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天水情_冰陽之歌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冰陽之歌 > 第350章 天水情

第350章 天水情(1 / 1)

情緣首都,愛係天水。

——題記

一、車間裡的五線譜與調色盤

北京南城的天山服裝廠總飄著兩股味道,一股是新布料的皂角香,另一股是縫紉機針頭摩擦產生的溫熱金屬氣。三花第一次見到二劉時,他正蹲在車間角落,對著堆成小山的碎布頭發呆。她抱著剛裁剪好的襯衫麵料經過,聽見鉛筆在速寫本上沙沙作響——這個山東大漢的手指不像握剪刀的,倒像捏畫筆的,指節上還沾著洗不掉的靛藍顏料。

“劉師傅,碎布也能畫出花來?”三花的天水口音裹著隴東高原的清亮,像山澗水撞在青石上。

二劉猛地抬頭,鉛筆尖在紙上戳出個墨點。他慌忙把速寫本往身後藏,耳根紅得像車間牆上掛著的安全生產錦旗:“瞎畫呢,看這些布頭兒顏色鮮,像極了俺老家黃河灘的野花。”

三花踮腳瞥見紙上的圖案:碎布頭拚成的山坡上,黃河像條金帶子繞著村落,岸邊的向日葵正朝著虛構的太陽鞠躬。她忽然想起天水老家的麥積山,石窟裡的菩薩衣袂上,也有這樣流淌的線條。

那年三花十九歲,剛從天水麥積區的山村裡出來,行李箱裡裹著母親繡的牡丹肚兜,還有一把纏著紅綢的月琴。二劉比她大五歲,東明縣的黃河灘養大的孩子,帆布包裡總裝著顏料和畫紙,休息時就蹲在廠門口畫往來的人群。

車間的流水線像條永不停歇的河。三花站在熨燙台前,蒸汽模糊了眼鏡片,她卻總能把襯衫的領口熨得像月牙兒。二劉在隔壁的裁剪組,大剪刀開合間,布料簌簌落下,他總說那些邊角料是“大地的碎片”。有次三花加班到深夜,聽見車間角落傳來月琴聲,指法生澀卻執拗,像在跟命運討說法。推開門才見二劉抱著她的琴,手指在弦上磕磕絆絆——他說看她總對著琴發呆,想試試這樂器是不是藏著她的心事。

“俺們那兒的黃河,汛期時浪頭能吞掉半條船。”二劉的鉛筆在畫紙上掃出波浪,“可退潮後,灘塗上能撿著透亮的貝殼,像老天爺撒的碎鏡子。”

三花把熨好的襯衫疊成方塊:“天水的麥積山,下雨時石窟裡會滲出泉水,順著佛像的衣紋往下淌,當地人說那是菩薩在流淚。”她忽然哼起一段小調,是天水民歌《繡金匾》的調子,尾音拖得長長的,像山間的雲霧。

二劉的鉛筆停在半空。他看著三花被蒸汽熏紅的臉頰,忽然覺得車間裡的白熾燈都成了多餘的,她眼裡的光比任何顏料都亮。

二、月光下的月琴與畫稿

服裝廠的宿舍在頂樓,夏天像蒸籠,冬天似冰窖。三花總在晚飯後搬個小馬紮到天台,月琴往膝頭一放,弦聲就順著晾衣繩爬滿整個屋頂。二劉會揣著畫本悄悄來,坐在水箱後麵,借著月光把她的側影描在紙上。

“這弦咋總跑音?”三花捏著琴軸歎氣。來北京前,村裡的老藝人說月琴認主,離了故土就會鬨脾氣。

二劉從背後遞過塊鬆香:“俺畫油畫時,顏料乾了也會裂,得用鬆節油慢慢揉。”他笨手笨腳地幫她給琴軸上油,手指碰到她的指尖,像電流竄過,兩人都猛地縮回手,天台的月光突然變得滾燙。

三花教他唱《隴東小調》,他跟著哼,山東口音把婉轉的調子唱得直來直去,倒有了種特彆的憨氣。二劉給她講東明的黃河燈節,說正月十五時,河灘上會擺起千盞油燈,連成一條火龍,照得冰麵都泛著金紅。“等俺們攢夠錢,就去黃河邊看燈。”他說這話時,鉛筆正在畫紙上勾勒燈河,筆尖的墨汁暈開,像燈暈在夜色裡搖晃。

有天廠長查宿舍,在二劉的床板下翻出一摞畫稿:全是三花的樣子。熨衣服的三花,唱月琴的三花,蹲在食堂門口喂流浪貓的三花。最底下那張,畫的是麥積山石窟,菩薩的衣袂間,藏著個彈月琴的姑娘。

“你們倆,違反廠規了。”廠長把畫稿拍在桌上,二劉卻突然把三花護在身後:“俺們沒乾啥出格的事,就是想攢錢成親。”三花的臉埋在他的襯衫後,聞到一股顏料混著肥皂的味道,像黃河灘的泥土裹著青草香。

那晚之後,兩人在車間裡說話都隔著半個人的距離,可眼神總在布料堆裡偷偷碰麵。二劉開始往畫裡加月琴,三花的琴曲裡多了黃河的浪濤聲。有次趕工做一批出口的童裝,三花在衣領內側繡了朵小小的牡丹,二劉就特意把裁剪線畫成波浪形,像是牡丹在水裡開。

