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社區“寵物才藝大賽”與雞飛狗跳的萌寵鬨劇
社區活動室的橫幅又換了新花樣,李淑琴用彩色粉筆在紅布上畫了隻歪頭貓和翹尾雞,旁邊寫著“寵物才藝大賽——貓狗雞鴨齊上陣,萌翻全場算你贏”。粉筆字被風吹得有點花,倒讓“贏”字旁邊的雞爪印顯得更逼真,遠遠望去像一群小動物在排隊報名。
“家人們注意啦!”她舉著那隻掉了漆的搪瓷缸喇叭喊,“今天主角不是人!是咱社區的毛孩子、禽主子!誰的寵物能轉圈、算數、叼東西,冠軍獎品是‘豪華寵物大禮包’——周大爺的雞飼料精裝版、楊師傅的花秋褲貓窩、李奶奶的手工肉乾!”
參賽“選手”們比主人還激動。周硯田抱著老三那隻戴老花鏡的老公雞),雞爪子上套著小紅綢帶,“它會算數!問它一加一等於幾,它啄兩下米!”;王大爺推著煤球的貓籠,煤球正舔爪子洗臉,“我家煤球會打滾,還會假裝聽不懂指令,這叫高冷範兒!”;劉阿姨拎著鸚鵡叨叨的鳥籠,籠子上掛著小鈴鐺,“叨叨會背唐詩!雖然就兩句,但比楊師傅念檢討順溜!”
最離譜的是張大媽,她居然抱來隻蘆花雞,說是“鄰居出差寄養的,會跳‘樣板戲舞步’”。結果剛放地上,蘆花雞就撲棱棱飛到桌子上,啄起李奶奶準備的肉乾,氣得張大媽舉著雞毛撣子追:“你這白眼狼!我昨天還給你喂小米呢!”
比賽還沒開始就亂成一團。老三嫌籠子悶,在活動室裡散步,雞爪子踩過楊永革剛縫好的花秋褲貓窩,留下一串小泥印;煤球從貓籠裡鑽出來,蹲在“寵物大禮包”旁邊,把雞飼料袋子扒開個小口,偷吃起來;叨叨在鳥籠裡撲騰,鈴鐺響個不停,還跟著李淑琴的喇叭喊:“冠軍!冠軍!”
第一個項目是“障礙穿越”。周硯田給老三搭了個“雞窩障礙賽”——用木棍支起藤條當拱門,擺上幾個空蛋殼當路障。他指著障礙喊:“老三,衝!”老三卻歪著頭看他,突然轉身啄了口楊永革的花秋褲貓窩,把上麵的絨毛啄下來當墊料。周硯田急得拍手:“錯了!那是貓窩不是雞窩!”老三卻得意地“咯咯”叫,像是在說“我選的窩更軟和”。
王大爺的煤球表現“穩定發揮”。它被放在障礙起點,王大爺喊“鑽拱門”,它蹲在原地洗臉;喊“跨路障”,它慢悠悠走過去,順便把蛋殼扒拉到一邊。全場都笑了,王大爺卻一臉驕傲:“這叫戰術!不慌不忙才能贏!”結果煤球突然衝向李奶奶的肉乾盤,一頭撞翻盤子,肉乾撒了一地,引來老三和蘆花雞搶食,三隻動物在肉乾堆裡混戰,雞毛沾了煤球一身。
第二個項目“才藝展示”更像大型翻車現場。張大媽的蘆花雞本該跳“樣板戲舞步”,結果它對著鏡子裡的自己開鬥,脖子上的毛豎起來,圍著鏡子轉圈啄;劉阿姨的叨叨要背唐詩,劉阿姨剛起頭“床前明月光”,它就接“冠軍!冠軍!”,氣得劉阿姨敲鳥籠:“是疑是地上霜!不是冠軍獎!”
周硯田的“算數表演”最有戲劇性。他問老三:“一加一等於幾?”老三啄了兩下米,全場鼓掌;再問“三加二等於幾?”,老三突然撲向叨叨的鳥籠,把籠子啄得搖晃,叨叨嚇得亂叫:“救命!救命!”周硯田趕緊圓場:“它說等於……等於鳥籠晃五下!”
楊永革臨時加賽了個“寵物默契考驗”。他把花秋褲貓窩、雞飼料、肉乾擺成一排,讓主人背對寵物,喊出寵物想吃的東西。王大爺喊“煤球要肉乾”,結果煤球正啃雞飼料;張大媽喊“蘆花雞要小米”,蘆花雞卻蹲在花秋褲貓窩裡打盹;隻有周硯田喊“老三要蛋殼”,老三真的啄起地上的蛋殼,引得大家拍桌子:“這才是真默契!”
