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回得心者遠勝得人者
一、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曹仁遂大起本部之兵,星夜渡河,意欲踏平新野。
單福得勝回縣,對劉備言明:曹仁必起大軍來戰。
福獻計:曹仁若儘提兵而來,樊城空虛,可乘間奪之。
劉備問計,福附耳低言(計謀貴在不知!),劉備大喜,預先準備已定。
報馬言:曹仁引大軍渡河來了。單福遂請劉備出軍迎敵。
曹仁命李典出陣,與趙雲交鋒,李典料敵不過,撥馬回陣。
李典回見曹仁,言:劉備軍精銳,不可輕敵,不如回樊城。
曹仁大怒,推出李典要斬,眾將苦告方免。
曹仁鳴鼓進軍,布成一個陣勢,使人問劉備:是否識其陣勢?
單福識出此陣為:八門金鎖陣也。
劉備依單福之計,曹兵大敗而退,單福命休追趕,收軍自回。
曹仁打算去劫寨,李典善意提醒:劉備必有準備。仁堅決去劫寨(不服高人有罪),遂不聽李典之言。
單福正與劉備在寨中議事,忽信風驟起。
福斷定:今夜曹仁必來劫寨(若自然現象真可以預示人的行動,人類豈不是大自然的傀儡,萬物之靈豈可淪為傀儡!)。福遂密密分撥已畢。
曹仁知有準備,急令退軍,趙雲掩殺將來,仁不及收兵回寨,急望北河而走。
將到河邊,岸上張飛領一彪軍殺到,曹仁死戰,李典保護曹仁下船渡河。
曹仁渡過河麵,上岸奔至樊城,關羽已取樊城多時矣!
曹仁又折了好些軍馬,星夜投許昌,於路打聽,方知有單福為軍師設謀定計(料敵於先,方為良將)。
二、清官難斷家務事
劉備大獲全勝,引軍入樊城,縣令劉泌出迎,劉備安民已定。
劉備愛劉泌之甥寇封,本羅侯寇氏之子,父母雙亡,欲嗣為義子。
劉泌欣然從之,遂使寇封拜劉備為父,改名劉封(“封禪”足見劉備心中大誌)。
劉備帶回,令拜雲長、翼德為叔。
雲長明言:劉備既有子,又用螟蛉?後必生亂。
劉備認為:備待封如子,劉封必事備如父,不會有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雲長不悅(隱私家事,隱秘為上!)。
三、打蛇打七寸
劉備令趙雲引一千軍守樊城,劉備領眾自回新野。
曹仁與李典回許都,見曹操,泣拜於地請罪,具言損將折兵之事。
操並未怪罪曹仁等人,打聽為劉備畫策之人,曹仁言是單福之計。
操問單福何人也?
程昱詳細介紹:此人幼好學擊劍,中平末年,嘗為人報仇殺人,披發塗麵而走,為吏所獲;問其姓名不答,吏乃縛於車上,擊鼓行於市,今市人識之,雖有識者不敢言,而同伴竊解救之。乃更姓名而逃,折節向學,遍訪名師,嘗與司馬徽談論。此人乃潁川徐庶,字元直。單福乃其托名耳(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操問徐庶之才比程昱何如?昱稱:十倍於昱。操歎息。
昱獻計:使人賺徐母至許昌,令作書召庶,則徐庶必至矣。
操使人星夜前去取徐庶母,並厚待之。
曹操煩徐庶老母作書,喚徐庶回許都。
徐母戳穿曹操的謊言,取石硯打曹操。
操大怒,叱武士執徐母出,將斬之。
程昱急止之,向操言明:操若殺之,則招不義之名,而成徐母之德。徐母既死,徐庶必死心助劉備以報仇矣;不如留之,使徐庶身心兩處,縱使助劉備,亦不儘力也。且留得徐母在,昱自有計賺徐庶至此,以輔曹操(活物永遠比死物更有價值)。
操然昱言,遂不殺徐母,送於彆室養之。
程昱賺得徐母筆跡,仿其字體,詐修家書一封,差一心腹人,持書徑奔新野縣,尋問“單福”行幕。
徐庶覽畢,淚如泉湧(用感性感受生活,用理性思考人生!)。
徐庶持書來見劉備言明原委,劉備聞言大哭。
徐庶便拜謝,欲行,劉備乞再聚一宵,來日餞行。
孫乾密向劉備進言:徐庶天下奇才,久在新野,儘知備軍中虛實。今若使歸曹操,必然重用,備危矣。劉備宜苦留之,切勿放去,操見徐庶不去,必斬徐母。徐庶知母死,必為母報仇,力攻曹操也(能為己所用的人才則用之,不能為己所用的人才則殺之——王霸之道)。
劉備不同意,認為使人殺其母,而用其子,不仁也;留之不使去,以絕其子母之道,不義也。(尊嚴是做人的底線,原則是立世的根基,人可以沒有夢想,但不可以沒有立場。)
劉備請徐庶飲酒,二人相對而泣,坐以待旦。
四、身離心不離
臨彆,徐庶又囑咐諸將忠保劉備,劉備不忍相離,送了一程,又送一程。
劉備凝淚而望,卻被一樹林隔斷,劉備以鞭指欲儘伐此處樹木,因阻劉備望徐庶之目也。(以情動人,以行帶人;以智教人,以德育人)
徐庶拍馬而回向劉備推薦諸葛亮,並介紹了諸葛亮的身世:
此人乃琅琊陽都人,覆姓諸葛,名亮,字孔明,乃漢司隸校尉諸葛豐之後。其父名珪,字子貢,為泰山郡丞,早卒;亮從其叔玄。玄與荊州劉景升有舊,因往依之,遂家於襄陽。後玄卒,亮與弟諸葛均躬耕於南陽,嘗好為《梁父吟》。所居之地有一岡,名臥龍岡,自號為臥龍先生。
劉備聞徐庶之語,方悟司馬德操之言,引眾將回至新野,便具厚幣,同關、張前去南陽請孔明。
徐庶既彆劉備,恐孔明不肯出山輔之,遂乘馬直至臥龍岡下,入草廬見孔明(幫人幫到底,送佛送到西)。
孔明知徐庶來意,言:徐庶以孔明為享祭之犧牲乎!(換位思考,換位做事,換位做人,將心比心)說罷,拂袖而入。
庶羞慚而退,上馬趲程,赴許昌見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