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再起殺意
魯肅領了周瑜言語,徑來舟中相探孔明,孔明直言:未與周瑜賀喜。
肅問:何喜?孔明詳解:周瑜使肅來探亮知也不知,便是這件事可賀喜。
談得魯肅失色問:亮何由知之?(君不知軍中有偵察兵,乃至奸細否?)
孔明進一步分析:這條計隻好弄蔣乾,曹操、雖被一時瞞過,必然便省悟,隻是不肯認錯耳。今蔡、張兩人既死,江東無患矣,亮聞曹操換毛玠、於禁為水軍都督,則這兩個手裡,好歹送了水軍性命。
魯肅聽了,開口不得,把些言語支吾了半晌,彆孔明而回。
孔明囑魯肅:望魯肅在周瑜麵前勿言亮先知此事(欲蓋彌彰,欲拒還迎!),恐周瑜心懷妒忌,又要尋事害亮。
魯肅應諾而去,回見周瑜,把上項事隻得實說了。
瑜大驚,再次決意斬之!
肅勸:若殺孔明,卻被曹操笑也。瑜言:自有公道斬之,教亮死而無怨。
肅問:何以公道斬之?瑜讓肅休問,來日便見。
二、怪上加怪
瑜聚眾將於帳下,教請孔明議事,孔明欣然而至。
瑜令孔明十日之內辦十萬支箭,孔明反而要求三日內辦齊(心眼多,和你玩的人就少;心眼少,玩你的人就多)。
瑜言:軍中無戲言。孔明願納軍令狀:三日不辦,甘當重罰。
瑜大喜,喚軍政司當麵取了文書,孔明許諾:至第三日,可差五百小軍到江邊搬箭。
魯肅懷疑亮有詐(事出反常必有妖,人若反常必有刀,言不由衷定有鬼)。
瑜表示:亮自送死,今明白對眾要了文書,亮便兩脅生翅,也飛不去。瑜隻分付軍匠人等,教軍匠人故意遲延,凡應用物件,都不與齊備。如此,必然誤了日期,並令肅去探亮虛實,卻來回報。肅領命來見孔明。
三、草船借箭
孔明假意埋怨魯肅:不肯為亮隱諱,今日果然又弄出事來,求魯肅救亮!
肅不知如何救孔明,孔明向魯肅借二十隻船,每船要軍士三十人,船上皆用青布為幔,各束草千餘個,分布兩邊,且不可教周瑜得知(為了突出諸葛亮的才能,小說進行了藝術加工,把吳主孫權坐船觀曹營和唐朝安史之亂時,唐朝張巡在城頭設草人借箭兩個事合在一起,神化了諸葛亮。)。
肅允諾,回報周瑜,果然不提起借船之事(被人賣了,還幫人數錢),瑜大疑。
魯肅私自(做事認真講原則,不爭不貪不獻媚;為人敦厚懷誠信,有格有本有分寸)撥輕快船二十隻,各船三十餘人,並布幔束草等物,儘皆齊備,候孔明調用。
第一日、第二日不見孔明動靜,至第三日四更時分,孔明密請魯肅到船中,孔明遂命將二十隻船,用長索相連,徑望北岸進發。
是夜大霧漫天,孔明促舟前進,當夜五更時候,船已近曹操水寨。
孔明教把船隻頭西尾東,一帶擺開,就船上擂鼓呐喊。
孔明料曹操於重霧中必不敢出,曹寨中,聽得擂鼓呐喊,毛玠、於禁二人慌忙飛報曹操。
操傳令:撥水軍弓弩手亂箭射之(若火箭射之,既可傷敵又可探明敵情)。
少頃,旱寨內弓弩手亦到,約一萬餘人,儘皆向江中放箭:箭如雨發。
孔明教把船吊回,頭東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麵擂鼓呐喊。
待至日高霧散,孔明令收船急回,二十隻船兩邊束草上,排滿箭枝。
孔明令各船上軍士齊聲叫:謝丞相箭!
曹軍寨內報知曹操時,已放回二十餘裡,追之不及。
孔明回船對魯肅言:每船上箭約五六千矣,已得十萬餘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