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眾清軍武將雖然心存異議,然而麵對乾隆措辭嚴厲的上諭誰也不敢提出質疑。之後阿桂和勒保、興肇等人仔細敲定了方略,一場龐大的軍事行動......額,算了,一場龐大的軍事大遊行就此展開。
10月4日清晨,他拉多蘭台大營三萬大軍在飽餐一頓後,拔寨出動,分成二十路縱隊齊頭並進。所謂號角一鳴,萬眾蟻聚,遼闊的戈壁荒野上,無數旌旗攢動,滿地遍野都是穿著號褂子的清兵,如一股黑潮向北湧動;所過之處人踩馬踏,煙塵如霾似霧,馬刺佩刀碰撞響成一片,大呼小叫的傳令聲、吆喝聲此起彼伏,喧囂熱鬨,聲勢極是浩蕩壯觀。
因為清軍大營距離北海軍設在匝門察黑爾山口外的那道防線隻有四十裡遠,所以民伕輜重全都沒跟來。反倒是負責管理輜重隊伍的陝甘總督勒保,在大軍出動後,下達了一道讓不少人感到困惑的命令,所有民伕輜重全部向南開進,朝五十裡外的庫圖勒多蘭驛站出發。
綏遠將軍興肇此刻穩穩的騎在一匹健碩的烏珠穆沁馬上,環顧前後左右俱是虎賁猛士,喧歌笑語鼓噪而進,人人都是一付吃飽不想家的無所謂神態,心想這就所謂“群膽”了。
他心中先是升起“大殺一場”的豪氣,可隨即又變得意興索然,猶如被放了氣的皮球一般。瞎琢磨什麼啊!千萬不能忘了自己是乾嘛來的......
兩個小時後,在匝門察黑爾山穀外的前進營地內,早就得知清軍出動,並且已經等的不耐煩的範統,終於在步話機裡接到了劉勝讓他出發的命令。於是起身戴上頭盔,正要走出帳篷,就聽見身後的趙新道:“小範,你可悠著點,注意進攻節奏!”
“放心吧,趙老大!古德裡安的《坦克戰》和英國人的《裝甲戰》我都看了兩遍了!”
範統大步流星的出了營門,隨即鑽進一輛發出隆隆轟鳴的裝甲車,進入指揮位,然後從頭頂打開的位置冒出半個身子。這廝覺得好像忘了點什麼,想了想便從上衣兜裡掏出一副墨鏡戴上,然後用牛哄哄的語氣對著話筒命令道:“所有車輛注意了!成線式隊形,立刻出發!”
空曠的戈壁原野上,49輛裝甲車按照三個連的次序,由東向西擺開了寬度將近1800米的橫線隊形。除了範統乘坐的指揮車外,每個連在正麵均由11輛車組成,中間的是各連的指揮車,每輛車之間相距五十米;剩下的五輛車,則被安排在了第一排車輛後方一百米遠的位置。
在這些車輛的內部,除了三名成員外,還有七名跟車的士兵。另外在車隊出動後,由兩個團四千人所組成的戰鬥部隊也會隨之出發。
靠著趙新,範統終於實現了他裝甲洪流的夢想,不過讓他覺得美中不足的就是沒有坦克。他昨天曾試探著跟趙新提了一句,可對方隨即露出一絲詭異的笑容,盯著範統的眼睛道:“在十八世紀末搞坦克,先不說錢的問題,你想打誰?”
