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社區運動會的“烏龍大戰“與笑斷腰的競技現場
李淑琴扛著手機支架衝進社區廣場時,差點被個滾過來的籃球砸中腦袋。定睛一看,楊永革正抱著個粉色兒童籃球,跟張大爺在拔河繩兩端較勁——準確說,是張大爺拽著繩子笑,楊永革憋紅了臉往後掙,他腳上的老北京布鞋都快蹭掉了,嘴裡還喊著“看我不把你拽進護城河“。
“家人們!社區運動會開幕啦!“李淑琴笑得鏡頭都在顫,“今天主打一個"老年組行為藝術",錯過悔三年!“
彈幕裡的“哈哈“快溢出屏幕:
“這籃球是幼兒園借的吧?楊師傅抱著像舉個西瓜!“
“拔河繩都快被張大爺笑斷了!“
“李奶奶呢?她不應該是裁判長嗎?“
說曹操曹操到。李奶奶穿著件印著“冠軍“的紅色運動背心,手裡舉著個塑料喇叭,一米七八的個子往主席台上一站,氣場直逼當年劇團的導演:“都給我嚴肅點!這是街道辦的正規比賽,誰再胡鬨扣積分!“話剛說完,她腳下一滑,差點從台階上摔下去,幸好抓住了旁邊的旗杆——那旗杆是臨時插的塑料杆,被她拽得連根拔起,頂端的小紅旗飄悠悠落在楊永革頭上。
全場先是死一般的寂靜,接著爆發出能掀翻屋頂的哄笑。楊永革頂著小紅旗,抱著粉色籃球,活像個剛從廟裡跑出來的土地公。李奶奶的臉比運動背心還紅,舉著喇叭吼:“笑什麼笑!這叫"意外驚喜",加十分!“
這場運動會是街道為了給文藝隊“拉練“辦的,項目全是李奶奶拍板定的,美其名曰“文體結合“。比如“頂碗競走“,要求頭頂著搪瓷碗繞花壇走三圈,碗裡還得放三個乒乓球;再比如“跳繩踢毽混合賽“,手裡搖繩腳踢毽,據說靈感來自她當年在劇團練的“身段功“。
楊永革報了個“蒙眼貼鼻子“,結果把眼罩戴成了圍巾,在畫板前轉了三圈,徑直朝著李奶奶走去,伸手就往她臉上貼——那“鼻子“是用紅紙剪的愛心,正好貼在她嘴角。“貼中了!“他扯下圍巾得意洋洋,看見李奶奶瞪圓的眼睛才反應過來,“我、我以為您是畫板......“
李奶奶抬手就想打,卻被他下意識地躲了過去。這一躲不要緊,他後腰的鬆緊帶開了,運動褲“唰“地滑到膝蓋,露出裡麵花秋褲上印的“福“字。全場笑倒一片,連裁判席的王主任都拍著桌子直喊“暫停“,李淑琴舉著手機追著拍,彈幕刷成了“福字秋褲yyds“。
最離譜的是“三人兩足“項目。楊永革、李奶奶和張大爺一組,腿被紅布條綁在一起。李奶奶喊“一二一“,張大爺聽成“左右左“,楊永革光顧著看李奶奶的腳,結果三人硬是走出了順拐,往花壇裡衝去。眼看要撞上月季花叢,楊永革猛地往旁邊拽,李奶奶被他帶得踉蹌,張大爺趁機往反方向掙,紅布條“嘣“地斷了,三人各自摔了個屁股墩。
“都怪你!“李奶奶揉著腰瞪楊永革。
“明明是張大爺順拐!“楊永革捂著屁股反駁。
張大爺在旁邊哼哼:“我的老骨頭啊,早知道不跟你們倆"歡喜冤家"一組......“
這一幕被全程直播,有粉絲直接打賞了“嘉年華“,留言說“建議申遺,這比奧運會好看“。李淑琴笑得直抹眼淚,沒注意自己踩到了楊永革掉的運動鞋,一屁股坐在地上,手機支架正好磕在花壇沿上,鏡頭對著天空拍了五分鐘的白雲,彈幕裡一群人陪著看雲飄,還說“這是老年組的慢生活藝術“。
