的一頁,“《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木得土而達’,土是木的根本。脾胃就像大地,肝好比樹木,大地肥沃,樹木才能長得端正;要是大地貧瘠,樹木就會拚命往彆處紮根,反而長得歪歪扭扭,還容易招風。孩子平時挑食,傷了脾胃,氣血生化不足,肝木就失去了製約,變得亢盛,風動痰生,上擾清竅,眼睛就受影響了。你看他還有頭暈、大便溏薄,都是脾虛生濕、肝風內動的表現。”
他指著小寶眼下的暗斑:“這叫‘目下青’,《金匱要略》裡提過,‘中寒家,喜欠,其人清涕出,發熱色和者,善嚏。中寒,其人下利,以胃中虛冷,故也。’脾胃虛寒,水濕不化,就會在臉上顯出來,尤其是眼下,屬脾所主的部位。肝風夾著痰濕上犯,眼睛就像被一團雲霧蒙住,看東西自然模糊,位置也跑偏了。”
小寶在一旁摳著衣角,忽然小聲說:“爺爺,我看東西有時候兩個影,頭暈暈的,像坐秋千。”
“聽見沒?”岐大夫對婦人說,“這就是風痰上擾清竅了。《內經》講‘諸風掉眩,皆屬於肝’,頭暈目眩,跟肝風內動脫不了乾係。脾是生痰之源,肝風一動,就把痰濕卷上去了,堵在眼睛周圍的經絡裡,經絡不通,氣血不暢,眼睛就‘不聽話’了。”
婦人恍然大悟:“難怪去那些機構按穴位、做手法沒用,原來沒治到根子上。他們總說孩子是‘眼肌鬆弛’,要練肌肉,可越練越糟……”
“外治法不是不行,”岐大夫搖搖頭,“但得辨證施治。如果是單純的經絡阻滯,疏通經絡有用;但小寶這病,根本在脾虛肝亢,風痰內蘊,就像房子地基歪了,光修房頂沒用。必須從裡頭調,健脾平肝,息風化痰,把地基打牢,風邪痰濁清掉,眼睛才能歸正。”
第二章:蟲蟻搜風與四君扶土
“那該怎麼治呢,岐大夫?”婦人急切地問。
岐大夫走到藥櫃前,拿起毛筆,在宣紙上寫下處方。他邊寫邊解釋:“我給開個方子,分兩步走:先息風化痰,平肝止痙;再健脾益氣,固本培元。你看這幾味藥——”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白附子五錢:“這味藥辛溫有毒,卻能祛風痰、通經絡,尤其善治頭麵部的風痰阻滯。《本草綱目》說它‘主中風痰壅,口眼歪斜’,眼睛周圍的風痰,就靠它來化開。用量不大,炮製過的,放心。”
?鉤藤一兩:“味甘微寒,能平肝息風,清熱解痙。《本草正義》說它‘治小兒驚癇瘈疭,大人肝風眩暈’,就像給亢進的肝風係上韁繩,讓它彆亂晃。”
?僵蠶一兩:“這是蠶寶寶感染白僵菌後的蟲體,彆小看它,息風化痰的本事可大了。《神農本草經》說它‘主小兒驚癇夜啼,去三蟲,滅黑黶,令人麵色好’,既能祛風,又能化痰,還能調和氣血,對肝風挾痰引起的目偏視最合適。”
?全蠍三分:“蟲蟻之品,最善搜風通絡。《本草從新》說它‘祛風,止痙,通絡’,能鑽進細小的經絡裡,把那些頑固的風痰‘拽’出來。量小力專,和僵蠶搭配,祛風化痰的力量就強了。”
?木瓜一兩:“酸溫入肝,既能舒筋活絡,又能和胃化濕。肝主筋,眼睛周圍的筋脈被風痰阻滯了,用它來舒展舒展,還能幫脾胃化濕。”
?製半夏五錢:“燥濕化痰的要藥,《傷寒論》裡的半夏瀉心湯就用它。脾胃虛弱,容易生濕生痰,用它把痰濕化開,眼睛周圍的‘迷霧’就散了。”
?秦艽一兩:“祛風除濕,通絡止痛。《本草綱目》說它‘治風濕痹痛,四肢拘攣’,這裡借它的祛風之力,輔助前麵幾味藥清理經絡裡的風邪。”
?茯苓一兩、白術一兩、太子參一兩:“這是四君子湯的變方,茯苓健脾滲濕,白術燥濕健脾,太子參益氣養陰,比人參溫和,適合孩子虛不受補的體質。脾為後天之本,把脾胃補起來,氣血才有源頭,就像給大地施肥,樹木才能長得正。”
?白芍一兩:“酸甘斂陰,養血柔肝。《本草經解》說它‘能瀉肝家之邪,而益肝家之正’,既能製約肝的亢盛,又能滋養肝血,讓肝木得到濡養,就不會亂‘刮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