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回 天意難測 第二十五回 降漢 高光_學三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學三國 > 第二十四回 天意難測 第二十五回 降漢 高光

第二十四回 天意難測 第二十五回 降漢 高光(1 / 2)

第二十四回天意難測

一、嚴控大內

曹操見了衣帶詔,與眾謀士商議,欲廢卻獻帝,更擇有德者立之。

程昱建議:曹操所以能威震四方,號令天下者,以奉漢家名號故也(大勢未變,立身之本不可輕棄),今諸侯未平,遽行廢立之事,必起兵端矣。

操乃止,隻將董承等五人,並其全家老小,押送各門處斬。

曹操帶劍入宮,來弑董貴妃。

貴妃乃董承之妹,已懷孕五月。

曹操帶劍入宮,麵有怒容,帝大驚失色。

操提及破指修詔之事,帝不能答,操叱武士擒董妃至。

帝請求曹操看在董妃有五月身孕的份兒上,希望曹操可憐董妃。

操堅決不允,董妃泣乞全屍而死,操令取白練至麵前。

帝泣對妃言:妃於九泉之下,勿怨朕躬(敢作敢當,大丈夫!不敢承擔責任,隻能是懦夫,不折不扣的廢物)!

言訖,淚下如雨,伏後亦大哭。

操怒,叱武士牽出,勒死於宮門之外。

操諭監宮官:今後但有外戚宗族,不奉曹操之旨,輒入宮門者,斬,守禦不嚴,與同罪(亡羊補牢,猶未晚矣)。

又撥心腹人三千充禦林軍,令曹洪統領,以為防察(所有成大事的人,皆多管齊下)。

二、求人不如求己

操對程昱言:今董承等雖誅,尚有馬騰、劉備,亦在此數,不可不除(斬草除根——除惡務儘)。

昱答:馬騰屯軍西涼,未可輕取,當以書慰勞,誘入京師,圖之可也(欲擒故縱,請君入甕)。劉備現在徐州,分布掎角之勢,亦不可輕敵。況今袁紹屯兵官渡,常有圖許都之心。操一旦東征,劉備勢必求救於紹。紹乘虛來襲,何以當之?

操則認為備乃人傑也,今若不擊,待備羽翼既成,急難圖矣;袁紹雖強,事多懷疑不決,不足憂。

操又問郭嘉:操欲東征劉備,奈何有袁紹之憂?

嘉認為:紹性遲而多疑,紹謀士各相妒忌,不足憂也。劉備新整軍兵,眾心未服,曹操引兵東征,一戰可定矣。

操大喜,言明:正合吾意。(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曹操起大軍下徐州,孫乾得知後先往下邳報知關公,隨至小沛報知劉備。

劉備修書一封,遣孫乾至河北向袁紹求援。

乾先見田豐,豐即引孫乾入見紹,呈上書信。

袁紹因幼子患疥瘡,命已垂絕,不關心他事(兒女情長,英雄氣短)。

豐建議:曹操東征劉劉備,許昌空虛,乘虛而入。

紹仍以幼子之事拒之(成大事者,豈能受困於兒女情長),遂決意不肯發兵,並對孫乾表明:如果劉備不如意,可來相投,紹自有相助之處。

田豐以杖擊地,跌足長歎而出。

孫乾見紹不肯發兵,隻得星夜回小沛見劉備,具說此事。

劉備大驚,張飛獻計:乘曹兵初至,先去劫寨,可破曹操。

劉備從飛言,分兵劫寨。

三、“得人心”的偽君子

曹操引軍往小沛來,正行間,狂風驟至,將一麵牙旗吹折(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操由此得知今夜劉備必來劫寨,遂分兵九隊,隻留一隊向前虛紮營寨,餘眾八麵埋伏。

是夜,劉備在左,張飛在右,分兵兩隊進發,隻留孫乾守小沛。

張飛知中計,急出寨外。

八處軍馬殺來,張飛左衝右突,前遮後當,所領軍兵原是曹操手下舊軍,見事勢已急,儘皆投降去了(人都言,劉備最得人心!然大勢麵前,仍然反叛。公道不在人心,是非在乎實力,更為貼切)。