中秋那天,廠裡發了月餅。二劉把自己的那盒掰成兩半,豆沙餡的給三花——他記得她說過,天水的月餅裡總裹著玫瑰醬。三花從飯盒裡拿出個油紙包,裡麵是她用省下的糧票換的核桃,剝得乾乾淨淨:“俺娘說,吃核桃能讓人變聰明,你畫畫時就不費腦子了。”

月光淌過天台的晾衣繩,把兩人的影子擰成一股。二劉忽然說:“俺們廠要往天水設分廠了,俺申請去那邊。”三花的月琴“錚”地響了一聲,像有顆星落在了弦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三、山水間的紅綢與婚約

去天水的火車走了兩天兩夜。二劉背著畫夾,三花抱著月琴,兩人的行李裡還塞著塊從北京帶的紅綢——是車間姐妹們湊錢買的,說結婚時能用。

出了天水站,三花指著遠處雲霧繚繞的山:“那就是麥積山,像個麥垛子吧?”二劉的眼睛亮起來,鉛筆在速寫本上飛舞:“比俺畫的好看一百倍,這山有骨頭!”

分廠設在城郊的工業園,二劉負責設計童裝圖案,三花成了車間的質檢員。閒時二劉就背著畫夾往山裡跑,回來時畫紙上總少不了麥積山的石窟、渭河的水,還有三花家老屋門口那棵歪脖子核桃樹。三花的月琴也找到了新知音,傍晚的廠區裡,弦聲混著渭河水的流淌,像在訴說兩個異鄉人的牽掛。

開春時,二劉請了三天假,跟著三花回了趟老家。山路蜿蜒,三花牽著他的手,像牽著個怕迷路的孩子。“俺爹脾氣倔,你少說話多乾活就行。”她囑咐道。二劉把畫夾抱得緊緊的,裡麵藏著幅畫:黃河與渭河在遠方交彙,水麵上漂著朵並蒂蓮。

三花的爹蹲在門檻上抽旱煙,看二劉的眼神像在打量一塊待雕琢的木料。直到晚飯時,二劉掏出那幅畫,老人的煙鍋子在鞋底磕了磕:“這河畫得像那麼回事,就是黃河水沒這麼清。”三花媽在灶間笑出了聲,往二劉碗裡添了塊臘肉:“山東娃實在,俺家三花沒看錯人。”

訂婚那天,三花穿上母親繡的牡丹肚兜,二劉把那塊北京帶來的紅綢係在她的月琴上。村裡的老藝人拉著板胡,三花唱了段《天水謠》,二劉跟著哼,山東口音裡混進了隴東的調子。有人問二劉,為啥放著黃河的壯闊不待,偏要來這渭水邊。他指著麥積山:“俺畫了一輩子山水,才知最好的景致,是能裝下兩個人的地方。”

婚禮在分廠的食堂辦的。沒有婚紗,三花穿的是自己縫製的紅襯衫,領口熨得像月牙兒;二劉的西裝是車間師傅們湊布票做的,胸前彆著朵用紅綢紮的紙花。廠長當證婚人,說這是“首都結的緣,天水成的家”。二劉給三花畫了張肖像,背景是麥積山和黃河的交彙處,他在畫框上刻了行字:山水為證,日月為媒。

四、歲月裡的琴聲與色彩

日子像渭河水,慢慢淌過三十個春秋。二劉成了廠裡的總設計師,他的童裝圖案裡總少不了月琴和石窟,有款“麥積娃娃”係列還得了全國獎。三花辦起了職工合唱團,教姐妹們唱《隴東小調》,偶爾也會唱山東的《沂蒙山小調》,兩種調子揉在一起,竟格外動聽。

兒子考上大學那年,帶回來個北京姑娘。姑娘好奇地問起他們的故事,三花從樟木箱裡翻出那把月琴,紅綢依舊鮮亮。二劉打開積了灰的畫夾,最上麵那張還是當年在車間畫的碎布頭,隻是邊角已被歲月磨得發毛。

“你看這黃河的水,”二劉指著牆上的地圖,東明和天水被兩條藍線連起來,“從山東流到甘肅,繞了多少彎,可終究是要彙入大海的。”三花撥了下琴弦,音準依舊,像她和他的日子,曆經風雨卻從未走調。

去年秋天,老兩口回了趟北京。天山服裝廠早就改建成了文創園,車間變成了畫廊,角落裡的熨燙台還在,隻是上麵擺著的不再是襯衫,而是二劉的畫作。有幅油畫前總圍著人,畫的是月光下的天台,穿藍布工裝的姑娘抱著月琴,身後的青年正往畫本上描著什麼,天上的雲像塊蓬鬆的。

畫的名字叫《天水情》。下麵有行小字:情緣首都,愛係天水。

三花站在畫前,忽然哼起當年的調子。二劉牽著她的手,像牽著那個剛從山東來的愣頭青,又像牽著那個在車間裡熨燙月光的天水姑娘。遠處的長安街華燈初上,恍惚間,竟分不清是北京的夜色,還是天水的月光。

喜歡冰陽之歌請大家收藏:()冰陽之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文娛:從打造爆火女團開始封神 軟飯也要硬吃:我的妻子是女帝 被迫營業:人在東京當中醫 我的夢回大清 種氣全球 全球末世:嬌軟白蓮喪屍王殺瘋了 確診後,帶崽回古代認絕嗣攝政王 範進,求求你快脫下長衫吧! 公路求生:美女彆追了,求放過! 何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