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李誌堅主動提起有新兵和武器彈藥的補充,並詢問他的需求,劉戡雖然之前就已經得到了這方麵消息,但是此時情緒上仍再次高漲了起來。
“呃,我們在兵員上的缺額相對不大,在龍門時雖然有所損失,但是相比其他兄弟部隊,我們的損失算小的。不過武器和彈藥缺口比較大,14軍在龍門時消耗很大,之後並沒有獲得足夠補充。47軍是川軍,裝備非常差,李宗舫和我說過多次,他們一個軍都沒有幾門迫擊炮,更不說其他的準備,炮彈更是缺的厲害,當初李司令李家鈺)在的時候,如果47軍有幾門炮,炮彈多一點,部隊也不至於給衝散。”
他知道47軍等川軍的裝備差,但是卻不知道差到這個樣子,趁著劉戡和他訴苦,李誌堅正好提出了他去47軍實地視察的想法,“我想去47軍看看,麟書兄覺得方便否?”
劉戡也想讓李誌堅去47軍看看,否則也就不會說出來了,讓李誌堅看了47軍的情況後,在分配裝備的時候他也更好開口要一點照顧,當下便欣然答應,“哈哈,長官要視察,哪裡會不方便?那李副司令,咱們現在就走?”
在劉戡的帶領下,李誌堅對挑選出來的47軍的兩個團進行了實地走訪,部隊確如劉戡所言,裝備差的都不止是簡陋,團一級都沒幾門擲彈筒,更不說迫擊炮以上的火炮,機槍也隻是配備到連一級。
習慣了晉綏軍的火力配備後,見到47軍的這兩個團,簡直就和看叫花子一樣。
這樣的火力水平在李誌堅看來,一個團都未必比得上晉綏軍的一個連,至少晉綏軍的部隊的子彈供應量足夠大,並且勝仗打的多了,部隊裡除了製式裝備外,多少都留有一些繳獲的日軍裝備。
到了團一級,晉綏軍每個團都有一個炮兵大隊,包含有一個山炮連,一個戰防炮連和一個迫擊炮連,在裝備了火箭筒之後,戰防炮被舍棄,於是全軍都將戰防炮連的3門37毫米戰防炮換成了2門75毫米山炮,這樣每個團就有4門75毫米山炮和6門80毫米迫擊炮。
這還是晉綏軍一般部隊的配置,對於打了不少勝仗的第八集團軍,李誌堅對繳獲的日軍小口徑火炮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大多數繳獲的步兵炮和迫擊炮都留在了營連一級,這樣一個團的火力水平更高。
這還不說到了軍一級還有一個擁有36門炮的炮兵團,就像43軍,李誌堅都將炮兵團的火炮都換成了105毫米口徑的重炮。
李誌堅很清楚,現在除了晉綏軍以外,全國的其他部隊也就駐印軍以及中央軍最嫡係的那幾支部隊裝備較好,其餘的都是大同小異,裝備都也比較差,一個軍也沒幾門炮的比比皆是。
不過相對而言,47軍的裝備也的確更簡陋了一點。47軍在出川的時候裝備就很差,一直沒能打出一個殲滅戰,不光難以獲得日軍的繳獲,自己的裝備也又損耗了一些,同時在重慶政府中也越來越不受待見,所以補給也時有時無,裝備上更是難以獲得,也就造成了現在的局麵。
李誌堅沒有完全將關注點在47軍的裝備上,從第一次太原保衛戰時,他就知道川軍的裝備很差,當時負責駐守娘子關的川軍22集團軍的裝備也好不了多少,不過官兵的血性和作戰技能並不差,他這次就是想看下47軍是不是也是如此。
這次實地查看,他發現47軍官兵的精氣神普遍還不錯,不知道是川軍本身就這樣,還是劉戡整訓的結果。隨後他又讓自己的隨從警衛部隊拿出十幾支步槍和一些子彈,讓47軍的官兵進行實彈射擊,能夠看出這些川軍官兵的作戰素養也不差,這才放心。
李誌堅隨後不禁自嘲,如果不是有這些本事,47軍出川作戰多年,哪裡還能保留住部隊?
喜歡抗戰之新晉綏軍請大家收藏:()抗戰之新晉綏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