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岐大夫巧正斜目風_岐大夫的懸壺故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岐大夫的懸壺故事 > 第151章 岐大夫巧正斜目風

第151章 岐大夫巧正斜目風(2 / 2)

?炙甘草三分:“調和諸藥,健脾和中。《傷寒論》裡常用它來緩急止痛,這裡讓藥方的藥性更平和,也照顧孩子的脾胃。”

“您這方子裡好多‘蟲子藥’啊,”婦人看著處方,有點擔心,“孩子能喝得下去嗎?會不會有毒?”

“放心,”岐大夫放下毛筆,“全蠍和白附子雖然有毒,但用量很小,又經過炮製,毒性已經減了。僵蠶是平和的蟲藥,很多治小兒驚風的方子都用它。藥味是有點怪,但我會加些甘草、紅棗調味。關鍵是這配伍,白附子、僵蠶、全蠍、鉤藤一起,就像一支‘祛風化痰小分隊’,專門對付眼睛周圍的風痰;四君子湯和白芍、木瓜,就是‘健脾培土大部隊’,夯實地基。秦艽、半夏輔助祛濕化痰,炙甘草調和全軍。《金匱要略》講‘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這方子溫而不燥,補而不滯,正是針對小寶脾虛肝亢、風痰上擾的病機。”

他又叮囑:“回去煎藥時,先煮白附子和全蠍半小時,去去毒性。每天一劑,分三次喝,飯後溫服。孩子可能嫌苦,喝藥後給塊麥芽糖。這兩周注意彆讓他吃生冷油膩、甜膩零食,多吃小米粥、南瓜、山藥,這些健脾的食物。”

第三章:三診漸愈的玄機

兩周後,婦人帶著小寶又來了,腳步明顯輕快了些。小寶進門就喊:“岐爺爺,我頭不暈了!”

岐大夫一看,小寶麵色確實比之前紅潤了點,眼下的暗斑也淡了些,雖然眼睛還是有點外斜,但歪頭的姿勢改善了。“大便怎麼樣?”“不溏了,成條了!”婦人喜滋滋地說,“就是吃飯還是不太香,吃幾口就說飽了。”

岐大夫診了脈,弦象稍減,細象仍在。“脾虛不是一下子能補起來的,”他在原方上加了焦三仙各一兩、炒穀麥芽各一兩,“焦三仙是焦山楂、焦麥芽、焦神曲,能消食導滯;穀麥芽健脾和胃,幫助運化。就像地裡施了肥,還得用鋤頭鬆鬆土,莊稼才能長得好。”

又過兩周,第三次來診時,小寶簡直像換了個人。麵色紅潤,眼神也亮了,主動跟岐大夫打招呼,說話聲音也響了。婦人興奮地說:“飯量大增啊,一頓能吃小半碗米飯,脾氣也好多了,不怎麼摔東西了。他自己說看東西清楚多了,不像以前霧蒙蒙的。”

岐大夫仔細檢查小寶的眼睛,左眼外斜明顯減輕,跟著手指轉動時靈活多了。脈象弦細漸緩,舌苔薄白。“好,好!”他點點頭,在方子裡去掉了秦艽,加了望月砂一兩五錢、夜明砂一兩五錢。

“這兩味藥是乾啥的呀?”婦人好奇地問。

“望月砂是野兔的糞便,夜明砂是蝙蝠的糞便,”岐大夫笑著解釋,“彆小看它們,《本草綱目》裡都有記載呢。望月砂味辛性平,能明目去翳;夜明砂味辛性寒,能清肝明目,散血消積。兩味藥搭配,專入肝經,既能清肝熱,又能通血脈,增強明目之功。就像給眼睛點了盞燈,讓視物更清晰。”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用動物糞便入藥,老祖宗真有智慧啊!”婦人感歎道。

“是啊,”岐大夫捋了捋胡須,“中醫用藥講究‘以形治形,以臟補臟’,更講究‘取象比類’。野兔在月夜裡跑得飛快,視力極好;蝙蝠能在黑暗中穿梭,辨物清晰,所以它們的糞便就有明目之效。這都是老祖宗從生活中觀察出來的,凝結著智慧呢。”

第四章:三月功成的醫理傳承

此後,小寶每隔兩周來複診一次,岐大夫根據他的情況稍作調整,核心治法始終是健脾平肝、息風化痰。三個月後,奇跡發生了——小寶的眼睛基本歸正了,左右眼視物對稱,看遠處的廣告牌也清清楚楚。婦人特意去醫院查了視力,雙眼都恢複到了1.0左右,再也沒人叫他“斜眼張”了。

這天,婦人帶著小寶來道謝,還提了一籃剛摘的櫻桃。小寶撲到岐大夫懷裡,仰著小臉:“岐爺爺,我的眼睛跟彆的小朋友一樣了!”

