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春風誤與溫病局——岐大夫破解千年風溫謎_岐大夫的懸壺故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岐大夫的懸壺故事 > 第152章 春風誤與溫病局——岐大夫破解千年風溫謎

第152章 春風誤與溫病局——岐大夫破解千年風溫謎(2 / 2)

第三章:衛氣營血的現代辨治

一周後,李姐抱著樂樂又來了,這次孩子精神明顯好多了,能自己抱著奶瓶喝水,雖然還有點低熱,但不再昏睡,見了岐大夫還咧了咧嘴。“燒退了些,渴也輕了,就是還有點咳嗽,嗓子裡有痰。”李姐喜出望外。

岐大夫診了脈,浮數減了,沉取仍細,舌苔黃膩漸退,舌質還是偏紅。“熱邪退了大半,陰液還在恢複,”他點點頭,“現在要調整方子,側重養陰清肺,兼清餘邪。”

他換了張處方,上麵寫著:“銀翹散加減——金銀花一兩、連翹一兩、薄荷三錢後下)、桔梗五錢、牛蒡子五錢、蘆根一兩、麥冬八錢、玄參八錢、丹皮五錢、生甘草三錢。”

“這方子跟上次不一樣了?”李姐好奇地問。

“上次是救急,對付‘風溫’重症;這次是調理,針對現代溫病學裡的‘風溫初起’。”岐大夫解釋道,“樂樂現在的情況,就像大火撲滅了,剩下些火星子,還有點煙霧。現代溫病學把溫病分成‘衛、氣、營、血’四個階段,樂樂一開始誤治前,其實處於‘衛分’,發熱、微惡風、口渴、咽痛,隻是被你們當成了風寒;誤治後入了‘氣分’,才成了重症風溫;現在熱退津傷,屬於‘氣分向營分過渡’,但主要還是氣陰兩虛。”

他指著新方:“金銀花、連翹、薄荷、牛蒡子,這是銀翹散的核心,辛涼解表,清透肺衛之熱,就像打開窗戶通風,把剩下的‘煙霧’散出去;桔梗、甘草是桔梗湯,能宣肺利咽,化痰止咳;蘆根、麥冬、玄參,養陰生津,給身體‘蓄水’,就像旱災後灌溉農田;丹皮還是用來涼血清熱,防止死灰複燃。”

“您這麼一說,我好像明白點了,”李姐若有所思,“《傷寒論》裡的風溫是誤治後的重症,現代說的風溫是一開始的外感,對吧?”

“對嘍!”岐大夫讚許地說,“仲景先師時代,溫病學還沒發展起來,所以他講的‘風溫’,其實是溫病誤當傷寒治,用辛溫發汗後的變證,病情急重,所以反複強調‘不可汗、不可下、不可火’,隻能清熱保津;而清代葉天士、吳鞠通他們發展了溫病學,把‘風溫’作為獨立的外感熱病,認為是外感風熱邪氣,初起在肺衛,治宜辛涼解表,比如銀翹散、桑菊飲,這就彌補了《傷寒論》的不足。”

他拿起桌上的兩個茶杯比劃:“你看,《傷寒論》的風溫,像這個茶杯裡裝滿了開水,還在加熱,重點是‘撤火救陰’;現代溫病的風溫,像這個茶杯裡剛倒了半杯溫水,重點是‘散熱保津’。病因不同,病位不同,治法自然不同,要是搞混了,把溫病當傷寒治,用辛溫藥,就像給溫水杯繼續加熱,早晚要燒成開水;要是把傷寒當溫病治,用辛涼藥,就像給冷水杯加冰塊,越喝越寒。”

第四章:古今對話的臨床啟示

又過了兩周,樂樂基本康複了,活蹦亂跳地跟著爸媽來複診,麵色紅潤,眼神清亮,舌苔薄白,脈象和緩。李姐特意帶了自家種的薄荷來道謝:“岐大夫,真是謝謝您了,要不是您,我們差點就給孩子輸液、用抗生素了,現在想想都後怕。”

