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社區“夏夜納涼會”與星空下的煙火長卷_鏡頭裡的單身舞步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鏡頭裡的單身舞步 > 第45章 社區“夏夜納涼會”與星空下的煙火長卷

第45章 社區“夏夜納涼會”與星空下的煙火長卷(1 / 1)

第四十五章:社區“夏夜納涼會”與星空下的煙火長卷

入伏的傍晚,日頭剛擦過屋頂,社區的老槐樹下就支起了涼棚。李淑琴踩著板凳往棚頂鋪草席,草席是去年曬穀時用的,帶著股麥稈香,被她用麻繩勒得平平整整:“這棚子得搭低些,風才鑽得進來。”楊永革在底下遞釘子,時不時抬頭叮囑:“踩穩了,摔下來可不是鬨著玩的,咱們這把老骨頭經不起折騰。”

涼棚下很快擺開了陣勢。楊永革扛來張竹榻,是從儲藏室翻出來的舊貨,竹片間的縫隙能漏下月光,他往榻上鋪了塊藍印花布,說“這是部落的‘月光床’,躺著能看見星星”。竹榻旁堆著些乾艾草,是準備點著驅蚊的,葉片被曬得發脆,一碰就掉渣。

石蛋抱著個鐵皮盆跑過來,裡麵裝著撿來的碎冰——是從冷飲店討的,用布裹著一路跑回來,還剩小半盆。“楊大哥說冰盆能降溫,”他把鐵皮盆放在涼棚中央,盆底的水珠滲進土裡,洇出個深色的圈,“部落裡夏天就把西瓜埋在冰窖裡,吃起來透心涼!”

張大媽拎著個藤籃,裡麵是剛煮好的綠豆湯,裝在軍用水壺裡,壺身上的紅漆字已經模糊了,隻剩“為人民”三個字還能辨認。“我加了點薄荷,”她給每個人倒了碗,綠豆湯上漂著層綠瑩瑩的薄荷葉,“去年中暑就是喝這個好的,比藿香正氣水管用。”藤籃裡還藏著把蒲扇,扇麵上繡著朵荷花,是她年輕時繡的,邊角已經磨破了。

周硯田搬來個小馬紮,旁邊放著個陶甕,裡麵是給老三準備的“消暑粥”——用小米和南瓜煮的,涼透了盛在食盆裡。“它白天熱得耷拉著翅膀,”他給老三順了順毛,雞脖子上的紅繩辮係著個小鈴鐺,一動就“叮鈴”響,“喝點涼粥能舒坦點,跟人似的。”

王大爺背著個布包,裡麵是他攢的“納涼寶貝”:個缺了口的搪瓷缸、把掉了漆的手電筒、還有本翻得卷邊的《故事會》。“晚上講故事就靠它,”他掏出《故事會》晃了晃,封麵是褪色的美女圖,“去年講‘鬼吹燈’,把石蛋嚇得鑽我懷裡,今年換個熱鬨的。”

夏夜納涼會沒什麼規矩,誰想乾嘛就乾嘛,有人躺著看星星,有人坐著聊天,有人搖著蒲扇聽故事。李淑琴在涼棚角擺了張小桌,上麵放著針線笸籮,準備給大家縫補夏衣:“我媽以前總說,夏夜的針線活做得細,因為心沉得下來。”笸籮裡的頂針上沾著點線頭,是去年納鞋底時留下的。

天剛擦黑,涼棚下就坐滿了人。楊永革點著了艾草,青煙嫋嫋地往上飄,帶著股特殊的香氣,把蚊子趕得老遠。他躺在竹榻上,手裡把玩著片槐樹葉,說“部落的夏夜要跳月亮舞,圍著篝火轉圈,唱到露水下來才散”。石蛋跟著學,圍著冰盆轉圈,鐵皮盆被踢得“哐當”響,引得大家直笑。

張大媽的綠豆湯最受歡迎。她的蒲扇搖得“呼嗒呼嗒”響,邊搖邊講年輕時的事:“我插隊那年夏天,沒風扇沒空調,就靠這蒲扇過活,晚上躺在麥秸垛上,看星星比現在亮多了。”李淑琴接話:“我在紡織廠夜班,車間裡像蒸籠,姑娘們就把濕毛巾搭在脖子上,機器聲比蚊子還吵,照樣睡得香。”

周硯田給老三的食盆添了點消暑粥,雞吃得啄米似的。“我兒子小時候怕熱,”他望著天上的星星,“總纏著我給他講牛郎織女,說要把銀河的水舀下來當冰窖。”王大爺笑著拍他肩膀:“小孩子的心思才叫純粹,咱們現在想的是明天買不買特價菜。”

王大爺的《故事會》派上了用場。他戴上老花鏡,清了清嗓子讀起來:“從前有個賣西瓜的,夜裡守瓜棚,聽見西瓜裡有人說話……”讀到嚇人處,他突然提高嗓門,石蛋嚇得一哆嗦,手裡的蒲扇掉在地上,老三也撲騰著翅膀躲到周硯田身後,引得大家笑成一團。

