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如此,臨時劃歸方默指揮的中央軍兩個炮兵團和教導總隊的炮兵,也受益匪淺。
&nm山炮、105mm榴彈炮和少量150mm重炮為主,彈藥和射表本就和方默的炮兵通用。
在方默所部的炮兵參謀的協助下,這些部隊的火炮也很快完成了對關鍵方格的諸元標定。
雖然這些炮兵可能不如69軍的係統炮兵那麼嫻熟,但也能進行有效的區域覆蓋射擊。
一時間,紫金山上的炮群發出了共同的怒吼,炮彈如同冰雹般砸向鬼子進攻部隊的頭頂。
然而,鬼子華中派遣軍為了拿下金陵,也是下了血本。
他們將兩個獨立野戰重炮兵旅團,以及東線各師團所屬的100mm以上口徑的重炮,甚至包括獨立重炮聯隊的十幾門威力駭人的240mm攻城重炮,都集中到了東線。
在重炮的數量對比上,鬼子有接近3比1的優勢。
一場慘烈的炮戰就此展開。
但現代炮戰從來不是簡單的數量比拚。
紫金山這邊,占據地利,居高臨下,射界開闊,更有空中偵察機充當“眼睛”,點亮鬼子的炮兵,持續提供校射數據,炮擊精準而高效。
鬼子那邊,則憑借數量優勢和射程相當的重炮,進行瘋狂的反擊。
試圖壓製甚至摧毀山上的大夏炮兵陣地。
整個紫金山前沿,仿佛被犁了一遍又一遍。
巨大的爆炸聲連綿不絕,震得地動山搖。
黑色的硝煙和泥土混合著被炸碎的樹木殘骸,騰空而起,形成一道道巨大的煙柱。
炮彈呼嘯著劃破長空,帶著死神的尖嘯,落入對方的陣地。
每一次爆炸,都意味著鋼鐵的碎裂和生命的消逝。
雙方炮兵的意誌、技術和裝備,在這片古老的山地上進行著最殘酷的較量。
有著地利和製空權的69軍自然在炮戰上稍微占優。
而鬼子方麵,雖然炮群規模龐大,卻苦於缺乏有效的觀測手段。
在鬼子炮兵陣地後方三百米處,一個碩大的炮兵觀測氣球正在緩緩充氣。
吊籃裡,年僅23歲的觀測員山田一郎正仔細檢查著觀測設備。
這個來自名古屋的年輕人本該在三菱重工的機床車間裡打磨精密零件,如今卻被迫在這個陌生的戰場上扮演“人肉眼線”的角色。
山田是明治維新後義務教育體係的受益者。
從強製必須就讀的小學,一路讀到了中級職業學校。
他從名古屋工業學校畢業後進入三菱工作,很快成為廠裡最年輕的技工組長。
鬼子全麵入侵大夏後,陸軍征兵官直接到車間抓人:
“國家需要你們這些懂數學的年輕人!”於是這個能看懂複雜圖紙的優秀技工,就這樣被塞進了屎黃色的軍裝。
“視力1.5,數學成績優異”
檔案上的這兩行字讓他被分配到了最危險的炮兵觀測崗位。
山田心裡清楚,那個被稱為“大夏之虎”的方默將軍擁有強大的空軍,這種緩慢上升的氣球簡直就是活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