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懸鉤_持敬齋隨筆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3章 懸鉤(1 / 1)

飯後雨止,乃於江邊遊走,忽見江邊有垂釣者,思及“薑太公釣魚,願者上鉤”一句,遂做《懸鉤》記之!

在渭水之畔,薑尚悠然地將直鉤垂入那渾濁而湍急的激流之中。他的身影宛如一座雕塑,靜靜地佇立在水邊,仿佛與周圍的自然融為一體。

與此同時,富春江上的嚴光則將釣竿斜倚在青翠的竹林邊。他的動作輕盈而優雅,仿佛這片竹林就是他的舞台,而他手中的釣竿則是他的道具。

在這兩千多年的時光裡,無數根絲線如同流星一般,在江河湖海之間投下相似的漣漪。這些漣漪在粼粼波光中蕩漾開來,卻在不同的時刻、不同的地點,折射出迥異的光華。

然而,對於這些釣者來說,他們手中執著的並非僅僅是那一根根竹竿,而是一種丈量天地人心的標尺。這標尺無形卻有力,它能夠衡量出世間萬物的長短、寬窄、高低和深淺。

而那沉入水底的鉛墜,更是係著比遊魚更為幽深的念想。這些念想或許是對人生的思考,或許是對世事的洞察,又或許是對內心深處的探索。它們如同那鉛墜一般,沉甸甸地墜在水底,卻又在釣者的心中激起層層漣漪。

當周文王站在渭水北岸,目光落在那個垂釣的身影上時,他仿佛看到了時間的沉澱和智慧的凝聚。那個滿頭銀絲的老者,正靜靜地坐在岸邊,手中握著一根無餌的直鉤,攪動著渾濁的河水。

魚簍空空如也,然而,八十載的光陰卻在這看似平凡的場景中悄然沉澱。薑尚的釣竿,宛如一件曆經滄桑的古物,上麵凝結著歲月的痕跡和智慧的露珠。

這直鉤釣的並非遊魚,而是一種對天時的洞察。商周更迭的雲氣在渭水之濱聚散,而薑太公的釣竿,就如同占卜的蓍草一般,每一道漣漪都似乎暗合著星辰運行的軌跡。

他在等待的,並非上鉤的魚,而是那個能夠讀懂無鉤深意的明君。正如《六韜》中所述:“非龍非彨,非虎非熊,兆得公侯。”薑太公的等待,是一種對天命的領悟,也是一種對自身價值的堅信。

在這渭水之畔,薑太公以江河為棋盤,與天命展開了一場漫長的對弈。那三年的垂釣時光,不僅是他對人生的思考,更是他對天下大勢的把握。

在富春江畔,嚴子陵靜靜地將那件羊裘大氅鋪展在礁石之上。這件大氅仿佛承載著他的一生,曆經歲月的洗禮,卻依然散發著淡淡的羊膻味。他的釣竿斜倚在岸邊,七裡瀧的雲霧如輕紗般緩緩漫過,將釣竿籠罩其中,若隱若現。

光武帝劉秀的詔書,那曾經代表著無上權力和榮耀的詔書,如今卻在竹林外化為了齏粉。那詔書的碎片,如同被風吹散的花瓣,飄落在地上,無人問津。然而,這一切都與嚴子陵無關,他的心思早已隨著江水漂流,與那遊魚相通。

這位拒絕三公之位的隱者,用他的釣線在江麵上書寫著比奏章更為深奧的文字。每一次魚竿的起落,都像是在訴說著他對人生的理解和感悟。他的釣線,不僅僅是在垂釣江中的魚兒,更是在垂釣一種心境,一種超脫塵世的心境。

範仲淹在《嚴先生祠堂記》中感歎道:“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這句話如同一幅畫卷,將嚴子陵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現在人們麵前。他的風範,如同高山一般巍峨,如同江水一般悠長,令人敬仰。

釣竿丈量著江水的深淺,更丈量著士人精神的高度。當功名利祿如過眼雲煙般消散,唯有那釣絲牽動的漣漪,永遠澄明。這漣漪,是嚴子陵內心世界的反映,也是他對人生的獨特詮釋。

柳宗元在永州的漫天飛雪中獨釣寒江,凍僵的手指仍緊握著釣竿。被貶謫的苦楚在蓑衣上凝成冰晶,卻澆不滅心中燃燒的孤傲。"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這闋《江雪》的平仄間藏著比寒冰更冷峻的清醒。釣線垂入的不再是江水,而是混沌世間的清明之境。韓愈在《柳子厚墓誌銘》中寫道:"衡湘以南為進士者,皆以子厚為師",寒江獨釣的身影,終究在曆史長河中釣起了不朽的文心。

儲光羲在《釣魚灣》裡描繪的卻是另一番光景:"垂釣綠灣春,春深杏花亂。"六朝煙水浸潤的釣竿上,沾著桃花的胭脂與杏花的芬芳。唐代的釣者不再執著於直鉤的隱喻或孤舟的悲愴,他們在春水中照見生命的本真。孟浩然"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的悵惘,張誌和"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的從容,將垂釣化作了審美的詩行。當釣絲牽動的不再是家國天下的重負,春水中的倒影便顯露出生命原初的歡愉。

從渭水到富春江,從寒江獨釣到春灣戲水,釣竿丈量著中國文人精神世界的經緯。直鉤無餌的薑太公在等待知遇明主,羊裘垂釣的嚴子陵在守護士人風骨,寒江獨釣的柳宗元在堅守孤高氣節,而春灣戲釣的唐人則在碧波中照見生命的本真。兩千年來,釣絲在水麵劃出的弧線,始終勾勒著超越漁獲的精神圖景,正如那根無餌的直鉤,釣起的從來不是遊魚,而是懸浮在曆史長河中的文化倒影。

喜歡持敬齋隨筆請大家收藏:()持敬齋隨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生育值0?惡雌退婚後被爭搶瘋了 帶著空間養獸夫,惡雌成了萬人迷 圍爐三國 另類的新生代 地平線上最後的光 道德綁架?對不起,我隻講法律 人在古代,躺平開擺 擁有荒誕規則的我無視規則 八零換親,夫人隻想搞錢 全球病變:活屍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