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譚見尚退軍,隨後趕來,左邊呂曠,右邊呂翔,兄弟二人截住袁潭,譚勒馬勸降二將,二將聞言,乃下馬降譚。
譚卻言:可降曹操。譚候操軍至,引二將見操。
操大喜,以女許譚為妻,即令呂曠、呂翔為媒。
譚請操攻取冀州,操遏淇水入白溝,以通糧道,然後進兵,令譚且居平原,操引軍退屯黎陽,封呂曠、呂翔為列侯,隨軍聽用。
郭圖向袁譚獻計:袁譚刻將軍印二顆,暗使人送與二呂,令作內應,待操破了袁尚,乘便圖之。
譚依言,遂刻將軍印二顆,暗送與二呂,二呂受訖,徑將印來稟曹操(一切因人而異,彆講公平,聽不懂)。
操大笑令二呂且權受之,自此曹操便有殺譚之心(會咬人的狗不會叫,會叫的狗不咬人)。
審配獻計:發檄使武安長尹楷屯毛城,通上黨運糧道;令沮授之子沮鵠守邯鄲,遙為聲援。袁尚進兵平原,急攻袁譚,先絕袁譚,然後破曹。
袁尚大喜,留審配與陳琳守冀州,使馬延、張顗二將為先鋒,連夜起兵攻打平原。
許攸自許昌來,聞尚又攻譚,建議操發兵,操遂令曹洪先進兵攻鄴,操自引一軍來攻尹楷。
楷措手不及,被許褚一刀斬於馬下,餘眾奔潰,操儘招降之,即勒兵取邯鄲。
鵠大敗,遼急取弓射之,應弦落馬,操引大軍前抵冀州,曹洪已近城下。
操令三軍繞城築起土山,又暗掘地道以攻之(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審配設計堅守,法令甚嚴,東門守將馮禮,因酒醉有誤巡警,配痛責之(治亂世,用重典)。
馮禮懷恨,潛地出城降操,操便命馮禮引三百壯士,夤夜掘地道而入。
審配自馮禮出降之後,每夜親自登城點視軍馬(亡羊補牢,猶未晚矣)。
當夜望見城外無燈火,配料定馮禮引兵從地道而入,急喚精兵運石擊突閘門,門閉,馮禮及三百壯士,皆死於土內。
操遂罷地道之計,退軍於洹水之上,以候袁尚回兵。
袁尚掣兵回救,部將馬延獻計:取小路,從西山出滏水口去劫曹營。
尚從延言,自領大軍先行,令馬延與張顗斷後。
曹操得知後,料袁尚必舉火為號,令城中接應,操分兵擊之,分撥已定。
袁尚出滏水界口,東至陽平,屯軍陽平亭,離冀州十七裡,一邊靠著滏水,城上豎起白旗,上寫“冀州百姓投降。”
操料定袁尚等人計策,教張遼、徐晃各引軍來,伏於兩邊。
操自乘馬、張麾蓋至城下,百姓才出儘,城中兵突出,操教張遼、徐晃兩路兵齊出亂殺,城中兵隻得複回。
操自飛馬趕來,城中弩箭如雨,射中操盔,險透其頂,操更衣換馬,引眾將來攻尚寨,袁尚大敗。
尚引敗兵退往西山下寨,令人催取馬延、張顗軍來。
曹操已使呂曠、呂翔去招安二將,二將隨二呂來降,操亦封為列侯。
操進兵攻打西山,先使二呂、馬延、張顗截斷袁尚糧道,尚軍大潰,勢窮力極,遣豫州刺史陰夔至操營請降。
操佯許之,連夜使張遼、徐晃去劫寨,尚儘棄印綬、節鉞、衣甲、輜重,望中山而逃。
操回軍攻冀州,許攸獻計:決漳河之水以淹之。操然攸計,先差軍於城外掘壕塹。
審配見操軍在城外掘塹,卻掘得甚淺,配暗笑:此欲決漳河之水以灌城耳,如此之淺,無用(惟一持久的競爭優勢,也許就是比你的競爭對手學習得更快的能力)!遂不為備。
當夜曹操添十倍軍士並力發掘,引漳水灌之,城中水深數尺,辛毗在城外,用槍挑袁尚印綬衣服,招安城內之人。
審配將辛毗家屋老小八十餘口,就於城上斬之(罪不及父母,禍不及妻兒),將頭擲下。辛毗號哭不已,審配之侄審榮,見辛毗家屬被害,心中懷忿,乃密寫獻門之書,射下城
來。
毗將書獻操,操先下令:如入冀州,休得殺害袁氏一門老小,軍民降者免死(前車之鑒,後車之師)。
審榮大開西門,放曹兵入,徐晃生擒審配,綁出城來。
徐晃解配見操,操勸配投降,配堅決不降!
辛毗請曹操為毗家屬報仇,配求速死!
操教牽出,臨受刑,配向北跪,引頸就刃,審配既死,操憐配忠義,命葬於城北(忠義之士、俠肝義膽,受人崇敬)。
左右勸操殺陳琳,操憐琳才(人才難得而易失,人主不可不知之),乃赦之,命為從事。
四、曹丕小介
操長子曹丕,字子桓,時年十八歲。
丕初生時,有雲氣一片,其色青紫,圓如車蓋,覆於丕室,終日不散(帝王幼時祥瑞,多為附會,不可信)。
有望氣者,密告操:此天子氣也!
丕八歲能屬文,有逸才,博古通今,善騎射,好擊劍。
操破冀州,丕先領隨身軍,徑投袁紹家,下馬拔劍而入。
有一將當之言明:曹操有命,諸人不許入紹府。
丕叱退(慈母多敗兒,慣子如殺子),提劍入後堂,見兩個婦人相抱而哭,丕向前欲殺之。
預知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