趙新的語氣和表情讓範統當時心裡就是一咯噔,他決定就此打住。
隨著趙新在北海軍裡威望越來越高,北海鎮內的各種工業設施越來越完備,範統有時都會想,趙老大要是真想當皇帝,恐怕誰也攔不住,也不敢攔;畢竟所有穿越者跟他不是平級關係,而是雇傭與被雇傭的關係。
這些想法他一直埋在心裡,跟誰都沒提過。他這些天總在思考一個問題,要是趙新真當了皇帝,自己該怎麼辦?想到在另一時空看的那些古裝帝王劇,範統就感到一陣陣頭大;作為一個飽受另一時空社會製度和人文熏陶的“有為青年”,他真不知道如何跟一個皇帝相處。
回去?可問題是他已經跟波利婭訂了婚,打算外蒙戰役結束後就辦喜事的。
“要不退婚?拿錢回去找個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然而一想到波利婭那楚楚動人的眼神,曾經身世淒慘的命運,範統又覺得自己太渣男了。把人家小姑娘追到了手,然後吃完就抹嘴開溜?實在舍不得啊!
不過呢,此刻的範統還是意氣風發的
,根本沒功夫想那些亂七八糟的。能指揮一個營的裝甲部隊,已經足夠跟其他電廠眾臭屁的了。
中午時分,清軍的二十路縱隊在距離匝門察黑爾山口三十裡外的一道壕溝前停下了。這裡就是阿桂在趙新來之前的那些天裡,動用手下大批民伕和兵卒布設的一道防線。壕溝寬一丈,深五尺,在外側還布設了大量的鹿角和拒馬。
彆看離的這麼遠,可阿桂沒辦法啊,北海軍的大炮帶給滿清的教訓太多了。“一炮糜爛二三十裡”這種話以前還隻是當個比喻來說說,不過當北海軍的大炮走上戰場後,一切就成了真的。
眼下駐守在這裡的,是從張家口來的五千綠營,陣地上除了有三千鳥銃兵,還有大量的衝天炮、二將軍炮和少量的神功將軍炮。
阿桂也知道想用這些炮打北海軍,純粹是癡心妄想;可為了給手下兵將壯膽,也算聊勝於無。好在雙方接戰這些天來,北海軍並未炮擊這裡,而且阿桂還派出了由鑲白旗蒙古兵組成的督戰隊。可即便如此,駐紮
在這裡的清軍無不是戰戰兢兢,每天食不下咽,隻要有風吹草動便求神拜佛,生怕北海軍的炮彈落在頭上。
“換防!”
隨著綏遠將軍興肇一聲令下,來自土謝圖汗部和車臣汗部的三千多人匆匆下馬進了戰壕,替換先前的張家口綠營。讓精於騎馬作戰的喀爾喀蒙古兵進戰壕換防,無論是作為統帥的阿桂和本次領軍的興肇,之前都是這麼對兩汗部的劄薩克參領和副都統解釋的:
“爾等之前與北海賊對陣,頗有損失,故而此次出擊,爾等就負責謹守戰壕,擔當大軍接應好了。”
有了這話,兩汗部的蒙古人都還是挺高興的,覺得大軍門真是照顧我們。圖拉河一戰打下來,兩汗部的人馬損失慘重,眼下這三千人裡有一半還都是從各旗新抓的壯丁呢。真要讓他們打衝鋒,兩汗部的人自己也不願意。
“哎!馬!乾嘛把我們的馬拉走?”當三千多蒙古人進了戰壕後,一名眼尖的參領突然發現自己和手下的馬被人拖去了隊伍後麵,他當即就叫了出來。
“彆擔心,興軍門這是讓人拉到後麵去飲水喂草料的。”
一位滿洲副都統笑眯眯的解釋著,那參領聽了不疑有他,心想反正開戰後前麵有人擋著,於是便拱手謝了一聲。
此時清軍後隊裡一聲號角響起,上百名清軍從馬上下來,走過戰壕上架設的木橋,將擋在前麵的拒馬和鹿角移開,留出了數道可供兩馬通行的缺口,然後嘛......然後數萬人就原地不動了。
就當戰壕裡的蒙古人在閒暇之餘等待後方大軍發出命令,準備欣賞數萬人出動的大場麵時,就聽北麵數裡之外突然傳來了一陣轟隆隆的響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