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著文章中那些極其尖銳、甚至直指朝廷大員的字眼,理智漸漸回籠。
這文章……太尖銳了,鋒芒太露了。
他自己如今隻是一個身在書院、人微言輕的學子。
這篇文章若是署上真名遞上去,或者公然張貼出去,會引來何等後果?
正三品大員,背後不知牽扯著多少勢力。自己這番痛斥,無異於以卵擊石。不僅可能斷送自己的科舉前程,更可能……禍及家人!
遠在長安府的爹娘、兄嫂、虎妞豬妞豬娃……還有遠在邊關的二哥……
王明遠激靈靈打了個寒顫,沸騰的熱血瞬間冷了下來。
他不能!他不能為了一時意氣,將全家置於險地!
一種深深的無力感和掙紮感攫住了他。明明知道這是巨大的錯誤,明明胸中有萬千言語想要呐喊,卻不得不顧忌重重,束手束腳!
他盯著那篇浸透了憤怒與心血的文章,手指緊緊攥起,指甲深深掐入了掌心。
最終,他長長地、痛苦地籲出了一口氣。
他重新拿起筆,在那激昂的文稿最後,緩緩地、極其不甘地,添上了一個化名——“青萍客”。
罷了,隻要這文章能被人看到,能多一個人認清此議的危害,能多一份反對的聲音,或許……就能多一分阻止此議通過的希望。
他小心地將墨跡吹乾,將文稿折好,放入懷中。推開齋舍的門,外麵夕陽西下,喧鬨聲已稍稍平息,但空氣中依然彌漫著一種躁動不安的氣息。
他沉默地走向書院張榜處,將那篇不署名的文章,放到了其上。
他未曾想到,此文一經被負責整理文章的學子發現並傳出,立刻如同平地驚雷,在已然沸騰的士林輿論中再投下一塊巨石!
其言辭之激烈,立場之鮮明,說理之透徹,尤其是文中那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和“寸寸山河,滴滴血淚,豈容輕棄?”的鏗鏘之語,瞬間點燃了所有讀書人心底最深處的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
文章被爭相傳抄,以驚人的速度從嶽麓書院蔓延至整個湘江府,繼而向著其他書院和州府、乃至更遠的地方輻射開去!
“青萍客”何人?竟有如此見識和膽魄?成為無數人議論猜測的焦點。
文章也很快傳到了後山明月齋。
周老太傅拿著仆役匆匆送來的抄件,仔細閱罷,從那條條諫言中仿佛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
他蒼老的手指在“青萍客”三字上輕輕摩挲,眼中閃過一絲了然的笑意,低聲自語:“‘青萍之末,風起微瀾’?嗬嗬,這小子……倒是會取名。心思敏銳,膽氣也足,文章更是……深得春秋筆法之銳利,直指要害。”
他沉吟片刻,對垂手侍立的老仆吩咐道:“去查查,這文章最初是從何處遞上來的,然後……把首尾處理乾淨,莫要讓人查到源頭。若有人欲深究……你知道該怎麼做。
然後……謄抄一份,用老法子,儘快送到京城,直接呈遞到……‘那位’手裡。”
“是,大人。”老仆心領神會,躬身退下。
周老太傅再次拿起那篇文章,目光變得幽深:“風波既起,便需借這風勢……這文章,倒是無意中,為接下來的事情,添了一把好柴啊……”
與此同時,千裡之外的京城。
某處深宅書房內,燈燭明亮,卻氣氛壓抑。
一隻保養得宜、戴著玉扳指的手,狠狠地將一份抄錄的《問台島疏》摔在了黃花梨木書案上,紙張散落。
“查!”一個陰鷙冰冷的聲音響起,帶著壓抑不住的怒火,“給我狠狠地查!這‘青萍客’究竟是何人指使?背後是哪家勢力?如此猖狂,惡意攻訐朝堂重臣,攪亂視聽,其心可誅!務必給我揪出來!”
“是!”陰影中,有人低聲應命,悄然退去。
書房內,隻留下那道身影在燈下兀自惱怒,眼中寒光閃爍。
風波,顯然並未因一篇文章的流傳而平息,反而潛流暗湧,向著更深更遠處蔓延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