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國寺乃漢明帝禦前香火院,本寺有僧三十餘人。
內有一僧,是關公同鄉人,法名普淨。
普淨已知喜意,向前與關公攀交情,卞喜恐有走泄,嗬斥普淨不可多言。
關公勸解,表示願意與普淨多加交談,普淨請關公方丈待茶。
關公讓先向二位夫人獻茶,普淨教取茶先奉夫人,然後請關公入方丈。
普淨以手舉所佩戒刀,以目視關公,公會意,命左右持刀緊隨。
卞喜請關公於法堂筵席,關公直問:卞君請關某,是好意,還是歹意(一語中的,光明磊落真君子)?
卞喜未及回言,關公早望見壁衣中有刀斧手,乃大喝卞喜。
卞喜知事泄,左右方欲動手,皆被關公拔劍砍之。
卞喜下堂繞廊而走,關公棄劍執大刀來趕,一刀劈卞喜為兩段。
有軍人圍住二嫂,見關公來,四下奔走。
普淨自知此處難容,收拾衣缽,亦往他處雲遊也。
關公稱謝,護送車仗,往滎陽進發。
滎陽太守王植,與韓福是兩親家,聞得關公殺了韓福,商議欲暗害關公,待關公到時,王植出關,喜笑相迎(有口蜜腹劍者,但也有口劍腹蜜者)。
關公訴說尋兄之事,植建議入城,館驛中暫歇一宵,來日登途。
關公見王植意甚殷勤,遂請二嫂入城。
王植請關公赴宴,關公辭不往,植使人送筵席至館驛。
關公於路辛苦,請二嫂晚膳畢,就正房歇定,令從者各自安歇,關公亦解甲憩息。
王植密命從事胡班:今晚點一千軍圍住館驛,一人一個火把,待三更時分,一齊放火,不問是誰,儘皆燒死!
胡班領命,便點起軍士,密將乾柴引火之物,搬於館驛門首,約時舉事。
胡班久聞關雲長之名,試往窺之。
胡班潛至廳前,見關公左手綽髯,於燈下憑幾看書。
班見了,驚動關公,公問何人,胡班據實已告。
關公確認班為許都城外胡華之子(若胡班不來,關公記得書信之事乎?),關公喚從者於行李中取書付班。
班看畢,遂密告:王植心懷不仁,欲害關羽,暗令人四麵圍住館驛,約於三更放火。
胡班建議:班先去開了城門,關羽急收拾出城。
關公急來到城邊,隻見城門已開,關公催車仗急急出城,胡班還去放火。
關公行不到數裡,王植帶人馬趕來,王植徑奔關公,被關公攔腰一刀,砍為兩段。
關公催車仗速行,於路感胡班不已(胡班生死,可在關公心中?)。
行至滑州界首,劉延引數十騎,出郭而迎。
關公套交情欲向太守借船隻,延不敢應付。
關公知劉延無用之人,遂自催車仗前進。
到黃河渡口,秦琪引軍出問關公是何人?
關公自稱漢壽亭侯(傳言關羽高傲自負,得侯位而不舍,傳言不虛)。
琪問關公欲何往?關公言明:欲投河北去尋兄長劉備。
琪又向關公要曹操公文,關公竟言明:羽不受曹操節製,不需要公文(投敵之人,牛在何處)!
琪奉夏侯將軍將令,守把關隘,不讓關公過去!
關公大罵秦琪,秦琪大怒,直取關公(不自知者自負,不自省者自傲,不自律者自滿,皆致命也)。二馬相交,隻一合,關公刀起,秦琪頭落。
關公令餘下眾人速備船隻,送羽渡河,軍士急撐舟傍岸(打的贏就打,打不贏就跑——保命秘訣)。
關公請二嫂上船渡河,渡過黃河,便是袁紹地方。
關公於馬上自歎:羽非欲沿途殺人,奈事不得已也,曹操知之,必以羽為負恩之人矣(人生未許全無事,世態何須太認真)。
四、因勢而變
孫乾向關公介紹:劉辟、龔都自關公回兵之後,複奪了汝南,遣孫乾往河北結好袁紹,請劉備同謀破曹之計。不想河北將士,各相妒忌。田豐尚囚獄中;沮授黜退不用;審配、郭圖各自爭權;袁紹多疑,主持不定。孫乾與劉皇叔商議,先求脫身之計。今皇叔已往汝南會合劉辟去了,恐關羽不知,反到袁紹處,或為所害,孫乾特於路迎接關羽。建議關羽速往汝南與皇叔相會(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製,強者乘勢而進)。
關公教孫乾拜見夫人,夫人問其動靜,孫乾詳言袁紹二次欲斬皇叔,今幸脫身往汝南去了,夫人可與雲長到此相會。
關公依言,不投河北去,徑取汝南來,正行之間,夏侯惇領一彪人馬趕來。
預知關公怎生脫身,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