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遠賢臣近小人
袁紹興兵,望官渡進發,曹操起軍,前往迎敵,留荀彧守許都。
紹兵臨發,田豐從獄中上書(識時務者為俊傑,通機變者為英豪):今宜靜守以待天時,妄興大兵不利。
逢紀拍馬屁:袁紹興仁義之師,田豐乃不祥之語(逢迎拍馬之言,不足信)!
紹欲斬田豐,眾官告免。
紹恨稱:待破了曹操,明正田豐之罪(民意不可欺,民意不可違)!
袁軍行至陽武,下定寨柵。
沮授分析:袁軍雖眾,而勇猛不及曹軍;曹軍雖精,而糧草不如袁軍。曹軍無糧,利在急戰;袁軍有糧,宜且緩守。若能曠以日月,則曹軍不戰自敗矣。
紹怒,不聽沮授之言(無自知之明則無敬人之心,缺責已之勇則無容人之胸)!
令左右:將沮授鎖禁軍中,待破曹之後,與田豐一體治罪!
曹軍新到官渡,聞袁軍皆懼。
荀攸分析:紹軍雖多,不足懼也。曹軍俱精銳之士,無不以一當十。但利在急戰,若遷延日月,糧草不敷,事可憂矣。
操從攸言,遂傳令軍將鼓噪而進,紹軍來迎,兩邊排成陣勢。
曹軍大敗,儘退至官渡。
二、鹵水點豆腐
袁紹移軍逼近官渡下寨。
審配獻計:就曹操寨前築起土山,令軍人下視寨中放箭。
紹從之,曹營內見袁軍堆築土山,欲待出去衝突,被審配弓弩手當住咽喉要路,不能前進。
十日之內,築成土山五十餘座,分撥弓弩手於其上射箭,曹軍大懼,皆頂著遮箭牌守禦。
劉曄獻計:作發石車以破之。操令曄進車式,連夜造發石車數百乘,分布營牆內,正對著土山上雲梯。
候弓箭手射箭時,營內一齊拽動石車,往上亂打,人無躲處,弓箭手死者無數。
袁軍皆號其車為“霹靂車”,袁軍不敢登高射箭。
審配又獻一計:令軍人用鐵鍬暗打地道,直透曹營內,號為“掘子軍”。
曹兵望見袁軍於山後掘土坑,報知曹操。
操又問計於劉曄,曄分析:袁軍不能攻明而攻暗,發掘伏道,欲從地下透營而入耳。
曄獻計:可繞營掘長塹,則彼伏道無用也。操連夜差軍掘塹。
袁軍掘伏道到塹邊,果不能入,空費軍力。
三、失機失人
曹操守官渡,自八月起,至九月終,軍力漸乏,糧草不繼,意欲棄官渡退回許昌,遲疑未決,乃作書遣人赴許昌問荀彧。
彧以書報之,書略:以袁紹悉眾聚於官渡,欲與曹操決勝負,曹操以至弱當至強,若不能製,必為所乘:是天下之大機也。紹軍雖眾,而不能用;以曹操之神武明哲,何向而不濟!今軍實雖少,未若楚、漢在滎陽、成皋間也。曹操今畫地而守,扼其喉而使不能進,情見勢竭,必將有變(以不爭為爭的人,才能笑到最後,成為真正的贏家)。此用奇之時,斷不可失。
曹操得書大喜,令將士效力死守。
曹操得知:早晚大將韓猛運糧至軍前接濟,荀攸建議:遣一人引輕騎數千,從半路擊之,斷其糧草。
操遂差徐晃帶史渙並所部兵先出,後使張遼、許褚引兵救應。
徐晃、史渙引軍截住韓猛去路,韓猛抵當不住,撥馬回走。
徐晃催軍燒儘輜重,紹急遣張邰、高覽去截大路,正遇徐晃燒糧而回,背後張遼、許諸軍到。
兩下夾攻,殺散袁軍,四將合兵一處,回官渡寨中。
曹操大喜,重加賞勞,又分軍於寨前結營,為犄角之勢。
韓猛敗軍還營,紹大怒,欲斬韓猛,眾官勸免。
審配建議:烏巢乃屯糧之處,必得重兵守之。
袁紹令審配回鄴都監督糧草,遣大將淳於瓊部領督將眭元進、韓莒子、呂威璜、趙睿等守烏巢。
淳於瓊性剛好酒,至烏巢,終日與諸將聚飲。
曹操軍糧告竭,急發使往許昌教荀彧速辦糧草,星夜解赴軍前接濟。
使者齎書而往,被袁軍捉住,縛見謀士許攸。
許攸字子遠,少時曾與曹操為友,此時卻在袁紹處為謀士。
當下搜得使者所齎曹操催糧書信,徑來見紹建議:分一軍星夜掩襲許昌,乘此機會,兩路擊之。
紹卻認為:曹操詭計極多,此書乃誘敵之計也(識不足則多慮,智不足則多疑,度不足則多怨)。
攸表示:今若不取,後將反受曹操之害。正話間,有使者自鄴郡來,呈上審配書。
書中先說運糧事,後言許攸在冀州時,嘗濫受民間財物,且縱令子侄輩多科稅,錢糧入己,今已收攸子侄下獄矣。
紹見書大怒,認為:許攸與曹操有舊,今亦受曹操財賄,為曹操作奸細,本當斬首,今權且寄頭在項!可速退出,今後不許相見!(賞罰不明,百事不成;賞罰若明,四方可行)
許攸出,慨歎:豎子不足與謀!攸子侄已遭審配之害,攸無顏複見冀州之人乎!
遂欲拔劍自刎,左右奪劍勸許攸投曹操,於是許攸徑投曹操。
四、烏巢有失
操方解衣歇息,聞說許攸私奔到寨,大喜,跣足出迎,遙見許攸,攜手共入,操先拜於地。
曹操向許攸請教破紹之計,攸問曹操今軍糧尚有幾何?
操多次謊言以對,攸笑稱:世人言孟德奸雄不假。
操亦笑稱:兵不厭詐(事貴應機,兵不厭詐)!遂附耳低言謊稱:軍中止有此月之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