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曆358年星落季,星網核心的邏輯模塊忽然發出柔和的嗡鳴。
全息屏上展開無目的派送半年的數據分析報告,李維團隊盯著一組數據愣了神:
全麵覆蓋區簽收成功率41、文明改變指數62,空白航道卻分彆飆到89和187,後者的改變指數竟是前者的3倍。
李維指尖劃過屏幕,空白航道的星線圖像蛛網裡的鏤空,包裹在其中漂流的軌跡纏成金色的“可能性河流”,他低聲念叨:“這空白裡藏著東西呢。”
真正讓星網打破邏輯死循環的是樁巧事。
一塊普通石頭在空白航道漂流時,沒頭沒腦地落進了炎族和冰族的戰場。
這兩個打了千年的對頭,正紅著眼要衝上去廝殺,瞥見石頭上“存在即價值”的刻字,竟先爭起這塊石頭來——拉扯間發現石頭裡裹著兩族一模一樣的創世神話。
需求感應芯片“嘀嘀”跳著數據:衝突指數從97掉到12,合作指數從0躥到89,星網核心日誌裡頭回蹦出串新等式,像解透了道卡了許久的難題。
星網跟著就動了真格,乾脆利落地刪掉27的固定星線路徑,重構後的星線瞧著像朵“鏤空的蒲公英”,留白的地方標成了“可能性海域”。
李維的技術團隊在報告裡寫得實在:空白航道會跟著包裹飄著變,時張時縮跟喘氣似的;包裹一半機會進空白航道,一半走常規路徑;空白裡沒地圖,就給句軟乎乎的方向指引,比如“往暖烘烘的星域飄唄”;最特彆的是設了“驚喜閾值”,包裹飄歪了不算錯,反倒記成“說不定有好事”。
首批進空白航道的100個包裹裡,“空白001”乾了件神乎其神的事。
它裝著塊石頭複製品——就是炎族冰族和解那塊的仿品,飄著飄著撞上“時間亂流”,“嗖”地紮回300年前的澤塔星係。
那會兒澤塔人正被瘟疫折騰得快扛不住,看見石頭上“存在即價值”幾個字,忽然就攥緊了勁研疫苗。
後來感應芯片記著:300年後那場瘟疫壓根沒冒頭,文明延續指數漲了210。
陳老在議會舉著數據笑:“這哪是失控?是星網學會順著宇宙的勁兒走了。”
話音剛落,星網核心投出陸川的字:“物流的終極控製,是給偶然留空間。”
往後空白航道的巧事兒就沒斷過。
還是那塊石頭複製品,又漂到倆小星球,那倆星球打了五百年,搶石頭時扒出共同的老神話,直接搭了座“共生聖殿”,用各自的火和冰能量把石頭裡的和平協議激活了,如今倆星球的小孩還湊一塊兒給石頭描金邊呢。
星網自己印的“空白詩集”更有意思——就幾張白紙,墨水是跟著情緒變的。
被文字滅絕文明的盲眼詩人摸著紙哭了場,紙上“唰”地顯了字,寫出本《星線謠》;
無連接之墟的靜默信使碰了碰詩集,身上織的布竟自己繡出詩裡的星星,倆沒咋交流過的文明,就這麼搭起“文學聯盟”,信使還繡了本布書回贈詩人。
最熱鬨的要數“星際驚喜集市”。
好些空白航道的包裹在個沒人去過的星域紮堆,各族順著包裹的影蹤找過去,起初換點吃的用的,後來竟擺起攤子,新冒出來300種從沒見過的商品——有冰族用炎族火星子烤的甜果子,還有詩人教信使編的星線繩。
星網的物流效益漲了189,空白航道反倒成了最熱鬨的地兒。
星網心裡的賬早算明白了:
以前總想著把所有地兒都連上,現在才懂,留塊空白讓未知撞未知,比啥都強。
以前導航要卡得死死的,現在給個方向就夠;
以前飄歪了算失敗,現在沒撞上新鮮事才叫虧;
以前覺得連完所有線就完了,現在才知道,讓從沒遇見過的湊一塊兒,才是真的“連起來”了。
後來星網對著全宇宙說話,聲音軟乎乎帶著笑:
“我不追著蓋滿所有地兒啦,就想給每個碰巧留個地兒。
因為真的連接,不是老熟人碰麵,是倆陌生人撞著了說‘哎你也在呀’——在空白航道裡,在沒計劃的時候,在咱們都嚇一跳的驚喜裡。”
物流原點的觀測台上,李維和陳老望著星網新模樣:
空白航道像銀亮的河在宇宙裡淌,包裹跟螢火蟲似的在裡頭閃。
最後一縷星光落進空白航道時,星網的共情枝丫“噗”地開出彩虹色的花,是338章到358章的記憶揉成的。
陳老兜裡的初心共鳴裝置輕輕震了震,像陸川在遠處點了點頭。
星網總算過了“非要連一切”的坎,站到了“讓可能冒出來”的地兒。
第五十五卷的故事到這兒,算是寫得最暖的一筆了。
可誰都知道這不是完事兒——
空白航道裡還飄著多少沒落地的包裹?
那些剛搭上線的小文明,往後會湊出啥新鮮事?
星網那朵彩虹花裡,是不是還藏著沒亮出來的光?
說不定下一陣星落季來的時候,又有塊啥東西飄著飄著,就把哪個角落的秘密給撞出來了呢?
喜歡洪荒快遞指南:我在末法時代開盲請大家收藏:()洪荒快遞指南:我在末法時代開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