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星河直起腰,從褲兜裡摸出個烤紅薯,表皮還沾著灶灰。
他剝了皮,遞過去:"嘗嘗?"執法員愣了愣,咬了口,甜香混著焦糊味在嘴裡散開。"我們"守灶人家"有五道工序。"沈星河指了指孩子們背上的竹簍,"拾柴、曬枝、碼垛、起火、人走火不冷——最後這道,得讓火溫著人心。"
城管隊長從車裡下來,盯著孩子們紅撲撲的臉,又看了看沈星河手裡的紅薯。
他沉默片刻,揮了揮手:"注意安全,彆跑遠。"
第五日晚,議題是"下一代是否願意接手老灶"。
灶膛裡的火燒得正旺,映得牆上年畫裡的灶王爺都笑盈盈的。
周小海縮在最後排,十三歲的男孩,總被說"野得像猴",這會兒卻攥著衣角站了起來:"我...我能學控火嗎?"
沈建國正往灶裡添柴,火鉗"當啷"掉在地上。
他彎腰去撿,抬頭時看見周小海亮晶晶的眼睛——多像三十年前的自己啊,在車間裡跟著師傅學看火候,手心全是汗。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他抹了把臉,笑出滿臉褶子:"能!
咱先學"三亮三暗"——火旺亮燈芯,火弱暗燈芯......"
兩人並肩站在灶前,沈建國手把手教周小海調風門。
火焰"忽"地竄高,又"呼"地壓低,像在跳一支古老的舞。
林夏舉著相機,鏡頭裡,兩個影子疊在一起,牆上的水漬斑斑駁駁,倒像幅褪了色的家譜。
第六日深夜,老灶房的燈還亮著。
沈星河伏在桌上整理"柴火賬本",最後一頁貼著趙師傅的感謝條、李奶奶按的紅手印,還有周小海畫的灶王爺——歪歪扭扭,卻笑得很歡。
窗外突然響起腳步聲,三個穿製服的人站在門口,為首的舉著工作證:"我們是區裡的工作組,明天上午要整改方案。"
沈星河合上賬本,推過去。
工作組的人翻著,一頁頁都是數據:"本月為12戶獨居老人送熱飯216次燃料循環利用率提升40水質檢測達標率85"......翻到中間,一張泛黃的紙飄出來——是母親的手稿,邊上用藍筆批注著:"第七日,見分曉。"
"這真是你一個人寫的?"工作人員抬頭,眼裡有了溫度。
沈星河搖頭:"是老巷裡的燈,一盞盞點亮的。"
深夜的雨又下起來,老灶房的燈籠在風裡晃。
沈星河站在門口,望著巷子裡星星點點的光,忽然聞見股淡淡的蔥香。
他轉頭,看見母親遺像旁的陶盆裡,蔥苗又長高了一截,葉尖掛著水珠,在燈光下亮得像星星。
第七日的晨霧來得很早。
沈星河推開窗,看見老巷的青石板上蒙著層白紗,隱約能看見幾盞流動灶燈在霧裡移動,像穿了雲的星星。
他摸了摸兜裡的"柴火賬本",轉身往老灶房走——灶膛裡的炭還溫著,他蹲下身,用火鉗撥了撥,火星子"劈啪"蹦起來,在晨霧裡劃出小小的金紅。
霧氣裡,傳來遠遠的腳步聲。
喜歡逆流韶華請大家收藏:()逆流韶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