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師接過照片,指尖在畫麵上輕輕摩挲,仿佛能觸到小書屋木門的粗糙紋理,聞到山間草木的清香。“還記得你第一次跟我說要辦小書屋時,我還擔心你一個人忙不過來,沒想到你不僅辦起來了,還堅持了這麼多年。”她抬頭看向石頭,眼裡滿是欣慰,“照片裡這些孩子,現在都怎麼樣了?”
石頭笑著撓撓頭,坐在記憶館的長凳上,打開了話匣子:“左邊那個紮羊角辮的小姑娘,叫丫丫,去年考上縣裡的重點高中了,每次放假還會回小書屋幫我整理書籍;中間那個戴帽子的小男孩,特彆喜歡看動物百科,現在總跟著我去巡護,說以後也要當護林員,保護後山的動植物。”他頓了頓,聲音裡多了幾分感慨,“要是當年您沒在樹下勸我,我現在說不定還在山裡瞎晃悠,哪能有這麼多有意義的事兒做。”
蘇曉端來三杯熱茶,放在幾人麵前,笑著說:“石頭哥,您這故事要是寫下來,肯定能成為記憶館裡又一段溫暖的回憶。對了,上次展覽結束後,好多人都問起您的小書屋,還有家長想帶著孩子去體驗呢。”
“歡迎啊!”石頭眼睛一亮,“小書屋雖然不大,但書還挺全的,有故事書、科普書,還有不少舊課本,都是以前學生和好心人捐的。要是孩子們去了,我還能帶著他們在附近認認植物,看看鳥窩,讓他們感受感受山裡的樂趣。”
李老師喝了口熱茶,若有所思地說:“要不咱們跟小書屋搞個聯動活動?讓記憶館的訪客去小書屋體驗,再讓小書屋的孩子來記憶館看看這些老物件,聽聽過去的故事,這樣既能讓孩子們增長見識,也能讓更多人了解小書屋。”
蘇曉和石頭都眼前一亮,紛紛點頭讚同。蘇曉立刻拿出筆記本,開始記錄活動想法:“咱們可以定在周末,分兩批進行。第一批讓記憶館的訪客去小書屋,石頭哥負責帶大家巡護、講解動植物知識,還可以安排孩子們一起讀故事書;第二批讓小書屋的孩子來記憶館,李老師給他們講過去的教學故事,我再帶他們參觀展櫃裡的老物件。”
石頭補充道:“我還能提前準備些野果、野菜標本,給孩子們做講解,讓他們更直觀地了解山裡的生態。對了,小書屋旁邊有片空地,咱們還能搞個小型的手工活動,教孩子們用樹枝、樹葉做小擺件,這樣活動能更豐富些。”
三人越聊越起勁,不知不覺就到了中午。林小滿提著飯盒走進記憶館,看到石頭,驚喜地說:“石頭哥,您怎麼來了?上次展覽您沒來,好多人都問起您呢。”
石頭笑著把野栗子遞給林小滿:“剛從後山巡護回來,順便帶了些野栗子給大夥兒嘗嘗。我跟李老師、蘇曉正商量著跟小書屋搞聯動活動呢,等活動定下來,還得麻煩你幫忙整理物料。”
林小滿接過野栗子,開心地說:“沒問題!我這就去把野栗子分裝起來,等會兒周教授和王奶奶來了,也讓他們嘗嘗鮮。對了,周教授說今天下午要帶幾位老校友來記憶館,他們想看看展櫃裡的老物件,說不定還能捐些跟老師有關的東西呢。”
剛說完,門口就傳來了周教授的聲音:“小滿,我來啦!”周教授身後跟著三位頭發花白的老人,手裡都提著布包,看樣子是帶來了捐贈的物件。
李老師起身迎接,笑著說:“老朋友們,快進來坐!石頭也在呢,剛從後山帶來了新鮮的野栗子。”
三位老人走進記憶館,看到石頭,其中一位戴眼鏡的老人開口問道:“這位就是當年那個想當護林員的石頭吧?我在展覽照片上見過你,沒想到今天能見到本人。”
石頭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是啊,大爺,我就是石頭。您是?”
