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級美味。”
【臥槽!95分!真的假的?比之前頂級法餐那道和牛還高10分?!】
【我就知道!我就知道我們黔州的酸湯魚絕對不會讓人失望!家人們,我驕傲!】
【那位要倒立洗頭的老哥可以放心了!你保住了你的頭發!】
【一萬塊!獎金一萬塊!我的天,那一百多個人要發財了!】
直播間徹底沸騰了。
陳品抬手,示意大家冷靜。
“首先,”
他看向鏡頭,臉上帶著真誠的笑容,
“我要鄭重地對那一百零二位,給了我有效推薦信息的家人們說一句,你們的推薦,非常準確。你們的‘畢業論文’,我給滿分。”
“這家店,確實配得上你們那麼真摯的推薦。”
這番話,讓所有參與過推薦的粉絲,瞬間與有榮焉,一種強烈的參與感和認同感油然而生。
“那麼問題來了。”
陳品話鋒一轉,臉上又掛上了那種樂子人專屬的、準備開課的表情。
“它憑什麼能拿95分?”
“你們當中,肯定有很多人覺得,不就是番茄、辣椒煮魚嗎?酸酸辣辣的,我們家樓下買包底料也能做,能有多神奇?”
他這個問題,確實問到了很多外地觀眾的心坎裡。
“如果你們真這麼想,那就大錯特錯了。”
陳品用筷子指著鍋裡那紅亮亮的湯底。
“這鍋湯的靈魂,它這個紅色,和它這個酸味,跟你們想的番茄,關係不大,但又息息相關。”
“它的核心,是一種我們黔州本地獨有的,叫‘毛辣果’的野生小番茄。這種番茄,個頭小,果肉少,但酸度極高,果香極為濃鬱。光靠它,還不行。”
“另一位主角,是本地的紅辣椒。兩者混合,搗碎,然後放進專門的壇子裡,密封,進行長時間的自然發酵。”
“重點來了,”陳品敲了敲桌子,加重了語氣,“是‘發酵’,不是‘醃製’!”
“這個過程,是乳酸菌、酵母菌等幾十種有益菌群共同作用的複雜生化反應。它們會分解番茄和辣椒裡的糖分,產生大量的乳酸、氨基酸和各種風味物質。”
“所以,你們現在聞到的、嘗到的這種醇厚、柔和、有回甘的酸味,是‘生物酸’,是菌群的傑作,是時間的味道。”
“而市麵上絕大多數的酸湯底料,為了節約成本和時間,用的是什麼?工業白醋,或者檸檬酸,調出酸味。用番茄醬和紅曲米,調出紅色。”
“那種酸,是‘化學酸’,入口尖銳,刺激,沒有回味,隻有單薄的死酸。”
“那種紅,是死氣沉沉的暗紅,而不是像眼前這鍋湯一樣,是鮮活的、明亮的、透著光的赤紅色。”
他用勺子舀起一勺湯,遞到鏡頭前。
“家人們,看清楚了。真正的好酸湯,是會呼吸的。”
“你們看這湯的顏色,清澈透亮,紅得有層次感。這就是最好的證明。”
一番話,說得直播間觀眾一愣一愣的。
【我靠……原來吃個酸湯魚還有這麼多道道?我以前都白吃了!】
【生物酸和化學酸……學到了!品神,你確定你以前不是大學的化學老師嗎?】
【怪不得我總覺得外麵有些酸湯魚味道怪怪的,原來是勾兌出來的!黑心商家啊!】
“這隻是其一。”
陳品放下勺子,繼續道,
“好湯還要配好魚。烏江魚,肉質細嫩,脂肪含量適中,最關鍵的是,它的蛋白質在酸性環境下,會發生一種奇妙的反應,讓肉質變得更加Q彈,久煮不爛,同時又能最大限度地吸收湯汁的風味。”
“最後,就是那碗蘸水。”
他指了指自己的碗。
“折耳根和木薑子油,看似是黑暗料理,但在這鍋湯裡,它們是完美的‘平衡器’和‘增香劑’。”
“折耳根那股特殊的‘腥’氣,恰好中和了魚肉可能存在的最後一絲腥氣,並提供了一種爽脆的口感。”
“而木薑子油霸道的清香,則讓整個味型變得更加立體,更加提神醒腦。”
“所以,一鍋完美的凱城酸湯魚,是優質的原材料、古老的匠人手藝、複雜的微生物發酵和精妙的味覺平衡學,四者共同作用的結果。”
“它拿95分,理所應當。”
“一百零二位家人,”
陳品點開懸賞令後台,宣布了最終結果,
“按照規矩,95分‘神級美味’,賞金一萬。你們,平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