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日後這個種群的數量繼續拔得頭籌,名字就徹底定下來好了。
然而,隨著采樣距離越來越遠,每日往返耗時劇增,效率大打折扣。
兄弟倆第三天帶回的樣本箱中,大半都是“華夏凱貝”。
當晚,宋星瀾在全麵分析數據後,提出了一個大膽建議:“我們不如遷移營地吧。”
他指著全息地圖上三千裡外的一個光點,那是費利克斯標記的、最遠的一處“華夏凱貝”種群坐標。
“這裡休眠期成貝密度最高。我們遷過去,我可以就地深入研究,你們也能以此為新起點,繼續向更遠處勘探,節省往返時間。”
“我是沒關係啦,全聽學長的!”加布裡埃爾對自己的團體定位,擁有清晰的認知。
“星瀾,你是有了新計劃?”費利克斯頓了頓,則敏銳地問道。
“嗯。”宋星瀾點頭。
凱貝相關的大量重複檢測工作已交由小諾自動化完成,他得以抽身好好想想接下來的考察行程。
距離“遠星號”返航,也就兩天的時間。
宋星瀾意識到,僅靠一周考察,然後帶走少量樣本,或後續靠成本高昂的鮮活運輸,對於華夏星龐大的凱貝儲量而言,堪比星際版“愚公移貝”,又性價比極低。
更彆說受聯邦對入侵物種的嚴格運輸限製掣肘,他必須找到一種方法,能將大量凱貝轉化為高價值、易儲存、便運輸的產品。
在發現“華夏凱貝”這個規模驚人的完美原料種群後,宋星瀾悟了。
他一下子就想到了老家的蠔油。
呃,不是勾兌的那種市售蠔油。
據說,老鐘家傳統的蠔油熬製工藝,原料損耗比就高達數十比一,2000斤生蠔僅能濃縮出150180斤左右的蠔油。
宋星瀾飛速計算著,發現於他而言,傳統工藝不再是令人頭疼的缺點,反而搖身一變,成了一種巨大優勢。
極高的損耗率,意味著可以大規模、高效率地消耗掉這似乎取之不儘的凱貝資源。
完美契合了宋星瀾眼下最迫切的需求:在有限的考察時間和飛船運力內,最大化地將這華夏星的凱貝價值“濃縮”帶走。
每一滴最終熬製出的“星際蠔油”,都是成千上萬隻凱貝風味的極致凝聚,是效率最高的價值提取方式!
更彆說,“華夏凱貝”本身富含的各種氨基酸和豐富的呈味核苷酸,正是構成鮮味的核心物質。
謔,這不就是熬製鮮味調味品的頂級原料嗎?!
熬製提純後的高度濃縮凱貝油,隻需要進行簡單的殺菌和密封封裝,就能長期穩定保存,易於運輸,完全不受鮮活凱貝那苛刻的保存和運輸條件限製。
最後,工業化生產才能實現風味的標準化啊。
宋星瀾覺得,無論“華夏凱貝”的原料個體間即便存在細微差異,最終都能通過調配和工藝,變成味道統一、品質穩定的商品。
這也是在為華夏星未來的大規模商業化鋪平道路呢。
相比原來的攜帶鮮活凱貝的方案,製成“高度濃縮凱貝油”才是當下的最優解。
喜歡我在星際當豆腐西施請大家收藏:()我在星際當豆腐西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