中午休息時,大家聚在樹蔭下吃李奶奶烤的桃酥。楊永革的花秋褲成了“團寵“,劉阿姨非要借去拍個抖音,說“這福字能辟邪“。張大爺捧著搪瓷碗喝綠豆湯,突然指著遠處喊:“快看!老楊的福字秋褲上樹了!“
眾人抬頭,隻見一隻喜鵲叼著條花秋褲,正往樹杈上拽——敢情是楊永革換褲子時隨手放在石桌上,被鳥當成了築巢的材料。楊永革急得跳腳,爬樹又爬不上去,隻能在樹下喊:“那是我的本命年秋褲!你給我放下!“
李奶奶突然想起什麼,從包裡掏出個毽子,朝著喜鵲扔過去。毽子沒打中鳥,倒把秋褲震了下來,不偏不倚落在她頭上。楊永革跑過去幫忙摘,手指勾住了秋褲的鬆緊帶,兩人一扯,“刺啦“一聲,秋褲撕成了兩半。
“這下好了,能改兩條紅領巾。“李奶奶舉著半條秋褲笑得直不起腰。
楊永革看著她手裡的碎布,突然說:“改個荷包吧,我放稿紙裡當書簽。“
下午的“廚藝接力賽“更是笑料百出。規則是三人一組,接力做西紅柿炒雞蛋——楊永革切菜,李奶奶打蛋,張大爺掌勺。楊永革把西紅柿切成了塊,塊塊大得能當骰子;李奶奶打雞蛋時太使勁,蛋清濺到了裁判王主任臉上;張大爺倒油時手一抖,半桶油下去,鍋裡瞬間騰起三尺高的火,嚇得他舉著鍋鏟就跑,楊永革趕緊端起旁邊的綠豆湯潑過去,火是滅了,鍋裡的雞蛋也成了“黑炭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叫"火山爆發"版西紅柿炒雞蛋。“楊永革一本正經地給菜起名。
李奶奶嘗了一口,差點沒吐出來:“這叫"黑暗料理"界的珠穆朗瑪峰。“
運動會結束時,頒獎環節比比賽還熱鬨。楊永革憑著“福字秋褲上樹“的名場麵,得了個“最佳喜劇人獎“,獎品是個印著“重在參與“的搪瓷缸;李奶奶的“旗杆驚魂“拿下“最颯裁判獎“,抱回一袋洗衣粉;張大爺的“假牙卡地板“雖然沒獲獎,卻成了全場公認的“隱形冠軍“,被一群老太太圍著要簽名。
回家的路上,楊永革拎著搪瓷缸,李奶奶抱著洗衣粉,兩人的影子被路燈拉得老長。“明天還練不練?“李奶奶踢了踢路上的小石子。
“練!“楊永革把搪瓷缸往她手裡塞,“下次咱報"雙人跳繩",我保證不踩你腳。“
李淑琴編輯完當天的視頻,標題寫成《當老年組認真搞笑時,沒人能笑著離開》。後台數據顯示,這場直播吸引了二十萬人觀看,有年輕人留言說“看完想給爸媽報個老年大學“,有中年人說“突然不怕退休了“。
她看著窗外,社區廣場的燈還亮著,幾個老人還在收拾拔河繩,笑聲順著風飄進來。原來最動人的不是青春年少,是老了還能這樣——帶著點笨拙,帶著點瘋癲,卻把每個平凡的日子,都過成熱熱鬨鬨的喜劇。
明天大概還會有新的烏龍吧?李淑琴笑著想。或許是楊永革練跳繩把自己纏成了麻花,或許是李奶奶教大家踢毽結果毽子飛進了垃圾桶,但那又有什麼關係呢?
畢竟,能一起笑到假牙都掉的人,才是這輩子最該珍惜的“戰友“啊。
喜歡鏡頭裡的單身舞步請大家收藏:()鏡頭裡的單身舞步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