石蛋不甘示弱,講起了部落的夏夜:“阿爸帶我去河邊抓螢火蟲,裝在蘆葦筒裡當燈籠,照得路都亮了。”他從兜裡掏出個玻璃罐,裡麵裝著幾隻螢火蟲,是白天抓的,罐口鑽了幾個小孔,“你們看,跟部落的一樣亮!”螢火蟲在罐裡飛,綠光忽明忽暗,像顆會動的星星。

中途突然起了陣風,涼棚頂上的草席被吹得“嘩啦啦”響,楊永革趕緊起身拽麻繩,結果竹榻上的藍印花布被風吹跑了,飄到了槐樹枝上。石蛋自告奮勇去夠,爬上樹杈才發現布被枝椏勾住了,他費了半天勁,布沒夠著,倒搖下來不少槐樹葉,落了楊永革一頭。

“彆夠了!”楊永革笑著拍掉頭上的葉子,“讓它掛著當‘風旗’,風大了就知道。”果然,沒過多久,布旗被吹得筆直,遠處傳來雷聲,李淑琴抬頭看了看天:“怕是要下雷陣雨,咱們把東西挪進樓道。”

大家剛把竹榻、小馬紮搬進樓道,雨點就“劈裡啪啦”砸了下來。涼棚雖然沒塌,但草席被澆得透濕,冰盆裡的碎冰早化沒了,隻剩個空鐵皮盆在雨裡晃。“正好涼快涼快,”張大媽搖著蒲扇,“這雨下得及時,地裡的菜苗該解渴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樓道裡擠擠挨挨的,倒比涼棚下更熱鬨。楊永革把乾艾草挪進樓道,煙順著樓梯往上飄,嗆得人直咳嗽;張大媽把綠豆湯分給大家,說“雨天喝這個更祛濕”;王大爺借著樓道燈的光,繼續讀《故事會》,這次講的是“雷雨天救了隻白狐”,聽得石蛋眼睛都不眨。

雨停時,月亮已經升得老高,把地麵照得像鋪了層霜。大家又搬著東西回到涼棚下,發現艾草還剩點火星,楊永革添了點乾葉,火又“劈啪”燒起來。老三不知什麼時候下了個蛋,就落在冰盆旁邊,蛋殼上沾著點濕泥,周硯田撿起來笑著說:“這是‘雨後彩蛋’,給咱們的納涼禮物。”

後半夜,涼棚下漸漸安靜了。石蛋趴在竹榻上睡著了,手裡還攥著那個螢火蟲罐;張大媽靠在李淑琴肩上打盹,蒲扇掉在地上;楊永革仰躺著看星星,嘴裡哼著部落的調子;王大爺的《故事會》扣在腿上,老花鏡滑到了鼻尖;周硯田給老三的食盆添了點水,雞窩在月光下像個安靜的小堡壘。

李淑琴最後一個醒,她看著涼棚下橫七豎八的身影,突然覺得這夏夜納涼會比任何空調房都讓人踏實。

夏夜的意義從來不是多涼快、多熱鬨,而是有群人願意陪你在涼棚下等風來,聽你講過去的苦日子,跟你一起被雷聲嚇一跳,就算蚊子嗡嗡叫、雨點打濕了草席,也覺得比獨自守著空房更舒坦。這些混著艾草香的瞬間,就像天上的星星,看著稀疏,卻能照亮整個黑夜,把悶熱的日子都浸得涼涼的,帶著股說不出的愜意。

至於明天會不會更熱、螢火蟲能不能活過今晚?誰知道呢。但可以肯定的是,隻要這群人還能聚在老槐樹下搭涼棚、喝綠豆湯、聽故事,就算熱得滿頭汗、被蚊子咬滿包、涼棚被風吹塌了,也會笑得像孩子一樣開心。因為最好的納涼,從來不是冰爽的溫度,而是身邊那群能讓你覺得“有他們在,再熱也不怕”的人啊。

天快亮時,露水打濕了草席。楊永革把石蛋抱回屋裡,螢火蟲罐放在床頭,綠光在黑暗裡忽明忽暗;張大媽的蒲扇被收進藤籃,扇麵上的荷花沾了點泥,倒像開在水裡;李淑琴把沒縫完的針線收進笸籮,頂針上的線頭還在晃;周硯田給老三的蛋找了個棉墊,放在窗台上,說“讓太陽曬曬,孵出小雞才好”;王大爺把《故事會》揣進布包,邊走邊念叨明天的特價菜,聲音被晨露潤得軟軟的。

石蛋醒來時,太陽已經照進窗戶,螢火蟲罐裡的綠光不見了,隻剩幾隻安靜的小蟲。他跑到涼棚下,看見楊永革在補草席,張大媽在收拾綠豆湯壺,李淑琴在晾被雨淋濕的藍印花布,突然覺得,這個被艾草、笑聲和雨水填滿的夏夜,成了心裡最涼的風,比任何空調都舒爽,比任何星光都明亮。

喜歡鏡頭裡的單身舞步請大家收藏:()鏡頭裡的單身舞步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腰窩吻 惡女一笑,將軍折腰 我把反派養成了救世主 七零嬌寵小知青 劍吞混沌鼎 神劍平天下 風水輪流轉,今生我為王 知意的平淡生活 崩鐵:讓你拍賣你卻劇透萬界未來 金瓶梅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