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稟明:瓚與紹戰不利,築城圍圈,圈上建樓,積粟三十萬以自守(作繭自縛!閉門造車,自欺欺人也)。戰士出入不息,或有被紹圍者,眾請救之。公孫瓚不肯救(見死不救者,必被孤)。袁紹兵來,多有降者。瓚勢孤,使人持書赴許都求救,為紹軍所獲(消息安全,至關重要,收、發、傳遞定要悉知!)。瓚遺書張燕,下書人被袁紹擒住。袁紹將計就計誘出公孫瓚(生死大事,豈可不慎),伏兵四起,軍馬折其大半。瓚無路可走,先殺妻子(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他人生死,豈可輕斷),然後自縊,全家都被火焚了。袁紹得了瓚軍,聲勢甚盛。紹弟袁術在淮南驕奢過度(居安思危,戒奢以儉),不恤軍民,眾皆背反(人心乃眾人向背的風向標)。術使人歸帝號於袁紹,紹欲取玉璽,術約親自送至(保命符,親管為要)。若二人協力,急難收複,乞曹操作急圖之。
劉備聞公孫瓚已死,不勝傷感,又不知趙子龍下落,放心不下。
劉備想借此機會脫身(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遂起身對操請命:請一軍就半路截擊袁術。
操欣然答應,劉備麵奏君,操令劉備總督五萬人馬,又差朱靈、路昭二人同行。
劉備辭帝,帝泣送之。
劉備到寓,星夜收拾軍器鞍馬,掛了將軍印,催促便行(機會稍縱即逝,速促其成,方不致錯失良機)。
董承趕出十裡長亭來送,劉備寬慰董承後,二人分彆。
劉備如魚入大海、鳥上青霄,命關、張催朱靈、路昭軍馬速行。
郭嘉、程昱知曹操已遣劉備進兵徐州,慌向曹操了解詳情,曹操據實以告。
程昱、郭嘉均建議:曹操縱不殺備,亦不當使之去。古人雲:一日縱敵,萬世之患(放虎歸山,貽害無窮)。
操然其言,遂令許褚將兵五百前往,務要追劉備轉來(下達命令時,定要將要點及可能情況考慮清楚,表達明確)。
許褚應諾而去。
劉備正行之間,曹兵追至,遂下了營寨,令關、張各執軍器,立於兩邊。
許褚至,見嚴兵整甲,乃下馬入營見劉備。
許褚說明來意,劉備巧言騙許褚回去。
許褚尋思:曹操與劉備一向交好,現在曹操不曾教褚來廝殺,隻得將劉備之言語回覆,另候裁奪便了。(以情代令,執行命令之大忌)
許褚遂辭了劉備,領兵而回,回見曹操,備述劉備之言,操猶豫未決(猶豫未決,處大事之禁忌)。
程昱、郭嘉均稱:備不肯回兵,可知其心變矣。
操不信,遂不複追劉備。
四、大寶易主
馬騰見劉備已去,邊報又急,亦回西涼州去了。
劉備兵至徐州,刺史車胄出迎,公宴畢,孫乾、糜竺等都來參見。
劉備一麵回家探視老小(長期與家人分離,終是大患),一麵差人探聽袁術。
劉備知袁術將至,乃引關、張、朱靈、路昭五萬軍出,張飛刺紀靈於馬下,敗軍奔走。袁術自引軍來鬥,劉備殺得術軍屍橫遍野,血流成渠,兵卒逃亡,不可勝計。
袁術隻得住於江亭,止有一千餘眾,皆老弱之輩,糧食儘絕,多有餓死者。
術嫌飯粗,不能下咽,乃命庖人取蜜水止渴(生死之際,仍不忘奢侈者,當死也)。
庖人稱:止有血水,沒有蜜水!術吐血鬥餘而死。
侄袁胤將靈柩及妻子奔廬江來,被徐璆儘殺之。
璆奪得玉璽,赴許都獻於曹操,操大喜,封徐璆為高陵太守。
五、失而複得
劉備知袁術已喪,一麵寫表申奏朝廷,書呈曹操,令朱靈、路昭回許都,留下軍馬保守
徐州;一麵親自出城,招諭流散人民複業。
朱靈、路昭回許都見曹操,操本欲斬二人,荀彧勸諫下,操乃赦之。
彧獻計:可寫書與車胄就內圖之。
操從彧計,暗使來見車胄,傳曹操鈞旨。
胄隨即請陳登商議此事,登獻計暗算劉備(虛與委蛇,無決斷時之良策也),胄從之。
陳登回見父陳珪,言其事(一人計短,二人計長,與人商議,可補不足)。
珪命登先往報知劉備,登領父命,飛馬去報,正迎著關、張,報說其事。
張飛聽得,便要去廝殺(憑一時之勇,硬闖圈套,匹夫也),雲長阻止了張飛,想出計謀:乘夜扮作曹軍到徐州,引車胄出迎,襲而殺之(智取,方是為將之道也)。
飛然羽言,當夜三更,關羽等冒充曹操差來張文遠的人馬。
車胄回應:黑夜難以分辨,天明了相見。(身份難辨之時,查看憑證即可!無憑證或提供不出憑證,當以偽者視之)
關羽等稱:隻恐劉備知道,疾快開門!車胄猶豫未定,城外一片聲叫開門。
車胄隻得披掛上馬,引一千軍出城,雲長趕來,手起一刀,砍於馬下,割下首級提回,諸軍倒戈投降,軍民皆安。
雲長將胄頭去迎劉備,具言車胄欲害之事,今已斬首。
劉備大驚,恐怕曹操問罪(生逢亂世,豈可懼敵),雲長表示願和張飛一起迎擊曹操之軍。
劉備懊悔不已,遂入徐州,劉備到府,尋張飛,飛已將車胄全家殺儘。
劉備又怕殺了曹操心腹之人,曹操不肯罷休(身為首領,前怕狼後怕虎,不足服眾也)。陳登表示有一計,可退曹操。
預知陳登說出甚計來,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