岐大夫笑著收下薄荷:“記住這次的教訓,看病不能隻看表麵症狀,得辨清寒熱虛實。就說感冒吧,怎麼區分風寒和溫病?很簡單——”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看怕冷還是怕熱:風寒感冒一開始就怕冷重,蓋被子都覺得冷;溫病初起怕冷輕,或者不怕冷,反而覺得熱。

?看口渴與否:風寒感冒口不渴,或者隻想喝熱水;溫病一開始就口渴,想喝涼水。

?看嗓子:風寒感冒嗓子不紅不腫;溫病嗓子多半紅腫疼痛。

?看舌苔:風寒感冒舌苔薄白;溫病舌苔薄黃,舌質偏紅。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岐大夫補充道,“溫病發展快,容易傷津液,所以一旦出現高熱、口渴、尿少、舌紅,千萬彆自己用辛溫感冒藥,趕緊找醫生看。《傷寒論》第六條就是給我們敲警鐘呢——‘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誤治一次還能拖延幾天,再誤治就會危及生命,樂樂這次算幸運的。”

樂樂爸爸在一旁感慨:“以前總覺得中醫慢,現在才知道,中醫辨對了證,效果一點不慢,還能治本。您說這《傷寒論》和溫病學,一個是‘老祖宗’,一個是‘後來者’,到底該聽誰的?”

“不是聽誰的,是要融會貫通。”岐大夫捋了捋胡須,“仲景先師的六經辨證,像一條縱貫線,從表到裡,從寒到熱;溫病學的衛氣營血辨證,像一條橫線,從淺到深,從氣到血。兩者結合,就像經緯線,才能把外感病的辨治織成一張完整的網。比如樂樂的病,誤治前屬於溫病衛分,誤治後進入氣分,甚至波及營分,既符合《傷寒論》‘風溫’的病機,也符合溫病學‘逆傳心包’的傳變規律,所以治療上既要用仲景的白虎加人參湯清氣分熱、救津液,又要用溫病學的四物湯養陰血、丹皮清血分,這叫‘經方時方合用,六經衛氣貫通’。”

他走到窗前,看著外麵抽芽的柳樹:“中醫的智慧,就像這春天的樹,老根紮在《內經》《傷寒》裡,新枝卻能隨著季節生長。風溫這個病名,古今叫法相同,內裡的學問卻深著呢,就像茶盞裡的水,看著一樣,溫度不同,喝起來滋味就不同。關鍵是要辨清‘鍋裡的火’是新起的小火苗,還是誤治後的燎原大火,才能知道該用扇子扇辛涼解表),還是用水潑清熱救陰)。”

尾聲:藥櫃裡的千年對話

送走李姐一家,岐仁堂的銅鈴在春風裡輕響。岐大夫走到藥櫃前,手指拂過標簽:石膏、知母、西洋參、丹皮、金銀花、連翹……這些草木金石,跨越千年,依然在傳遞著中醫的智慧。

《傷寒論》的“風溫”,是警示後人誤治之險的豐碑,刻著“不可汗下火”的戒律;溫病學的“風溫”,是探索熱病規律的新篇,寫著“衛氣營血”的奧秘。而岐大夫手中的藥方,正是在這古今對話中,找到了平衡——既遵循“熱者寒之”的經方原則,又融入“在衛汗之可也,到氣才可清氣”的溫病心法,讓古老的智慧在現代臨床中煥發新生。

就像那碗白虎加參湯,石膏的大寒與西洋參的清補,看似矛盾,卻在火候的掌控中,成就了救火救陰的妙方;就像岐仁堂裡的老座鐘,指針永遠向前,鐘擺卻在古今之間,搖出中醫辨證論治的永恒韻律。而窗外的春風,不再是誤汗的誘因,而是帶著薄荷的清香,拂過藥櫃,也拂過每一個被中醫治愈的生命。

喜歡岐大夫的懸壺故事請大家收藏:()岐大夫的懸壺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穿書成棄婦,反手搬空夫家去流放 劍名赤霄:九州風雲錄 八零搬空家產去隨軍,嬌妻好孕寵瘋了! 鬥羅之黑龍大帝 輪回骨 紅蓮燼九霄 失憶後,白月光姐夫瘋了 走啊,我帶你們回家! 直播算命,我修仙的事情曝光了? 我有一張萬能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