中途突然闖入個“野生選手”——社區流浪的橘貓,不知從哪兒鑽進來,直奔肉乾堆,和煤球、老三搶食。李奶奶非但不趕,還蹲下來拍手:“這小貓真精神!算臨時參賽,我給它加份肉乾!”橘貓像是聽懂了,叼著肉乾蹭了蹭李奶奶的褲腿,把煤球氣得直哈氣。
最終評選時,評委們還是那三位快遞小哥)犯了難。論搗亂,煤球和老三並列第一;論才藝,叨叨的“冠軍梗”最洗腦;論意外驚喜,流浪橘貓的“撒嬌技能”最圈粉。李淑琴拍板:“集體冠軍!所有寵物都有獎!”
頒獎時,周硯田給老三戴了朵小紅花,老三卻啄下來戴在自己頭上;王大爺把花秋褲貓窩給了煤球,煤球卻嫌棄地扒到一邊,鑽進了流浪橘貓的懷裡;劉阿姨給叨叨頒獎品肉乾,叨叨叼著肉乾喂給了蘆花雞,把張大媽感動得直抹眼淚。
收攤時,活動室地上滿是雞毛、貓糧和肉乾渣。楊永革幫李奶奶收拾,發現老三把小紅花藏在了雞飼料袋裡;周硯田在給流浪橘貓搭臨時窩,煤球居然沒搗亂,蹲在旁邊當監工;張大媽抱著蘆花雞,說要教它“下次比賽跳探戈”;李淑琴編輯視頻時,鏡頭裡最暖的畫麵,是流浪橘貓和煤球擠在一起舔毛,老三蹲在旁邊放哨,像個儘職的保安。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次比啥?”李奶奶摸著橘貓的頭問,手裡還攥著沒吃完的肉乾。
“比寵物時裝秀!”楊永革指著花秋褲貓窩,“我給它們做花秋褲小外套!”
“我要教老三打籃球!”周硯田舉著蛋殼當籃球,“用藤筐當籃筐!”
夕陽把活動室的影子拉得長長的,裡麵飄著貓糧的香味、雞毛的輕絮和老人們的笑聲。李淑琴看著這群圍著寵物忙前忙後的老人,突然覺得這比任何比賽都治愈——寵物懂不懂才藝不重要,會不會搗亂也沒關係,重要的是這些毛孩子、禽主子讓日子多了份牽掛,讓社區多了份熱鬨,讓老人們的眼裡多了份溫柔的光。
至於下次時裝秀會不會有貓穿反花秋褲外套?誰知道呢。但可以肯定的是,隻要這些寵物和老人們在一起,雞飛狗跳的日子就永遠充滿歡笑,那些毛茸茸的陪伴,會把平凡的日子捂得暖暖的,甜滋滋的。
作者有話說:為什麼故事裡總在“比賽”?
有讀者問我:“你的故事裡怎麼總有那麼多比賽?從部落的運動會到社區的廚藝賽、寵物賽,好像這群人永遠在‘比來比去’,不累嗎?”看到這個問題時,我正對著電腦裡“下一場比賽”的大綱笑——是啊,為什麼總寫比賽?仔細想想,這些熱熱鬨鬨的比賽裡,藏著我對“生活”最樸素的理解。
一、比賽是“熱鬨的借口”,更是“陪伴的理由”
其實故事裡的比賽,從來都不是為了“分輸贏”。部落的第一屆運動會,楊永革提議時就說了:“既能活動筋骨,又能熱鬨熱鬨”;社區的廚藝大賽,最後評委宣布“全是贏家”;寵物才藝賽更是亂成一團,連流浪貓都能蹭到獎品。這些比賽的本質,是“找個借口聚在一起”。
現實裡的我們,總需要這樣的“借口”。成年人的世界太容易各自忙碌:你加班晚歸時,鄰居的燈早已熄滅;老朋友的對話框停留在“下次聚”,卻被瑣事擠到了明年。但比賽不一樣——它像個溫柔的“強製開關”,讓大家不得不放下手頭的事,為了同一個目標忙活:一起搭賽場、備道具、吵吵鬨鬨當裁判,哪怕最後摔了跤、燒糊了菜、寵物搗亂了,也會笑著說“下次再來”。
就像部落裡的人,平時忙著打獵、儲糧,是運動會讓他們圍在篝火旁分享野豬肉;社區的老人們,各有各的生活節奏,是一場場比賽讓他們踩著同樣的鼓點歡笑。比賽是形式,內核是“陪伴”——那些一起搬桌子的汗水、互相調侃的玩笑、贏了分獎品、輸了塞塊糖的瞬間,才是日子裡最暖的煙火氣。
二、不完美的比賽,才是生活的本來模樣
我故意讓故事裡的比賽“漏洞百出”:拔河時繩子綁在樹上耍賴,摔跤時虎叔摔暈了還以為贏了,廚藝賽的砂鍋漏了湯、寵物賽的雞追著貓跑……這些不完美,恰恰是生活的真相。
