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拿出兩個黃澄澄、擦得鋥亮的黃銅手爐,爐蓋上有鏤空的花紋。
“喏,一人一個。裡頭可以放些上好的銀骨炭,耐燒,沒甚煙氣。讀書時籠在袖子裡,或是擱在膝上,暖和得很。
我還多買了幾個,還有一些炭。回頭可以給相熟的教諭、還有一些熟識的同窗送些,總歸是個心意。”
王明遠和李昭接過那沉甸甸、觸手微溫的手爐,一時都有些不知該說什麼好。這東西雖不算頂貴重,卻實在、貼心,正是眼下最需要的。
“李茂兄,這……這太破費了……”王明遠有些過意不去,自打入冬以來,李茂隔三差五就往山上送東西,仿佛生怕他和狗娃凍著餓著。
“破費什麼?”李茂擺擺手,渾不在意,“文濤兄走的時候可特地留了筆錢,讓我專門用來照顧你們,而且他還特意叮囑我,不要節省,一定要照顧好你們,這可是少東家給我下的命令!”
他嬉笑著將這份細心和照顧都推脫到了張文濤身上,頓了又說道:“更何況你們身子暖和了,才能讀好書,這才是頂要緊的事。哦,對了,”
他又從包袱裡掏出個用厚棉套裹得嚴實的東西,“還有這個。”
解開棉套,是幾個嶄新的羊皮暖水袋,摸上去軟和厚實。
“明遠兄,李昭兄,這個給你們。晚上灌上熱水,塞進被窩裡,聽說能暖和一整夜,腳底下不涼,睡得也踏實。
狗娃那邊我也送了一個,那小子在食肆乾活出力多,歇下時更得暖和點。”
王明遠看著李茂一樣樣往外掏東西,很是為李茂的細心而感歎,李茂就是這樣,他總是能注意到那些最瑣碎、最容易被忽略,卻又最影響日常舒坦的小事。
這還沒完。
過了兩日,李茂又來了,這次提了個食盒。
打開一看,是幾樣點心,桂花糖糕、栗子糕,還有好幾盒綠豆酥。
李茂指著那綠豆酥,爽朗的笑道:“明遠兄,你嘗嘗這個。我今日剛好路過一家點心鋪子,這家的綠豆酥,餡兒沙甜,皮子酥脆,我吃著,竟有幾分像咱們永樂鎮‘劉記’那個味兒!
我記得在蒙學的時候,文濤兄和你最愛吃的便是這個!想著你或許想吃口家鄉味道,就買來了。
我給狗娃那邊也送了一份,你快嘗嘗是不是咱老家那個味兒!”
王明遠捏起一塊放入口中,綠豆的清香和甜味在舌尖化開,確實有幾分熟悉的感覺。雖不可能完全一樣,但也已有六成相似了。
而且這還沒完。
李茂不僅照顧著王明遠和狗娃的冷暖吃喝,甚至開始悄無聲息地幫王明遠維係起了一些人情往來。
前幾日,乙班的周教諭過壽辰。書院裡知道的人本就不多,王明遠整日埋首書卷,更是未曾留意。
也不知李茂是從狗娃給他訴說那些閒言碎語,書院軼事的時候聽來的,還是自己下山時從哪打聽來的風聲,竟默默備下了一份既不顯突兀又足夠誠心的壽禮——一方上好的端硯,配著自家鋪子裡精選的金花茯茶,以王明遠的名義,趁著休沐日送到了周教諭家中。
周教諭雖未說什麼,但次日上課時,看向王明遠的眼神明顯更溫和了些,點評他文章時,點撥也愈發細致深入。
王明遠後來才從李昭那得知原委,道謝時李茂隻是憨厚一笑:
“明遠兄,日後你專心學問就好,這些瑣碎人情和雜務,我既知道了,順手就幫你辦了,不值當什麼。周教諭平日對你多有指點,咱們理應敬重。
而且我本就擅長這些,文濤兄走前也給我特地叮囑過的。”
就這樣,窗外是呼嘯的北風,齋舍內卻因著李茂持續送來的各式物品——暖手爐、暖水袋、家鄉味的點心、乃至那份替他維係師長的周到心意,而變得不再那麼難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