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美惠的手段不僅如此,她很聰明,她從來不輕視她的獵物。”
“其實,這是一場騙局,一場死亡騙局。”白瀟說。
趙圓聽得一頭霧水,騙局?剛剛不是還說祁軍是因為羅美惠的操縱心甘情願去死的嗎?怎麼現在又變成“騙”了?
白瀟接著解釋:“羅美惠和祁軍那天去營地,其實是相約自嘎!”
!!!!!
“相約自嘎???”祁清驚呼!
白瀟輕輕點了點頭,說:“嗯,相約自嘎,這就是羅美惠的更高明之處。”
“如果羅美惠直接跟祁軍說,你要愛我,你就去死吧,你死了我保險公司就會賠給我很多錢,下半生我的生活就有保障了。”
“這樣顯得太冷血,祁軍反而就清醒了。”
“羅美惠可怕就可怕在,她是用愛去包裹祁軍,以愛的名義讓祁軍對他產生愧疚感,陪她一起去死。”
“比如說,你不是愛我嗎?你不是心疼我嗎?你連陪我去死都不願意,你還說你愛我?類似這種操控。”
“這要是正常人如果聽到有人跟自己說這種話,罵一句有病轉頭就走了,但是,祁軍不一樣。”
“祁軍被羅美惠長期反複進行心理操控,情感勒索,產生愧疚感,長期情感虐待會改變前額葉功能,讓他喪失正常的思考能力。”
“如果祁軍在上吊自嘎的那一刻沒有猶豫不敢死的話,其實,這是一個接近於完美的犯罪。”
“就是因為祁軍不敢死,所以,羅美惠才親自動手,把支撐祁軍的椅子撤掉,露出了這個破綻。”
白瀟所說的祁軍的這種情況,其實,是叫做被操控性同意,受害者被pua的情況。
相約自殺中的情感勒索、認知窄化和愧疚感機製是三個相互關聯的心理過程,它們共同作用,可能導致一個人在並非真正想自殺的情況下,仍然同意參與自殺行為。
情感勒索是一種操控性策略,比如羅美惠利用祁軍的情感依賴、恐懼或愧疚,迫使其順從自己的意願。
尤其是長期被pua的人,可能形成"討好型人格",習慣性犧牲自己來滿足對方,特彆是像祁軍這樣責任感很強的人,會覺得"我必須救她"或"我有責任陪她"。
還有這種愧疚感機製,其實是斯德哥爾摩綜合征的變體表現,像祁軍這樣的受害者可能將自嘎視為"彌補關係虧欠"的方式。
祁軍極端的責任感會產生比如"羅美惠的痛苦是我造成的,我有義務陪羅美惠解脫。"這種想法。
就跟小日子國的那些"網絡自嘎小組"一樣,裡麵有一部分參與者並非真心想死,但因害怕"辜負"網友的期待或被視為"背叛",最終參與自嘎。
還有白瀟說的長期情感虐待會改變前額葉功能,那是因為長期被pua會降低前額葉皮質的活性,這部分負責理性思考,同時增強杏仁核的活躍度,這是情緒反應中心,所以,讓人更容易做出極端決定。
像這種有目的,故意去實施pua的行為,就像白瀟說的,這是一個騙局,隻不過是騙財、騙瑟、亦或是要命的區彆而已。
在這個世界上,就沒有騙不到的人。
因為,是人有就會有人性的弱點,總有一種量身定製的騙術適合你!
你之所以沒被騙,隻是因為沒有人對你做出這樣的行為。。。
趙圓求知若渴問:“白律,你是從哪裡看出來,羅美惠和祁軍是相約自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