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禮的哀傷,如同朔北冬日的積雪,厚重而冰冷,覆蓋在每個人的心頭。然而,生活不會永遠停滯在悲傷裡。新都的輪轉,百姓的生計,朔北的脈搏,都在悄然間恢複了往日的律動。隻是,那份律動中,多了一份深沉的懷念,一種無言的敬畏。
黃玉卿與蕭勁衍合葬七日後,一個看似尋常的午後,新都最大的“百味茶樓”裡,說書先生張口的第一句話,便讓滿堂茶客瞬間安靜了下來。
“話說那日,羅刹國的火炮如雷霆萬鈞,我朔北三千兒郎被困於黑風口,眼看就要全軍覆沒……”
老先生一拍醒木,聲音鏗鏘,將人們的思緒瞬間拉回了那場慘烈的衛國戰爭。他所講的,正是蕭勁衍與黃玉卿的傳奇。隻是,與史書上冰冷的記載不同,他的故事裡,多了許多血肉豐滿的細節,多了許多凡人無法想象的奇遇。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隻見護國夫人一身素衣,立於城頭。她不慌不忙,取出一隻小小的玉瓶,瓶中倒出的,並非凡水,而是天上仙露!她將仙露灑下,那仙露遇風則長,化作漫天大霧,籠罩了整個戰場!羅刹人的火炮頓時失了準頭,自相攻擊起來!我朔北大軍,趁勢反擊,大破敵軍!”
“荒謬!”角落裡,一個年輕書生忍不住低聲駁斥,“仙露?這分明是夫人利用天時,預測了風向變化,再以特製煙霧擾亂敵軍,此乃兵法奇謀,何來仙露之說?”
他身旁的老者卻瞪了他一眼,壓低聲音道:“你懂什麼!那不是仙露,是什麼?我表哥的鄰居的三叔,當年就在火器營,他說親眼所見,那霧氣帶著一股奇異的清香,聞了之後,傷口都不疼了!你說,這不是仙家手段是什麼?”
書生啞口無言。他明白,人們需要的,或許不是嚴絲合縫的兵法推演,而是一個足以慰藉心靈、承載敬仰的神話。
這樣的場景,在新都的每一個角落上演。牧民們在篝火旁,傳唱著關於“朔北聖母”的歌謠,歌裡唱她能聽懂草木言語,能讓貧瘠的土地長出金色的麥穗;工匠們在工坊裡,津津樂道著“護國夫人”如何點石成金,指導他們煉出比鋼鐵還堅硬的“神金”;孩子們則在街頭巷尾,玩著扮演“鎮北王”和“護國夫人”的遊戲,模仿著他們想象中的英雄模樣。
傳奇,在民間口口相傳中,被不斷地添磚加瓦,被賦予了神化的色彩。黃玉卿與蕭勁衍,正在從一對偉大的凡人,逐漸升華為朔北的守護神。
這股自下而上的浪潮,最終彙聚成了一個驚人的提議。
最先發起的,是一位名叫石鐵栓的老兵。他在當年的戰爭中失去了一條腿,是黃玉卿親手為他做的截肢手術,又用靈泉調配的藥膏讓他保住了性命。葬禮之後,他拄著拐杖,找到了蕭明軒。
“大王,”老石頭跪在地上,老淚縱橫,“我和兄弟們商量過了。王爺和夫人,是為我們、為朔北才累死的。我們不能讓他們就這麼孤零零地躺在山上。我們要給他們建一座生祠!不是那種冷冰冰的廟宇,是家!是我們朔北萬民的家!我們要讓他們每天都能看到我們,聽到我們的聲音!”
這個提議,如同一顆火星,瞬間點燃了整片草原。
“我捐三個月的軍餉!”
“我們牧場,捐一百頭最好的牛羊!”
“我們商會,捐建祠堂所有的木料和石料!”
“我,我沒什麼錢,但我有力氣!我去搬石頭!”