飛殺條血路突圍而走,隻有數十騎跟定,尋思無路,隻得望芒碭山而去。

劉備引軍劫寨,突圍而走,夏侯淵從後趕來。

劉備回顧,止有三十餘騎跟隨,早望見小沛城中火起,隻得棄了小沛,欲投徐州、下邳,又見曹軍截住去路。

劉備遂望青州路而走,正逢李典攔住,劉備匹馬落荒,望北而逃(每每遇大難,棄眾而走,最得人心,奇哉!),李典擄將從騎去了。

劉備匹馬投青州,譚素敬劉備,即便開門相迎,細問其故。

劉備言兵敗,相投之意。

譚一麵發書報袁紹;一麵差本州人馬護送劉備。

至平原界口,袁紹親自引眾出鄴郡三十裡迎接劉備。

劉備拜謝,紹忙答禮並表示:今幸得相見,大慰平生渴想之思。

劉備表示:久欲投於袁紹門下,奈機緣未遇,今為曹操所攻,妻子俱陷,想袁紹容納四方之士,故不避羞慚,徑來相投,望乞收錄,誓當圖報(先生存,後發展)。

紹大喜,相待甚厚,同居冀州。

四、欲收關羽

曹操當夜取了小沛,隨即進兵攻徐州,糜竺、簡雍守把不住,隻得棄城而走,陳登獻了徐州。

曹操大軍入城,安民已畢,隨喚眾謀士議取下邳。

荀彧建議:速取關羽。

操素愛雲長武藝人才,欲得之,以為己用,想令人說之使降。

郭嘉擔心:雲長義氣深重,必不肯降,若使人說之,恐被羽害。

張遼主動請纓:遼與關公有一麵之交,願往說之。

程昱獻計:使關羽進退無路,然後用文遠說之,關羽必歸曹操矣。

預知昱計若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二十五回降漢高光

一、降漢不降曹

程昱獻計:差劉備手下投降之兵,入下邳,見關公,隻說是逃回的,伏於城中為內應;引關公出戰,詐敗佯輸,誘入他處,以精兵截羽歸路,然後說之可也(裡應外合,內外夾擊,好漢難敵四手)。

操聽昱謀,依計而行。

夏侯惇為先鋒,領兵搦戰,關公不出,惇即使人於城下辱罵(激將之法,誘敵之良策)。

關公大怒,引人馬出城,與夏侯惇交戰,惇詐敗,關公約趕二十裡,恐下邳有失,提兵便回。

兩隊軍截住去路,關公奪路而走,兩邊伏兵排下硬弩百張,箭如飛蝗。

關公不得過,戰至日晚,無路可歸,隻得到一座土山(居高臨下,攻守皆宜),引兵屯於山頭,權且少歇。

曹兵團團將土山圍住,關公於山上遙望下邳城中火光衝天。

那詐降兵卒偷開城門,曹操自提大軍殺入城中,隻教舉火以惑關公之心。

關公見下邳火起,連夜幾番衝下山來,皆被亂箭射回,捱到天曉,再欲整頓下山衝突,張遼來見。

張遼棄刀下馬,與關公敘禮畢,坐於山頂。

張遼言明關公若死有三罪:劉備與關羽結義之時,誓同生死;今備方敗,而羽即戰死,倘備複出,欲求羽相助,而不可複得,豈不負當年之盟誓乎?其罪一也。劉備以家眷付托於羽,羽今戰死,二夫人無所依賴,負卻備依托之重。其罪二也。羽武藝超群,兼通經史,不思共備匡扶漢室,徒欲赴湯蹈火,以成匹夫之勇,安得為義?其罪三也(遇事要多角度考量,要懂得換位思考,要將心比心,體會對方的感觸。做人,要有高度,要有寬度,要大度,路才會寬)。

關公沉吟後向張遼問主意,遼分析:今四麵皆操兵,關公若不降,則必死;徒死無益,不若且降操;卻打聽劉備音信,如知何處,即往投之。一者可以保二夫人,二者不背桃園之約,三者可留有用之身:有此三便,羽宜詳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誘之以利,繩之以法)。

關公提出三項約定,若曹操能從,羽即當卸甲;如曹操不允,羽寧受三罪而死。

關公言明三項約定:一者,今隻降漢帝,不降曹操;二者,二嫂處請給皇叔俸祿養贍,一應上下人等,皆不許到門;三者,但知劉皇叔去向,不管千裡萬裡,便當辭去:三者缺一,斷不肯降。

張遼應諾,回見曹操(擅自做主,職場大忌也),先說降漢不降曹之事。

操認為:操為漢相,漢即操,此可從之(做事要頭腦清醒,不為假象所惑)。

遼又講第二項約定:二夫人欲請皇叔俸給,並上下人等不許到門。

操認為:於皇叔俸內,更加倍與之,至於嚴禁內外,乃是家法,也可以答應(不以小利害大利,不以小局害大局)。

遼又講第三項約定:但知劉備信息,雖遠必往。

操搖首,不願同意。

遼認為:劉備待雲長不過恩厚耳,曹操更施厚恩以結羽心,何憂雲長之不服也?(禮義成君子,君子未必須禮義,名利治小人,小人不可無名利)

操聽從張遼之言,願從關羽三項約定。

張遼再往山上回報關公,關公請曹操退軍,容羽入城見二嫂,告知其事,然後投降。

張遼再回,以此言報曹操,操即傳令,退軍。


最新小说: 鐵血大明從衙役開始 鬥破:練假成真,開局厄難毒體 循環熱戀 火影:鳴人的宇智波女友過於傲嬌 周子心經 星火之焰 盜墓筆記之青銅輪回 末日天災:從超市開始崛起 龍劍主 渣夫另有心頭寶,我帶乖崽嫁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