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唐和方默的強硬回應,通過尚能運作的電台,迅速傳回滬上租界。
租界內的大夏通訊社、報社立刻加班加點,將唐司令的講話全文印發號外,在租界內廣為傳播。
一時間,滬上街頭,報童們揮舞著報紙高聲叫賣:“號外,號外,唐司令、方將軍誓與金陵共存亡,痛斥倭寇妄想。”
大夏民眾爭相購買閱讀,無不感到揚眉吐氣。
一場圍繞金陵攻防戰的隔空“嘴仗”,就此打響,雙方互噴“垃圾話”,好不熱鬨。
這場東方戰事,也吸引了遠在歐羅巴的列強們的密切關注。
國際形勢波譎雲詭,前有意呆入侵阿比西尼亞,近有弗朗機內戰正酣。
如今,遠東的兩個大國——大夏與鬼子,圍繞一座古老首都展開殊死搏殺,其規模和慘烈程度,讓歐羅巴的觀察家們不禁聯想到剛剛過去的那場世界大戰。
鬼子需要付出多大代價才能拿下金陵?
大夏的抵抗意誌還能堅持多久?
這場戰役是否會成為新的世界大戰的導火索?
這些問題,縈繞在各國駐滬外交官和武官的心頭。
在租界一棟優雅的公館內,高盧駐滬公使阿爾貝·勒弗朗索瓦正悠閒地品著咖啡,翻閱著剛剛送來的戰報和雙方隔空喊話的新聞稿。
這位出身花都貴族家庭、帶著典型高盧式傲慢的外交官,小胡子下的嘴角撇出一絲不屑的冷笑。
“一場野蠻人之間的鬨劇。”他用純正的高盧語對身邊的秘書評論道,“一群黃皮猴子,為了另一群黃皮猴子的所謂首都而廝殺。”
他指著報紙上老唐誓言堅守的段落,輕蔑地說:
“看看這個可憐蟲的豪言壯語。以我對這些落後東方國家的了解,他們的抵抗意誌如同他們的基礎設施一樣脆弱。
依我看,這座城池能堅守一周,就已經是奇跡了。”
“至於世界大戰?”勒弗朗索瓦公使聳聳肩,仿佛在談論一個遙遠的笑話,“歐羅巴的文明世界,怎麼會因為遠東這場微不足道的衝突而被卷入呢?
我們高盧的防線(指馬奇諾防線)堅不可摧,足以保證我們的安全。”
這位傲慢的公使先生並不知道,曆史將會給他和他的祖國開一個巨大的玩笑。
僅僅幾年之後,他口中“堅不可摧”的祖國,那個號稱歐羅巴陸地雄雞的高盧,在漢斯裝甲集群的閃電突擊下,僅僅抵抗了39天便宣告投降。
其首都花都,甚至在敵軍兵臨城下之前,就倉皇宣布為“不設防城市”,幾乎未作任何像樣的抵抗。
而他此刻鄙夷地稱之為“黃皮猴子”、斷言其抵抗意誌脆弱的大夏,卻在這場實力懸殊的戰爭中,以驚人的堅韌和犧牲,繼續浴血奮戰了整整八年,直至最終迎來勝利。
曆史的諷刺,莫過於此。
12月13日,清晨金陵東線戰場就被地動山搖的炮火轟鳴聲驚醒。
鬼子華中派遣軍對金陵的總攻,終於開始了。
一心雪恥的第16師團,如同紅了眼的瘋狗,集中全部力量,猛撲向湯山一線陣地。
配屬給該師團的獨立野戰重炮兵旅團,將數十門105mm以上口徑的重炮一字排開,進行了長達一小時的飽和式炮火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