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彈如同冰雹般砸向守軍陣地,火光衝天,濃煙滾滾,工事被撕碎,山石崩裂。
湯山,瞬間陷入一片火海。
“命令航空隊,立刻出擊,敲掉鬼子的炮兵陣地。”方默毫不猶豫地下令。
很快,機場上引擎轟鳴,BF109和P47戰鬥機率先升空,擔任護航。
隨後,JU87斯圖卡俯衝轟炸機帶著炸彈,撲向目標空域。
然而,這一次,鬼子顯然做了充分準備。
海軍方麵,從本土緊急返回、補充了艦載機和飛行員的“加賀”號等航母,終於發揮了團結精神,試圖幫助鬼子陸軍一舉奪下金陵。
數十架新銳的九六式艦戰從長江口外海的航母上起飛,在戰場空域上空巡邏,很快就與方默派出的戰鬥機絞殺在一起。
一時間,金陵東郊上空,戰機翻飛,機槍航炮的射擊聲、發動機的轟鳴聲、被擊落飛機的爆炸聲響成一片。
湛藍的天空被硝煙和尾跡劃得支離破碎。
更麻煩的是地麵。
鬼子華中派遣軍吸取了之前炮兵屢遭空襲的教訓。
他們將各師團搜羅來的所有高射炮、高射機槍,甚至包括一些繳獲的國軍蘇羅通20mm炮,都集中了起來,在炮兵陣地周圍構成了層層疊疊的防空火網。
斯圖卡機群多次嘗試進入俯衝航線,都被地麵猛烈而密集的防空火力逼退或乾擾。
彈幕在空中炸開一朵朵黑雲,零星破片叮叮當當地敲打在斯圖卡的裝甲上。
飛行員們報告,俯衝條件極其惡劣,投彈精度無法保證。
而那些老式的“劍魚”雙翼攻擊機,速度慢、機體脆弱,在這種高強度防空環境下更是難以靠近,反而成了鬼子戰鬥機和高射炮的靶子。
方默通過望遠鏡和無線電通訊,清晰地了解著前線的困境。
他深吸一口氣,果斷改變命令:
“放棄對地攻擊,戰鬥機群全力爭奪製空權,驅散鬼子飛機即可。斯圖卡和劍魚返航。”
主動出擊受挫,製空權的爭奪變成了消耗戰。
能否守住地麵陣地,現在更多地要依靠地麵部隊自己了。
駐守湯山主陣地的,是之前在滬上戰鬥中損失慘重、尚未完全補充整訓完畢的112師。
麵對鬼子第16師團不要命的猛攻和重炮的持續轟擊,112師官兵雖然奮力抵抗,但實力差距懸殊。
工事被毀,通訊中斷,部隊傷亡急劇上升。
戰至午後,前沿陣地多處被突破,112師師長見大勢已去,為避免全軍覆沒,隻得下令放棄陣地,向金陵城內倉皇撤退。
潰退的士兵們丟盔棄甲,滿麵煙塵,攙扶著傷員,狼狽不堪地穿過69軍控製的紫金山防區,湧向中山門。
他們的敗退,像一塊巨石投入本就驚恐不安的金陵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