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新編的《灶謠》第二段。"林夏擦了擦額頭的汗,發梢沾著燈油,"我想讓孩子們知道,火不隻是灶裡的,是人心頭的。"
沈星河沒說話,轉身回屋抱出一摞舊紗罩。
他給每盞燈罩上紗,風掀起紗角時,燈光就軟得像團雲:"夜裡風大,彆讓燈滅了。"
林夏看著他的動作,眼睛突然亮了:"你這是......"
"火歇一天,燈不能歇。"沈星河把最後一個紗罩係好,"就當......替灶暖暖心。"
雨是在黃昏時來的。
豆大的雨點砸在青石板上,孩子們的小油燈被收進屋裡,隻留林夏在院門口收晾著的"灶語"風鈴。
沈星河坐在門檻上,看雨簾裡的老巷——陳阿婆家的窗戶亮了,趙師傅家的煤爐冒煙了,張嬸端著碗站在廊下,碗裡的酒釀圓子騰著熱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沈哥!"
周小海的喊聲響過雨聲。
他渾身濕透,懷裡抱著個塑料布裹著的紙包,跑起來像隻落湯雞:"我攢夠服務時長了!
幫王奶奶遛狗三次,給李爺爺讀報五次,能換火了吧?"
紙包打開,是一疊被雨水泡軟的"知識柴"——這是沈星河定的規矩,孩子們每做一件好事,就能在紙上寫句"灶語",攢夠十張換一次生火機會。
此刻紙頁上的字暈成墨團,周小海的手指在發抖:"我特意挑了"火要軟著燒"那句......"
沈星河蹲下來,和他平視:"今天不換火。"
周小海的眼眶瞬間紅了,雨水混著眼淚往下掉:"可我......"
"但我有這個。"沈星河從灶膛裡掏出個鐵皮盒,掀開蓋子,裡麵是昨夜的餘燼,還帶著點溫熱,"這是昨天的火,能煨熱一碗粥。"
周小海盯著盒子,喉結動了動:"那......能教我"三亮三暗"嗎?
等火......"
"等火醒了。"沈星河把盒子塞進他懷裡,"拿穩了,彆淋著。"
周小海轉身衝進雨幕,背影很快被雨簾吞沒。
沈星河望著他跑遠的方向,聽見雨裡傳來模糊的抽噎聲,心裡跟著揪了一下——前世的他,哪懂這些熱乎勁兒?
那時他隻算著投資回報率,覺得人心都是數字,哪知道灶膛裡的火滅了,人心反而燒得更旺。
子時雨停了。
沈星河坐在院裡,翻開"柴火賬本"。
煤油燈的光映著紙頁,他提筆在今日那頁寫下:"火歇,人心未歇。
原來不是我在護灶,是灶在渡人。"
筆鋒頓住。
巷口傳來細微的劈啪聲——像極了灶膛裡鬆枝燃燒的響動。
他抬頭,看見周小海家的破門後亮起一點光。
那光很弱,卻在雨夜裡跳得歡實,像誰的心跳。
他閉目輕歎,將筆插入陶盆的裂縫裡——那道縫突然變得溫暖,像有什麼在裡麵生根。
屋簷的滴水聲漸漸稀了。
沈星河起身時,月光正爬上老灶台。
灶膛裡的灰還是溫的,他伸手摸了摸,指尖沾了點細灰——明天該清理積灰了,他想,得把每道磚縫都擦乾淨,等火醒了,好燒得更旺。
喜歡逆流韶華請大家收藏:()逆流韶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