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知後事若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三十七回高人
一、為義身死
徐庶趲程赴許昌,入相府拜見曹操,急往見徐母,泣拜於堂下。
徐母勃然大怒,拍案大罵:徐庶棄明投暗,自取惡名,徐母沒有麵目與徐庶相見!(如此深明大義之人,怎可輕易放棄生命!事已至此,生死無益,不若苟活,以求補過!)
罵得徐庶拜伏於地,不敢仰視,母自縊於梁間。
曹操使人齎禮吊問,又親往祭奠,徐庶葬母柩於許昌之南原,居喪守墓。
凡曹操所賜,庶俱不受。
操欲商議南征,荀彧諫:姑待春暖,方可長驅大進。
操從之,乃引漳河之水作一池,名玄武池,於內教練水軍,準備南征。
二、一顧茅廬
劉備安排禮物,欲往隆中謁諸葛亮,司馬徽來見。
劉備大喜,請入後堂高坐,司馬徽得知徐庶回許昌,料定徐母必死。
劉備又向徽打聽諸葛亮其人,徽將亮比興周八百年之薑子牙、旺漢四百年之張子房也。
徽下階相辭欲行,劉備留之不住。
徽出門仰天大笑言: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傳言:司馬徽早就看出劉備不能統一天下,所以說“不得其時”)
次日,劉備同關、張並從人等來隆中。
山畔數人,荷鋤耕於田間,作歌:蒼天如圓蓋,陸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來爭榮辱:榮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南陽有隱居,高眠臥不足!(旁人助其宣傳,其必有過人之處)
劉備聞歌,勒馬喚農夫,方知乃臥龍先生所作也(臥龍真乃自我營銷之高手也)。
劉備策馬前往臥龍岡,來到莊前,下馬親叩柴門,一童出問。
劉備先自報家門:漢左將軍宜城亭侯領豫州牧皇叔劉備,童子記不得許多名字。
劉備方才讓小童隻說劉備來訪,童子告知:臥龍今早少出。
臥龍蹤跡不定,歸期亦不定,劉備惆悵不已,張飛建議:既不見,自歸去罷了。
劉備則欲待片時,雲長建議:不如且歸,再使人來探聽。
劉備從羽言,囑付童子:如臥龍回,可言劉備拜訪。
劉備上馬,行數裡,遇孔明之友博陵崔州平也,二人對坐於林間石上(鳥伴鸞鳳飛騰遠,人伴賢良品自高),關、張侍立於側。
州平建議不可強求,劉備堅持備身為漢胄,合當匡扶漢室。
州平自謙為山野之夫,不足與論天下事。
劉備向平問孔明去處,州平不知。
劉備請州平同至新野縣,州平表示:無意功名久,言訖,長揖而去。
劉備與關、張上馬而行。
三、二顧茅廬
劉備使人探聽孔明,回報:臥龍先生已回矣。
劉備便教備馬,張飛表示:可使人喚來便了。
劉備以“孟子雲:欲見賢而不以其道,猶欲其入而閉之門也”教訓張飛,遂上馬再
往訪孔明,關、張亦乘馬相隨。
時值隆冬,朔風凜凜,瑞雪霏霏,張飛又建議:回新野以避風雪。
劉備正欲使孔明知被殷勤之意,嗬斥:如飛怕冷,可先回去。
飛表示:不怕冷,但恐備空勞神思。劉備教飛勿多言,隻相隨同去。
將近茅廬,忽聞路傍酒店中有人作歌,劉備立馬聽之,二人歌罷,撫掌大笑。
劉備想:臥龍在此間乎!(執念太深,終是自苦)
劉備下馬入店,見二人皆臥龍之友也:潁川石廣元,汝南孟公威。
劉備喜請二公同往臥龍莊上一談,廣元等婉拒,劉備乃辭二人,上馬投臥龍岡來。
到莊前下馬,劉備待臥龍之弟諸葛均歌罷,上草堂施禮問均身份,均自我介紹:乃臥龍之弟諸葛均也,長兄諸葛瑾,現在江東孫仲謀處為幕賓,孔明乃二家兄。
均不知孔明具體去向,隻能請劉備少坐獻茶。
張飛言:孔明既不在,請劉備上馬。(人窮彆說話,位卑莫勸人)
劉備認為既到此間,不可無一語而回,劉備再問諸葛均:臥龍先生熟諳韜略,日看兵書,可得聞乎?均表示:不知。
張飛再次催促早歸,劉備叱止之。
均表示:容日卻來回禮。
劉備表示:數日之後,備當再至。備借紙筆作一書,留達臥龍,以表備殷勤之意。
劉備寫罷,遞與諸葛均收了,拜辭出門,均送出,劉備再三殷勤致意而彆。
方上馬欲行,又遇孔明嶽父黃承彥。(力微休負重,遭難莫尋親)
劉備向承彥問曾見孔明否?承彥表示:其也來看孔明。
劉備聞言,辭彆承彥,上馬而歸。
劉備回新野之後,光陰荏苒,又早新春。
劉備令卜者揲蓍,選擇吉期,齋戒三日,薰沐更衣,再往臥龍岡謁孔明。
關、張聞之不悅,遂一齊入諫劉備。
預知其言若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