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日子,王明遠的生活節奏驟然加快。
與周老太傅的“交換授課”,成了他最近最重要也最耗心神的一項內容。而且他不敢有絲毫怠慢,每次去“授課”前,都要花大量時間精心準備。
給周老太傅講算學,可不是件輕鬆事。這位曆經三朝、學問淵博的老大人,腦子轉得比年輕人還快。
王明遠起初還擔心那些來自前世的數學概念太過新奇,老人家接受起來需要時間。
沒想到,周老太傅不僅一點就通,還能舉一反三,常常提出一些王明遠自己都未曾深思的角度問題。
王明遠先從最基礎的四則運算的豎式寫法開始教起。
周老太傅看著那些古怪的符號,初時蹙眉,但聽王明遠解釋了其簡便易記的優點後,便欣然接受,拿著王明遠手寫的“對照表”,像蒙童識字般認真默記,不過短短幾次授課的工夫,竟已熟練掌握。
接著是更複雜的應用,開始講授“一元一次方程”。
王明遠想起了前世數學題裡經典的“瘋狂的水池管理員”問題——一個水池,一根進水管灌水,一根出水管放水,問同時打開多久能灌滿。他稍作改編,將水管變成了古代更常見的“引水渠”和“排水渠”。
周老太傅聽完題目,捋須沉吟片刻,眼中便露出了然之色,笑道:“此題妙哉!看似嬉戲,實則暗合《九章》之術,而且這列方程求解,步驟清晰,更易掌握。”
他不僅迅速用王明遠教的“一元一次方程”解出了答案,還引申開去,談論起地方水利工程中統籌工役、計算土方的重要性,讓王明遠受益匪淺。
另一道“驛使相遇”題——兩名驛使從甲乙兩地相向而行,已知速度和各自動身時間,問何時相遇——周老太傅更是興趣盎然。
他一邊用王明遠教的解法演算,一邊感慨:“此法用於計算驛路傳遞軍情、公文之時辰,乃至大軍行進會合之期,皆大有可為!若早年戶部與兵部核算錢糧、調度兵馬時,能有此清晰算法,當可省去許多推諉扯皮之事。”
又是短短幾次授課,周老太傅已經將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掌握得爐火純青,甚至開始觸類旁通,詢問是否有解決更複雜數量關係的辦法。
王明遠心中暗驚,這學習能力實在太恐怖了。
他不得不開始提前思考下一步的教學內容:是講解多元一次方程組?還是開始講解一些簡單幾何圖形的麵積、體積計算,這些在丈量田畝、計算倉儲時極為實用?
他這邊絞儘腦汁地備課,另一頭,周老太傅給他“回課”時,更是毫不含糊。
當周老太傅得知王明遠選擇的“本經”是《春秋》時,眼中閃過一絲讚賞,心中則也暗暗感歎道:“《春秋》微言大義,非心思縝密、善於推演者不能深究。此子能選此經,可見心誌。怪不得能於算學一道有此創見。”
不過,這些王明遠就不得而知了。
周老太傅講解《春秋》,從不拘泥於字句訓詁,而是直指核心。他往往從一個看似簡單的曆史事件記錄出發,層層剖析其背後的禮法、權謀、得失。
他又會結合當前朝堂時事或地方治理的實例,讓王明遠嘗試用《春秋》義理去分析評判。
這種高屋建瓴、經世致用的講學方式,讓王明遠仿佛推開了一扇新的窗戶,對《春秋》的理解瞬間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層次,以往許多晦澀難懂之處,竟豁然開朗。
但同時,每次課後都需要消化吸收大量的信息,精神上的消耗極大。
如此一來,王明遠每天的時間被擠壓得滿滿當當。
白天要上書院的常規課程,完成課業;課餘要準備給周老太傅的算學“課件”;晚上還要複習消化周老太傅講授的經義精髓。
他幾乎取消了所有的休閒娛樂,連吃飯走路時都在腦子裡默誦經義和注疏。
與此同時,王明遠得到周老太傅青睞的消息,就像長了翅膀一樣在書院裡傳開了。
羨慕的有之,比如李昭,真心為他高興;嫉妒的亦有之,一些甲班、乙班的學子,尤其是那些自視甚高卻未能入周老法眼的,看王明遠的眼神便有些複雜,私下裡難免有些“不過是一時僥幸”、“嘩眾取寵”之類的酸話。
但王明遠根本無暇顧及,這些風言風語傳到他們耳朵裡,他也隻是置之一笑。
他現在忙得連睡覺的時間都恨不得掰成兩半用,哪有功夫去理會這些無聊的議論?不過雖然疲憊,卻感到前所未有的充實。
這日休沐,大師兄季景行特意來書院看他。
見到王明遠眼底下淡淡的青黑,季景行嚇了一跳,關切地問道:“師弟你這是……周老大人那邊,課業壓力很大?”
王明遠連忙搖頭,將情況簡單說了說,強調周老大人待他極為和藹,是他自己學識淺薄,需要加倍努力才能跟上。
季景行聽完,圓潤的臉上滿是震驚和欣慰,他用力拍了拍王明遠的肩膀:“好!好!仲默,這是天大的機緣!周老大人這是真正看重你啊!”
他沉吟片刻,又壓低聲音道:“不過,這走動之間,禮節不可廢。周老大人清廉高潔,尋常金銀珠寶自是看不上,但一些雅致的文房用品、或是難得的古籍拓片……師兄我還是能尋摸到的。你看要不要……”
王明遠心中溫暖,知道師兄是真心為他著想,怕他年少不懂人情世故。
但他還是婉拒了:“多謝師兄厚愛。隻是……周老大人與我,更像是忘年之交,以學問相契。每次去,也僅是清茶一杯,論道解惑。若貿然送上重禮,反而顯得俗氣,怕會唐突了老人家。這份心意,師弟心領了。”
季景行聞言,仔細看了看王明遠的神色,見他目光清澈,態度堅決,便不再堅持,笑道:“也好!是師兄想岔了。周老大人那般人物,確實更重才學品性。你能得他青睞,靠的是真本事!那你就安心跟著老大人學習,生活上若有任何難處,一定立刻告訴師兄!”
“一定,多謝師兄!”王明遠感激道。
不僅季景行,同齋舍的李昭也給了王明遠莫大的支持。
李昭見王明遠每日忙得腳不沾地,回到齋舍往往已是深夜,便主動承擔了更多齋舍的雜務。掃地、打水、甚至幫王明遠整理書案,他都搶著乾。
“明遠兄,你專心做你的事!這些瑣事交給我!”李昭一邊吭哧吭哧地提著兩壺熱水進來,一邊擦著汗笑道,“你這可是在跟老太傅學本事!我這現在給你打水,將來也好跟人吹噓,我可是給未來的王大人打過水的人!”
他這話說得詼諧,衝淡了王明遠滿身的疲憊。
王明遠看著李昭真誠的笑容,心裡湧起一股暖流。他知道,李昭是怕他壓力太大,故意用這種方式讓他放鬆,這份同窗之誼,顯得格外珍貴。
“宴之兄,多謝了。”王明遠鄭重道。
“謝啥!咱倆誰跟誰!”李昭擺擺手,又湊過來擠擠眼,“不過,等哪天周老大人心情好,你能不能悄悄幫我問問,他對音律有沒有研究?或者……認不認識啥音律大家?尤其是那位長安的神秘大家。”
王明遠失笑,知道他還惦記著那位“神秘大家”和《滄海一聲笑》的事,隻好點頭應承:“好,有機會我一定幫你問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