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披掛上馬,綽槍出營,大叫有膽氣者,隨慈出戰,諸將不動,惟有一小將見太史慈勇猛,挺身相助(識英雄,重英雄,亦為英雄也),眾將皆笑(從眾之人,必是凡夫俗子之輩)。
太史慈見孫策方人多(一個好漢三個幫,人多好辦事兒),打算引孫策到沒人處,下手。
太史慈與孫策單打獨鬥不分勝負,後雙方大軍來到,方才休戰。
周瑜偷襲曲阿,太史慈跟著劉繇退軍。
長史張昭建議:趁機劫營(趁火打劫,事半功倍)。
孫策依計而行,劉繇軍兵大敗,眾皆四紛五落。
太史慈獨力難當,引十數騎連夜投涇縣去了。
劉繇會合笮融去取牛渚,孫策大怒,自提大軍竟奔牛渚。
孫策挾死一將,喝死一將:自此人皆呼孫策為“小霸王”(“小霸王”的由來)。
當日劉繇兵大敗,人馬大半降策,劉繇與笮融走豫章投劉表去了。
孫策還兵複攻秣陵,親到城壕邊,招諭薛禮投降,城上暗放一冷箭,正中孫策左腿,策令軍中詐稱主將中箭身死。
薛禮聽知孫策已死,連夜起城內之軍,與驍將張英、陳橫殺出城來追之,伏兵四起,孫策當先出馬,眾軍皆驚,拜於地下(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方有奇效)。
孫策軍生擒太史慈,解投大寨,策親自出營喝散士卒,自釋太史慈縛,將自己錦袍衣之,請入寨中,好言相勸。
慈見策待之甚厚,遂請降(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太史慈願召集舊部來降孫策,孫策深信不疑(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太史慈引一千餘眾到寨,孫策大喜。
眾皆服策之知人,孫策下江東,安民恤眾。
孫策軍所到之處,人民皆悅,攜牛酒到寨勞軍,策以金帛答之(禮尚往來,交往之道也)。
白虎料敵不過孫策,棄城而走(打不過,跑)。
白虎奔餘杭,於路劫掠,被土人淩操領鄉人殺敗(逃命之際,重在隱匿行蹤,保存實力),望會稽而走。
會稽太守王朗,欲引兵救白虎。
會稽餘姚人虞翻建議:孫策用仁義之師,白虎乃暴虐之眾,還宜擒白虎以獻孫策(識時務者為俊傑;助紂為虐者,自尋死路也)。
周瑜與程普引軍刺斜殺來,前後夾攻,王朗寡不敵眾,與白虎、周聽殺條血路,走入城中,拽起吊橋,堅閉城門。
孫策用計引出王朗等人,王朗聽知前軍已敗,不敢入城,引部下奔海隅去了。
孫策複回大軍,乘勢取了城池,安定人民,江南皆平。
三、心窄之人難成大事
孫策分撥將士,守把各處隘口,一麵寫表申奏朝廷,一麵結交曹操(亂世之中行事,當敬實權之人),一麵使人致書與袁術取玉璽。
袁術暗有稱帝之心,乃回書推托不還,袁術欲攻打孫策,長史楊大將建議:先伐劉備,以報前日無故相攻之恨,然後圖取孫策未遲,獻一計擒拿劉備。
預知所獻何計,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