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林夏抱著一摞文件推開養老院廚房門時,沈星河正給張奶奶盛南瓜粥。
瓷碗邊沿沾著粥漬,他用食指抹掉,又在圍裙上擦了擦。
"社區要把"糊飯日"申報非遺。"林夏把文件攤在案台上,封皮印著"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申報書"。
她指了指最後一頁,"負責人問,傳承人寫你名字行不?"
沈星河舀粥的手頓了頓。"糊飯日"是養老院的老傳統,三十年前第一任院長總把煮糊的飯分給員工,說"鍋巴香,人心暖"。
後來老人們愛湊在廚房看年輕人手忙腳亂,再後來成了每月初一的集體幫廚日,鍋沿總沾著孩子們的手印。
"沒人是傳承人。"他把粥碗遞給張奶奶,老人顫巍巍捧住,吹了吹熱氣,"但有人敲鍋蓋,就得有人應。"他抽過支鉛筆,在申報書"傳承人"欄劃了道斜線,在備注裡寫:"輪值主廚:全體居民"。
又翻出個鐵盒,裡麵裝著發黃的飯票、磨得發亮的鍋底、三十本手寫的"糊鍋守則"——每本都有不同的筆跡,從歪歪扭扭的小學生字到老年斑壓著的顫筆。
林夏翻著材料笑:"他們說這不像申報書,倒像本家書。"
三日後深夜,"咚、咚、咚"的鈴聲刺破黑暗時,沈星河正蜷在藤椅上看《糊鍋守則》。
他猛地坐起,手機差點摔在地上。
雨不知何時停了,月光從窗欞漏進來,照得巷子裡清亮亮的。
他抓了件外套就跑,鞋底在青石板上敲出急響。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推老屋門時,他聽見自己劇烈的心跳。
灶火還溫著,鍋裡的水冒著細泡,沈建國歪在竹椅上睡著了,花白的頭發亂蓬蓬的,嘴角沾著點飯粒。
鍋蓋穩穩蓋著,沒一絲動靜。
手機在兜裡震動,是林夏的消息:"剛路過老屋,聽見你爸夢裡喊"星河,飯好了",就替你敲了三下。"
沈星河望著灶上的鍋,慢慢走過去。
揭開鍋蓋時,熱氣"呼"地湧上來,模糊了他的眼鏡。
米香混著水汽漫開,像母親煮的酒釀圓子,像父親第一次給高燒的他熬的白粥,像養老院裡孩子們把糖撒進鍋時的尖叫。
他沒關火,輕輕在父親身邊坐下。
沈建國在睡夢裡翻了個身,手無意識地抓向他的衣角。
他握住那隻粗糙的手,掌心貼著父親手背上的老年斑,低聲說:"爸,我回來了。"
月光斜照在鍋沿上,金屬邊緣閃著柔和的光,像一句終於被接住的呼喚。
淩晨四點,沈星河坐在老屋門檻上抽了支煙。
煙頭明滅間,他望著牆角那部落灰的座機。
機身漆皮脫落,撥號盤轉起來還"哢嗒"響。
他摸了摸聽筒,指腹沾了層薄灰。
"明天該去電信局了。"他掐滅煙頭,站起身時膝蓋有點酸。
風掠過巷口的老槐樹,幾片葉子落在座機上,像誰輕輕蓋了層信箋。
喜歡逆流韶華請大家收藏:()逆流韶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