一時間,整個新都都沸騰了。人們自發地捐款捐物,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蕭明軒站在王府高處,看著山下那股彙聚成河的民意,眼眶濕潤。他沒有推辭,隻是默默地接受了這份沉甸甸的愛。他親自選址,就在英雄陵園的山腳下,一處可以俯瞰整個新都的向陽坡地。
他沒有動用國庫一分一毫,所有的資金、材料、人力,都來自萬民的自願奉獻。
朔北最好的工匠被請來了,他們不要一文工錢,隻求能為王爺和夫人儘一份心。中原最著名的畫師也被請來了,他聽聞此事後,分文不取,隻求能將這對傳奇伉儷的音容笑貌,永遠留在朔北。
僅僅三個月,一座宏偉而不失質樸的生祠,便拔地而起。
它沒有采用中原寺廟的飛簷鬥拱,而是融合了朔北的堡壘風格與中原的庭院雅致。主體由巨大的青石砌成,堅固沉穩,仿佛一座永恒的堡壘。屋頂則鋪著來自西域的藍色琉璃瓦,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宛如一片純淨的天空。
生祠落成那天,沒有官員的致辭,沒有繁瑣的儀式。當巨大的紅綢被揭開,展現在世人麵前的,是兩幅巨大的畫像。
畫中的蕭勁衍,身著戎裝,手持長戟,麵容剛毅,眼神深邃,仿佛正凝視著遠方的疆場,帶著不怒自威的霸氣。
而他身旁的黃玉卿,則是一身簡單的布裙,發間僅一根木簪。她沒有看向前方,而是微微側著頭,溫柔地注視著身旁的蕭勁衍,眼中帶著一絲笑意,一絲了然。她的背景,不是金戈鐵馬,而是繁榮的市集、豐收的田野、嬉戲的孩童。
一武一文,一剛一柔,一守疆土,一安民生。他們就這樣並肩站立,仿佛從未離開。
祠堂內,沒有神像,隻有這兩幅畫像。畫像下,是長長的供桌,但桌上沒有擺放祭品,隻有一本本厚厚的冊子。
那是《朔北治略》、《黃氏醫典》、《商道真詮》的拓印本,是蕭氏兵法的修訂版。人們來到這裡,不是燒香磕頭,而是靜靜地翻閱這些著作,或是帶著孩子,一字一句地讀給他們聽。
這是一種獨特的祭奠。人們在傳承他們的智慧,延續他們的精神,這比任何香火都更加虔誠,更加久遠。
生祠建成之後,香火鼎盛。但那香火,是人們心中的敬意;那鼎盛,是絡繹不絕的求知者。
黃昏時分,一個戴著麵紗、身形樸素的女子,悄然走進了生祠。她沒有驚動任何人,隻是像普通百姓一樣,在畫像前靜靜地站了很久。
她就是念北。
她看著畫中母親溫柔的笑容,心中百感交集。她為父母受到如此愛戴而自豪,也為那些漸漸偏離事實的傳說而隱憂。
她走到供桌前,拿起一本《黃氏醫典》,輕輕翻閱。書頁間,夾著一張紙條,是之前一個孩子留下的,上麵用稚嫩的筆跡寫著:“謝謝夫人,我長大了也要當醫生,治好所有人的病。”
念北的嘴角,不由自主地泛起一絲微笑。
就在這時,她聽到身後傳來說書先生的聲音。原來,那位在茶樓裡講“仙露”故事的老先生,也來到了生祠,正對著幾個圍攏過來的年輕人,繼續著他的講述。
“……你們可知,護國夫人的空間,為何能種出那般神奇的藥材?”老先生神秘兮兮地壓低聲音,“因為那不是凡間之物,而是女媧補天時遺落的一塊五彩石所化!那玉佩,就是五彩石的核心!夫人是天選之人,方能駕馭其神力,造福蒼生啊!”
“空間?五彩石?”
聽到這兩個詞,念北的身體猛地一僵,渾身的血液仿佛在瞬間凝固。
她下意識地握緊了胸前的玉佩。這塊玉佩的秘密,除了她和母親,再無第三人知曉。民間流傳的“仙露”、“神金”,她尚可一笑置之,但“空間”這個詞,以及“五彩石”的來源,卻精準得令人不寒而栗!
這絕非憑空杜撰!
是誰?是誰在散布如此精準的謠言?其目的何在?是為了神化父母,還是……在試探什麼?在尋找什麼?
一個可怕的念頭,如毒蛇般鑽入她的腦海。會不會有那麼一些人,他們不相信神話,隻相信力量。他們通過這些看似荒誕的傳說,在蛛絲馬跡中尋找著那超凡力量的真實蹤跡。
念北緩緩轉過身,隔著麵紗,目光如電,射向那位口若懸河的說書先生。老先生似乎感受到了什麼,話語一頓,抬頭看來,卻隻看到一個模糊的背影,正快步離去,消失在暮色之中。
走出生祠,晚風蕭瑟,吹得念北的衣衫獵獵作響。她心中的那份寧靜與欣慰,早已被一股深沉的寒意與警惕所取代。
父母的傳奇,已經化為不朽的傳說,守護著這片土地。而她,作為傳說秘密的唯一繼承人,也必須開始她自己的守護。
隻是這一次,她要守護的,不僅僅是朔北的財富與安寧,更是那個足以顛覆世界的、最後的秘密。
她抬頭望向山崗上父母的合葬墓,眼神變得無比堅定。
傳說,既是榮耀的桂冠,也可能是引來豺狼的誘餌。從今往後,她要讓這傳說,永遠隻是傳說。任何試圖揭開真相的黑手,她都會毫不猶豫地,將其斬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