生活從來不是精心編排的劇本,而是充滿意外的“即興表演”。你可能像石蛋一樣,練了很久的箭卻射偏了;也可能像張大媽一樣,準備充分卻在關鍵時刻掉鏈子;更可能像虎叔一樣,稀裡糊塗就成了“贏家”。但這些“烏龍”不會毀掉日子,反而會變成後來的笑料——多年後想起,你不會記得誰真的贏了,隻會記得“那次拔河我們綁了樹”“那次摔跤虎叔摔得巨響”。
比賽裡的“不完美”,也是接納自己的過程。楊永革的花秋褲彈弓沒打中目標,卻收獲了全場笑聲;李奶奶的泡菜炒肉加錯了醋,反而成了最佳風味。這些情節裡藏著我想說的話:不用追求完美,不用害怕犯錯,生活的樂趣就藏在那些手忙腳亂的瞬間裡。
三、比賽是“時光的錨點”,藏著最珍貴的回憶
故事裡的比賽,像一顆顆串起時光的珠子。部落的運動會記著他們在山穀裡的第一個秋天,社區的老照片翻拍日連著年輕時的工廠歲月,寵物賽裡的每隻小動物都藏著主人的牽掛。這些比賽會成為未來的“回憶開關”——就像現在的我們,提起“小時候的運動會”“學校的拔河賽”,總能立刻想起某張笑臉、某個瞬間。
我特彆喜歡寫比賽後的場景:大家圍著篝火分雜燴湯,老人們舉著歪嘴獎杯講故事,寵物們搶著吃獎品。這些畫麵裡藏著“儀式感”——不是生日蛋糕上的蠟燭,而是普通人用自己的方式給日子“蓋章”:“這一天,我們一起笑過、鬨過,這一天值得被記住。”
就像現實裡,我們會記得和朋友第一次組隊贏的遊戲,和家人一起包砸的餃子,和同事加班後分的泡麵。這些“小事”之所以難忘,不是因為有多精彩,而是因為它們帶著“一起經曆”的溫度。比賽結束了,但那些笑聲、汗水、互相包容的瞬間,會變成時光裡的暖光,在後來的日子裡閃閃發亮。
四、在比賽裡,看見“認真生活的勇氣”
故事裡的人對比賽都很“較真”:石蛋天不亮就磨箭,婦女們偷偷編拔河繩,周硯田給雞練算數,李奶奶為寵物賽準備肉乾……他們的認真不是為了贏,而是為了“好好過日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種“較真”裡藏著最動人的生命力。就像部落裡的人,在艱苦的環境裡辦運動會,是對“好好活著”的堅持;社區的老人們,退休後折騰一場場比賽,是對“不辜負歲月”的熱愛。他們讓我想起身邊的長輩:爺爺會認真研究怎麼把風箏放得更高,奶奶會為了餃子餡的調味和鄰居討論半天,他們對生活的“較真”,其實是對日子的珍惜。
比賽是麵鏡子,照出每個人對生活的熱情。楊永革縫花秋褲貓窩時的專注,李奶奶擦老照片時的小心,張大媽跳皮筋時的認真,都在說同一件事:哪怕日子平凡,也要熱氣騰騰地過;哪怕年紀大了,也要保持對生活的好奇。
五、比賽會結束,但生活的熱鬨不會
寫到現在,故事裡的比賽一場接一場,從山穀到社區,從年輕到年老。有人問:“什麼時候才會停?”我的答案是:“不會停。”因為隻要這群人還在一起,就永遠需要這樣的熱鬨——就像現實裡的我們,永遠需要朋友、家人、鄰裡帶來的溫暖。
比賽隻是形式,真正不會停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牽掛:是楊永革總想著給李奶奶補鹹菜缸,是周硯田把雞當成家人,是老人們記得彼此年輕時的糗事。這些牽掛讓比賽有了意義,讓日子有了盼頭。
所以,故事裡還會有下一場比賽——可能是“種花大賽”“故事會比賽”,甚至“發呆大賽”。輸贏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還能聚在一起,笑著說“下次再來”。就像生活裡的我們,重要的不是抵達終點,而是路上有熱熱鬨鬨的陪伴。
最後想說:如果你也覺得日子有點平淡,不妨找個“比賽”的借口,和身邊的人熱鬨一場——哪怕隻是比誰包的餃子餡多,誰講的笑話更冷,誰能讓寵物多搖一次尾巴。那些一起鬨騰的瞬間,會讓日子變得閃閃發光。
畢竟,生活最好的“獎品”,從來不是獎杯,而是身邊熱熱鬨鬨的人啊。
喜歡鏡頭裡的單身舞步請大家收藏:()鏡頭裡的單身舞步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