岐大夫摸著他的頭,笑得眼睛眯成了縫:“那以後要好好吃飯,不挑食,脾胃強壯了,肝風就掀不起浪來,眼睛才能一直亮亮的。”

婦人紅著眼圈說:“岐大夫,真是謝謝您了。以前花了那麼多冤枉錢,走了那麼多彎路,早該來找您的。您說這中醫咋就這麼神呢?”

“不是中醫神,是老祖宗的道理神。”岐大夫端起茶杯,看著窗外的槐樹,“《內經》講‘治病必求於本’,小寶的病,本在脾虛肝亢,風痰上擾,所以不能隻盯著眼睛治,要從脾胃和肝論治。就像治水,不能隻堵下遊的洪水,要到上遊看看是不是植被破壞了,是不是河道淤塞了。”

他頓了頓,繼續說:“現在好多人看病,喜歡求快,喜歡看‘立竿見影’的效果,可中醫講究‘辨證論治’,就像量體裁衣,每個人的體質、病因都不一樣,得慢慢來。小寶這病,脾虛不是一天形成的,肝亢風動也不是一日之寒,所以治療也得有個過程,先治標息風化痰,再治本健脾養肝,步步為營,才能長治久安。”

“您說的‘土虛木搖’,我現在算是明白了,”婦人點點頭,“脾胃是根本,以後一定好好給孩子調脾胃,不讓他再挑食了。”

“對嘍,”岐大夫笑了,“《脾胃論》裡說‘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孩子脾胃好,身體才好,少生病。平時可以用山藥、蓮子、芡實、薏米煮成‘四神粥’給孩子喝,健脾又養胃。肝主情誌,也要注意彆讓孩子情緒波動太大,少看電子產品,多到戶外跑跑,看看綠色,對眼睛也好。”

尾聲:藥香裡的中醫智慧

看著婦人和小寶歡歡喜喜離開的背影,岐仁堂的銅鈴又在風中響起。岐大夫拿起桌上的處方箋,上麵的墨跡已乾,卻仿佛還透著藥香。他常對徒弟說:“中醫治病,就像園丁打理園子,既要知道每味藥的性情,像了解每株植物的喜好;又要懂得辨證論治的道理,像知道何時澆水、何時施肥、何時修剪枝丫。”

小兒目偏視,看似是眼睛的毛病,根子卻在臟腑氣血。劉弼臣先生所言“土虛則木必搖”,正是源於《內經》“五行相生相克”的智慧——脾屬土,肝屬木,土虛則木無所製,遂成亢逆之風,挾痰上擾清竅。故治療必以扶土抑木為綱,息風化痰為目,四君子湯健脾培土,如厚植大地;白附子、僵蠶、全蠍、鉤藤息風化痰,如剪除歪枝;白芍柔肝,木瓜舒筋,如澆灌滋養;望月砂、夜明砂明目,如拂去枝葉上的塵埃。如此標本兼治,循序漸進,方能使“歪木”歸正,“目偏”得愈。

這世間的病,多半像小寶的斜視,表象在枝葉,根源在根本。岐大夫的藥香裡,藏著的不僅是草木金石的性情,更是老祖宗“天人合一”“辨證論治”的智慧,如同那株老槐樹,根深才能葉茂,本固方能枝榮。而岐仁堂的故事,還在小鎮的晨光暮色裡,隨著銅鈴的清響,一代代傳下去。

喜歡岐大夫的懸壺故事請大家收藏:()岐大夫的懸壺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精靈:小智重生到成都快結束! 龍族:開局和皇女殿下成鄰桌了 驚悚故事編輯部 末世第一貓媽:仙帝幼崽太難帶! 九紫離火錄 僵屍世界求長生 三興大漢:從漢靈帝的侄子開始 廢物皇子?開局直升陸地神仙 靈氣複蘇,最強覺醒從煉炁開始 藥王山下守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