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一邊聽,心中暗暗吃驚:“士彆三日當刮目相待。這鄭邦承離開身邊才幾日,何時有了此等才華?”
皇帝從來是明白人。對天下局勢洞如觀火。
他並不是覺得天下沒有問題,而是不想管。隻想養老,將來的事情,留待後人智慧便是。
反正他留下這麼大的本錢,敗上二三十年,也出不了什麼大問題。
大夏也亡不了國。
但朝廷上很多人其實並沒有這個見識的。
大多人都覺得天下太平,嘉成盛世。
他之前他也不覺得鄭邦承有。
他看鄭邦承的眼神有些變了。
之前,看鄭邦承。隻是身邊人。還真有鄭萬年的兒子。而今看鄭邦承的目光,多了一分考究。
當年就是這份考究的目光,力排眾議,將落魄貴族子弟鄭萬年選出來。
“我朝難道要出一對父子名臣?”
皇帝心中暗道。
鎮國公牛孝卿深吸一口氣。
他剛剛是被打了一措手不及。
鄭邦承來找他時候,可沒有說這麼多話。被他輕而易舉的打發了。
“而今看來,這鄭小子藏奸。真是好賢侄啊。”鎮國公心中暗道。
之前口頭的賢侄,就是倚老賣老。占鄭邦承便宜,但此刻卻不同了。代表了鎮國公對鄭邦承的認可。
鄭萬年有子如此。鄭萬年百年之後,鄭家也是有資格留在牌桌上的。
鎮國公說道:“賢侄,我知道,你其實想安排幾個人入鹹安宮學,我答應便是了。無須如此大造聲勢。”
皇帝心中毫無驚喜,甚至有點困:多少年了,還是老一套,道理上說不過,就開始人身攻擊了。
鄭邦承大聲說道:“不錯,我鄭家子弟,還有很多南征勳貴,乃至中下貴族子弟,做夢都想入鹹安宮學。但我鄭邦承此心,更是公心。是為國取才,為國育才。臣請陛下令越王殿下處置此事。可以證明臣的清白。”
皇帝心中一動:“不對,鄭邦承想不出這麼妙的手段。他背後有人指點,是誰?”
越王是誰?
是宣宗皇帝第九子。當今陛下的幼弟。
前文說過,大夏朝任皇弟,不任皇子。
宣宗皇帝走得早。當今繼位名正言順。對自己幾個弟弟也是悉心培養。特彆是越王。宣宗皇帝走的時候,越王還在牙牙學語。當今長兄如父。將越王養在身邊。
越王成年之後,更是派出去做諸多差事。處置過朝野很多大事。
逆太子案。皇帝就派人找了越王。越王出麵為皇帝奪了內閣大權。罷免所有大學士。
從此越王一直在內閣。
皇帝有意令越王為內閣首輔,但越王推辭,說道:“祖宗取宗室大臣護為社稷之本意,非令宗室任內閣首首輔,樞密使等要職。”
前明之滅,各地宗室之慘烈。
給大夏帶來極大的教訓。
所以在宗室製度上,專門設計培養軍中,文官中的宗室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