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存第一
張飛欲自殺謝罪,劉備上前攔住,並借古人之言: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古人之言,並不代表全部正確。儘信書,則不如無書)。勸解張飛。
袁術派人許呂布重利,令呂布攻打劉備等人,劉備得知,提前撤離。
袁術以呂布未除掉劉備為由,不給呂布許下的重利,布怒罵袁術失信,欲起兵伐之。
陳宮建議:將劉備請回小沛,為呂布所用。
劉備被袁術劫寨,折兵大半,呂布來使說明來意,劉備大喜。
關、張皆認為呂布不可信,劉備卻欣喜信之(好了傷疤忘了疼,活該倒黴!吃一塹,長一智,方是成長),遂來到徐州。
布恐劉備疑惑,先令人送還家眷(以利相贈,顯誠意之通用方法),甘、麋二夫人見劉備,具說呂布令兵把定宅門,諸人不得入,又常使侍妾送物,未嘗有缺(敵我不分之人,當斬)。
劉備入城謝呂布,張飛不肯隨往,先奉二嫂往小沛去了。
劉備入見呂布拜謝,呂布假意將徐州讓還劉備,劉備力辭,還屯小沛住紮。
關、張心中不忿,劉備表示:屈身守分,以待天時,不可與命爭也(形勢不利,待時而動,良策也)。
自此兩家和好。
二、根基奠定
孫策自父喪之後,退居江南,禮賢下士,移母並家屬居於曲阿,自己卻投袁術。
孫策屢立戰功,袁術很是欣賞。
孫策得勝,袁術宴請後,歸營寨,孫策見術席間相待之禮甚傲,心中鬱悶。
孫堅舊從事官朱治向孫策建議:向袁術借兵往江東,假名救吳景,實圖大業(欲成大事者,豈可久居人下)。
汝南細陽人呂範聽聞,願帶手下追隨孫策(創業之初,建大功之時也)。
孫策想以策父留下傳國玉璽,以為質當,向袁術借兵。
呂範表示讚同(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以對己無用之物,換己急需之物,可也),孫策依計而行。
袁術表麵上說不為要玉璽,還是同意以玉璽為質借兵給了孫策(說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做什麼)。
策拜謝,遂引軍馬,帶領朱治、呂範、舊將程普、黃蓋、韓當等,擇日起兵,途中,孫策遇見周瑜(傳言:周瑜原在袁術處,因見袁術無大能,方離袁術)。
周瑜當即表示:願施犬馬之力,共圖大事,並舉薦江東二張,策喜,即便令人齎禮往聘,俱辭不至。
策親到二張家(貨賣與識家,人才更不可賤賣),力聘之,二人許允。
劉繇得知孫策兵至,與眾人商議對策,太史慈主動請戰。
劉繇以慈太年輕為由,不允(主動請纓者,不可滅其銳氣)。
張英領兵至牛渚,因蔣欣、周泰的偷襲,敗於孫策,策大喜,二人用為軍前校尉。
繇自領兵於神亭嶺南下營,孫策於嶺北下營。
孫策披掛綽槍上馬,引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等共十三騎,出寨上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