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條熱搜衝上推特全球榜:“讓土地發聲”。
論壇當天,日內瓦會展中心燈火通明。
李維漢第一個登台,西裝筆挺,笑容從容。
他用流利的英文講述“資本如何賦能傳統社會”,強調“效率優先於情緒”,“現代化必須打破封閉”。
然後,他播放了那段兒童詩歌視頻。
全場安靜了幾秒,隨即響起掌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輪到我時,大廳的燈光暗了下來。
我走上台,沒有走向講台中央的麥克風架,而是站在側前方,像一個普通人站出來說話。
我沒有打開ppt。
我舉起手機。
一段錄音響起——陳阿婆的聲音,嘶啞、破碎、帶著哭腔:“你們不能這樣!那是我男人埋的地方啊!”
整個會場瞬間凝固。
幾秒後,我切換畫麵,投影上出現謝明遠製作的股權穿透圖:層層嵌套的離岸公司,最終指向李維漢名下一家注冊於開曼的“文旅投資平台”。
“他說這是現代化,”我的聲音不大,卻清晰地傳到每一排,“我說這是掠奪。他說這是共贏,可誰聽見了土地的哭聲?”
我停頓了一下,目光掃過前排那些西裝革履的麵孔。
“你們看到的孩子,不是案例,是人。”
掌聲從角落響起,起初零星,繼而如潮。
我走下台時,手機震動了一下。
是一條匿名消息:
“他們準備了另一個問題。你,真的能代表中國民間嗎?”無需修改
我盯著手機屏幕,視頻裡那口老銅鐘正被粗暴地塞進貨車後廂,鏽跡斑斑的鐘體刮蹭著鐵皮,發出刺耳的悶響。
村口空蕩蕩的石台像一張被撕去嘴唇的嘴,再也發不出聲音。
幾個村民追在車後喊著“還我鐘!”,卻被穿著製服的人攔住,推搡之間,塵土飛揚。
手指不受控地顫了一下。
這口鐘,不是文物,也不是資產。
它是陳阿婆每年清明為亡夫敲響的寄托;是孩子們放學後繞著奔跑的童年印記;是我父親臨終前,躺在病床上還念叨著“彆讓外人動了鐘”的執念。
它不屬於任何登記冊,卻刻在每一個活過的人心裡。
“他們動手了。”謝明遠低聲說,臉色發白,“就在我們演講開始後十七分鐘。時機精準得像在回應你的話。”
我緩緩將手機翻轉,放在桌上,屏幕朝下,仿佛這樣就能壓住那股從胸口翻湧上來的怒意。
可我知道,壓不住。
這種掠奪從來不是衝動,而是算計——你講真相,我就毀證物;你贏輿論,我就斷根脈。
他們要的不是勝利,是讓你的生意失去土壤。
王專家站在我身旁,沉默片刻,才輕聲道:“這是恐嚇,也是試探。他們在逼你回頭。”
我抬起頭,望向窗外。
日內瓦湖麵波光粼粼,遠處鐘樓正敲響整點,悠揚的鐘聲穿越湖風,清晰可聞。
可我耳邊回響的,卻是老家村口那串被風吹動的銅鈴,還有昨夜紀錄片結尾那句字幕:“有些人走得太遠,是因為從未忘記從哪裡出發。”
我沒有資格代表誰?
可誰又有資格,替我們沉默?
我拿起手機,撥通馬協調員的電話。
信號通了,我聽見自己聲音低沉如鐵:“找人,拍下鐘被運往哪裡。我要知道它每一公裡的軌跡。”
電話那頭頓了頓,說:“你打算怎麼辦?他們背後有人,執法記錄儀都‘壞了’。”
“我不需要他們記錄。”我說,“我會讓全中國的眼睛,變成記錄儀。”
掛斷後,我轉頭看向王專家,目光已不再波動:“他們以為奪走一口鐘就能熄滅聲音……可真正的鐘聲,從來不在銅裡,在人心裡。”
謝明遠忽然低聲提醒:“瑞士這邊的服務器剛收到一份匿名上傳——是鐘被吊起前,有人用手機拍下的全過程,帶gps時間戳。還有……車牌號。”
我點點頭,沒有意外。
喜歡逆襲人生:外賣小哥的都市風雲請大家收藏:()逆襲人生:外賣小哥的都市風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