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
父愛如山,軍工事業傳承創新。
格爾木的風總裹著沙,卻吹不散昆侖山下那片紅磚房的暖意。李建軍站在窗前,指尖摩挲著相框裡泛黃的軍裝照——照片上的年輕人眉眼銳利,肩章在戈壁烈日下閃著光,背景是剛落成的軍工車間,鋼架還露著冷硬的銀白。窗外傳來汽車引擎的低鳴,他抬頭時,看見兒子李詩穿著白大褂從越野車上跳下來,醫用箱在肩頭晃了晃,像極了當年自己背著工具包奔走的模樣。
“爸,今天牧區義診走了三個點,最後一戶老人的高血壓穩住了。”李詩進門就脫鞋,鞋麵上沾的沙粒落在腳墊上,簌簌響。他順手把桌上的搪瓷缸遞過去,缸子上“為人民服務”的紅漆褪了邊,卻是李建軍當年在軍工場的獎品。
李建軍接過缸子,指腹擦過缸沿的缺口:“當年你爺爺在這戈壁灘上建車間,喝的水都帶著土味,哪想得到現在你們能開著車去給牧民看病。”
父子倆的對話總繞不開“當年”。上世紀六十年代,李詩的爺爺李建國跟著軍工隊伍紮根格爾木,手裡的焊槍在零下三十度的夜裡能濺出火星,卻暖不透帳篷裡的寒霜。李建軍接棒時,車間剛通了電,他帶著徒弟們啃下精密儀器維修的硬骨頭,雙手磨出的繭子比工具包還厚。如今,輪到李詩把“軍工精神”揣進了醫用箱。
開春時,牧區爆發流感,李詩帶著醫療隊紮進草原。帳篷裡的油燈下,他給牧民量體溫、配藥,忙到後半夜才想起給家裡打個電話。電話那頭,李建軍沒說彆的,隻讓他多帶件棉衣:“當年我們在野外搶修設備,裹著棉被也能乾活,你身子骨沒我們結實,彆凍著。”掛了電話,李詩看著窗外的星星,突然明白父親說的“結實”不是指身體——是心裡那股扛事兒的勁,從爺爺傳到父親,再傳到自己身上。
比起李詩在牧區的“奔波”,姐姐李歌的“戰場”在更熱鬨的地方。作為文藝兵,她常跟著慰問團去軍工企業演出,舞台搭在車間旁的空地上,背景是轟鳴的機器,台下坐著滿手油汙的工人。
第一次去演出時,李歌還緊張,握著話筒的手都在抖。直到她看見前排一個老師傅,正用沾著機油的手跟著節奏打拍子,臉上的笑容比舞台燈還亮。演出結束後,老師傅拉著她的手說:“姑娘,你唱的《軍工魂》,我們聽著心裡熱乎!當年我們在這戈壁上乾活,就盼著能有首歌,唱出我們的日子。”
從那以後,李歌總琢磨著怎麼把“軍工故事”唱進歌裡。她跟著慰問團跑遍了格爾木的大小軍工企業,聽老工人講當年的事:有人為了趕工期,三個月沒回過家;有人在維修設備時燙傷了手,裹著紗布接著乾;還有人把剛滿月的孩子送回老家,自己留在車間裡守著生產線。這些故事,成了她歌詞裡最動人的部分。
有一次,她在演出前遇到一個小姑娘,紮著羊角辮,手裡攥著一張照片。“我爸爸是車間裡修機器的,他說今天能看到你唱歌。”小姑娘仰著小臉,眼裡閃著光。李歌蹲下來,摸了摸她的頭:“那姐姐今天就唱首歌,送給你爸爸,也送給所有像你爸爸一樣的叔叔伯伯。”那天的演出,她唱了一首自己寫的《戈壁之光》,歌聲飄在車間上空,台下的工人師傅們有的紅了眼眶,有的悄悄抹了把臉。
李歌知道,自己唱的不隻是歌,是爺爺那輩人用青春鋪就的路,是父親那輩人用汗水澆灌的花,更是現在的軍工人們,正用雙手續寫的故事。
入夏後,格爾木的雨水多了起來。李詩的醫療隊在牧區設立了“流動醫療點”,每周定期去巡診。有一回,他在巡診路上遇到暴雨,越野車陷在泥裡,怎麼也開不出來。正當他和同事們著急時,遠處來了幾輛軍工企業的工程車,司機師傅們跳下來,二話不說就幫著推車。
“你們是李建軍師傅的兒子吧?”其中一個師傅認出了李詩,“當年你爸幫我們修過設備,現在輪到我們幫你了!”雨水混著汗水,順著師傅們的臉頰往下流,卻沒人叫苦。車推出來後,李詩想留他們喝口水,師傅們擺擺手:“我們還得去車間送零件,你們趕緊去給牧民看病,彆耽誤了正事。”
看著工程車消失在雨幕裡,李詩心裡暖暖的。他突然想起父親常說的一句話:“軍工不是一個人的事,是一群人的事,是一代又一代人的事。”爺爺那輩人搭起了軍工事業的架子,父親那輩人讓它變得更結實,而現在,自己和姐姐,還有無數像他們一樣的軍工後代,正在用不同的方式,讓這份事業變得更紅火。
中秋節那天,李詩和李歌都回了家。餐桌上,李建軍做了一桌子菜,有格爾木特產的羊肉,還有他親手醃的鹹菜——那是當年軍工場裡最常吃的菜,現在成了家裡的“傳家寶”。
“爸,我們單位最近要搞技術革新,我報名參加了攻關小組。”李詩夾了一塊羊肉,笑著說,“爭取把牧區的遠程診療係統搞起來,以後牧民在家就能看病。”
李歌也跟著說:“我們慰問團下個月要去新疆的軍工企業演出,我寫了首新歌,叫《傳承》,到時候唱給他們聽。”
李建軍看著兩個孩子,眼裡滿是欣慰。他舉起搪瓷缸,對著孩子們說:“好!你們爺爺當年說,軍工事業是國家的脊梁,現在,這根脊梁要靠你們扛起來了。來,咱們乾杯!”
三個搪瓷缸碰在一起,發出清脆的聲響。窗外,格爾木的夜空格外亮,星星像撒在黑絲絨上的碎鑽,照亮了昆侖山下的這片土地,也照亮了軍工後代們腳下的路。
夜色漸深,車間裡的機器還在轟鳴,像是在和著風的節奏,唱著一首關於傳承與希望的歌。而李詩、李歌,還有無數像他們一樣的軍工後代,正帶著父輩的囑托,迎著朝陽,把這份火紅的事業,推向更遠的地方。
喜歡冰陽之歌請大家收藏:()冰陽之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