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外寬內忌,所任多親戚,操外簡內明,用人惟才,此度勝也;
紹多謀少決,操得策輒行,此謀勝也;
紹專收名譽,操以至誠待人,此德勝也;
紹恤近忽遠,操慮無不周,此仁勝也;
紹聽讒惑亂,操浸潤不行,此明勝也;
紹是非混淆,操法度嚴明,此文勝也;
紹好為虛勢,不知兵要,操以少克眾,用兵如神,此武勝也。
操有此十勝,於以敗紹無難矣。(一虛一實,亂世之中,實乾必勝)
曹操大喜,郭嘉進而建議:先取呂布,掃除東南,然後圖紹。否則操攻紹,布必乘虛來犯許都,為害不淺(心腹大患,宜早除之。決戰之際,後院起火乃大忌)。
操然嘉言,遂議東征呂布。
荀彧建議:先使人往約劉備,待備回報,方可動兵(謀定而後動,因時而動)。
操從之,一麵發書與劉備,一麵厚遣紹使,大肆封賞袁紹,並寫書信答應幫助袁紹。
紹得書大喜,便進兵攻公孫瓚。
四、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呂布在徐州,每當賓客宴會之際,陳珪父子必盛稱布德(無故獻殷勤,非奸即盜),陳宮不悅,提醒呂布提防陳珪父子。
呂布大怒,認為陳宮是無端獻饞(忠奸不分,善惡難辨,此人當遠離!否則,他人惡果,自受累)。
宮意欲棄布他往,又恐被人嗤笑(為他人言語而活者,傀儡也)。
宮見一可疑使者,引從騎趕上並進行詢問,那使者知是呂布部下,慌不能答(做賊心虛,天道使然)。
陳宮令人搜身,得劉備回答曹操密書一封,宮連人與書,拿見呂布。
呂布問明情況後,將使者斬首(兩軍交戰不斬來使,正義之師,不可擅殺)。
呂布派兵遣將分彆:東取山東兗州諸郡;取沛城,攻劉備;西取汝、潁。
張遼引兵攻打沛城西門,雲長在城上正言感之,張遼低頭不語。
雲長知遼有忠義之氣(觀其言語,知其內心。從心出發,事宜成也),不以惡言相加,亦不出戰。
遼引兵退至東門,張飛便出迎戰,關公向張飛言明張遼為人,飛隻令士卒堅守城門,更不出戰。
五、狠人也
簡雍奉劉備之命至許都見曹操,向曹操求援。
曹操擔心劉表、張繡背後偷襲,荀攸和郭嘉均建議:乘呂布初叛,眾心未附,疾往擊之(將罪惡消滅在搖籃裡,智也)。
操從其言,發兵攻打呂布。
夏侯惇引軍與高順軍交戰,高順抵敵不住,敗下陣來。
惇縱馬追趕,曹性暗地拈弓搭箭,一箭正中夏侯惇左目。
惇急用手拔箭,不想連眼珠撥出,遂納於口內啖之,複挺槍縱馬,直取曹性。
性不及提防,死於馬下(生死較量,狠絕者必勝)。
夏侯惇既殺曹性,縱馬便回,高順從背後趕來,麾軍齊上,曹兵大敗(團隊勝負,氣勢為先)。
夏侯淵救護其兄而走,高順得勝,引軍回擊劉備。
布與張遼、高順分兵三路,來攻劉備、關、張三寨。
預知劉備勝負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