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紙聲明,暫時壓住了沸騰的民意,卻也讓所有人的心都懸到了嗓子眼。
無數雙眼睛死死盯住了教育部的官網,等待著最終的裁決——那將是對一個三歲神童的終極審判,更是對華夏高考製度公信力的生死裁決。
氣氛凝重得幾乎能擰出水來。
在教育部戒備森嚴的保密閱卷室內,氣氛更是如同凝固的鉛塊。
厚重的防彈玻璃牆隔開了內外,冰冷的白熾燈光傾瀉而下,照在寬大的條形會議桌上。
桌麵上,攤放著李正傑所有科目的高考原始答題卡和掃描電子版。
幾位來自頂尖學府、白發蒼蒼的泰鬥級教授,以及皇室指派的兩位代表和三名公證處的專員,圍坐在桌旁。
空氣裡隻剩下紙張翻動的沙沙聲,以及偶爾響起的、帶著難以置信的抽氣聲。
語文答卷,字跡雖稚嫩,卻一筆一劃,工整得不像三歲孩童。
那篇要求結合曆史與現實、論述“青年擔當”的議論文,引經據典,從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到當代科技前沿的挑戰。
邏輯之嚴密,視野之開闊,思想之深刻,讓閱卷幾十年的語文老教授拿著放大鏡的手都在微微發抖。
“這……這立論,這思辨……真是三歲孩子寫的?”他摘下老花鏡,揉了揉發澀的眼睛,聲音乾澀。
數學答卷,步驟清晰得如同印刷體。
最後那道公認的“壓軸題”,融合了空間解析幾何與高階導數求極值的複合難題,其解題思路之精妙、跳步之大膽卻又在關鍵處嚴謹地補充了旁注說明)。
讓旁邊專攻數學的老院士看得眼中精光爆射,忍不住用手指在桌麵上無意識地劃著那些精妙的公式,嘴裡喃喃自語:“天才…不,是妖孽!這思路…太漂亮了!”
理綜卷麵更是乾淨利落,物理大題對複雜電磁感應過程的動態分析。
化學有機推斷中幾個極其隱蔽的陷阱被輕鬆繞過,生物遺傳圖譜的推導快得驚人……
教授們交換著眼神,那裡麵除了震撼,隻剩下一種麵對非人智慧的茫然。
然而,當複核進行到英語科目的選擇題部分時,一直沉默地坐在角落、負責監督的皇室代表——一位氣質沉穩的中年女士,目光銳利地掃過屏幕上放大的電子答卷。
她纖細的手指忽然在觸摸屏上一頓,準確地指向了閱讀理解部分的一個小題。
“等等,”她的聲音不高,卻清晰地穿透了閱卷室的寂靜,“各位專家請看,c篇閱讀,第32題。”
所有人的目光瞬間聚焦過去。
屏幕上清晰地顯示著那道題。
而在李正傑的答題卡上,對應的題號下,赫然塗黑的是——c。
負責英語複核的教授立刻調出標準答案和原文。
僅僅幾秒鐘的對照,他的臉色就變得極其古怪,混合著巨大的困惑和一絲荒謬。
“這……”他抬起頭,看向在座的眾人,聲音帶著難以置信的沙啞,“原文主旨清晰,作者通過數據和案例,客觀分析了一種新興的社會現象及其成因。
並未帶有明顯的批判傾向。正確答案,毫無疑問是b。”他頓了頓,艱難地補充道,“李正傑殿下……選錯了。”
選錯了?
一個在數學上能隨手勾勒黎曼猜想草圖、在語文上寫出思想深邃議論文的三歲神童,會在這樣一道難度中等、指向明確的英語閱讀題上……翻車?
這個結論比滿分本身更讓人難以接受!
巨大的荒謬感瞬間攫住了在場的每一個人。這絕不可能是知識盲區!
更不可能是失誤!唯一的解釋……他是故意的?
為什麼要故意錯一道題?這個疑問如同藤蔓,瞬間纏繞上所有人的心臟。
閱卷室內死一般的寂靜被電話鈴聲打破。是直連皇室新聞辦公室的專線。
那位氣質沉穩的皇室代表迅速接起,聽筒裡傳來簡短急促的彙報。她聽著,臉上沒有任何表情變化,隻是眼神深處掠過一絲極淡的、了然的微光。
難道是,題目錯了?!
巨大的震驚,波濤洶湧般席卷而來!
喜歡研發核聚變?過年回村單開族譜!請大家收藏:()研發核聚變?過年回村單開族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