“我是李老師的老同學,當年跟她一起在鄉村學校教過書。”老人笑著說,從布包裡拿出一個舊算盤,“這是我當年教書時用的算盤,那時候沒有計算器,給學生講算術題全靠它。現在計算器普及了,這算盤也用不上了,但我一直沒舍得扔,聽說記憶館在收集老物件,就想著捐過來,讓年輕人也看看以前的教學工具。”
另一位老人從布包裡拿出一本泛黃的《新華字典》,感慨地說:“這是我剛教書時買的字典,書頁都翻爛了,我用膠帶粘了又粘。那時候學生們沒什麼課外書,遇到不認識的字,都來借我的字典查,這本字典陪了我三十年,現在捐給記憶館,也算是給它找了個好歸宿。”
第三位老人則拿出了一枚校徽,校徽上刻著“紅星小學”四個字,雖然有些磨損,但字跡依然清晰:“這是紅星小學的校徽,我當年就在那裡教書,後來學校合並了,校徽也成了紀念品。我希望把它捐給記憶館,讓大家還記得曾經有這麼一所鄉村小學,有一群老師在那裡默默付出。”
蘇曉和林小滿連忙接過物件,小心翼翼地擦拭乾淨,準備登記入庫。周教授笑著說:“真是太好了!又多了三件珍貴的老物件。剛才石頭說要跟小書屋搞聯動活動,我覺得這個想法特彆好,咱們老校友也能出份力,比如給小書屋捐些書籍,或者去給孩子們講講課。”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三位老人紛紛點頭,戴眼鏡的老人說:“我家裡還有不少舊書,都是適合孩子看的,明天我就整理出來,送到小書屋去。我還能給孩子們講講我當年教書的故事,讓他們知道現在的學習條件有多好。”
就這樣,聯動活動的計劃越來越完善,不僅有記憶館和小書屋的工作人員參與,還有老校友們的支持。接下來的幾天,大家都忙著籌備活動:蘇曉負責聯係參與人員,確定活動流程;林小滿負責整理物料,製作活動手冊;李老師和老校友們一起整理捐贈的書籍,還準備了故事素材;石頭則回到小書屋,打掃衛生,整理標本,為活動做準備。
活動當天,天氣格外晴朗。第一批參與活動的訪客早早地來到記憶館集合,有帶著孩子的家長,有對鄉村教育感興趣的年輕人,還有幾位退休教師。蘇曉給大家分發了活動手冊,介紹了當天的行程,隨後大家就跟著石頭,一起前往小書屋。
一路上,石頭給大家講解著山間的植物,哪些是可以食用的野菜,哪些是有藥用價值的草藥,還指給大家看樹上的鳥窩,教大家辨認不同鳥類的叫聲。孩子們興奮地圍在石頭身邊,不停地提問,石頭都耐心地一一解答。
到達小書屋後,孩子們立刻被書架上的書籍吸引,紛紛拿起書讀了起來。老校友們則坐在院子裡,給孩子們講起了過去的教學故事。一位老教師拿著舊算盤,教孩子們怎麼用算盤計算,孩子們學得格外認真,時不時發出驚歎聲。
手工活動環節,石頭教大家用樹枝和樹葉做小擺件。孩子們發揮想象力,有的做了小鳥,有的做了小花,還有的做了小房子。家長們也忍不住參與進來,和孩子們一起動手,現場一片歡聲笑語。
中午,大家一起吃了石頭提前準備的農家飯,有野菜餃子、炒野栗子,還有山裡的泉水煮的粥,簡單卻充滿了山野的味道。飯後,大家坐在院子裡休息,孩子們圍著石頭,聽他講巡護時遇到的趣事,比如救助受傷的小鳥,發現罕見的植物。
下午,第二批活動開始,小書屋的孩子們來到了記憶館。李老師帶著孩子們參觀展櫃,給他們講每一件老物件背後的故事。當孩子們看到石頭捐贈的照片時,都興奮地指著照片裡的自己,嘰嘰喳喳地跟李老師分享當時的情景。
在書信展櫃前,李老師拿出小美寫的信,給孩子們讀了起來。孩子們靜靜地聽著,眼神裡滿是感動。一位小女孩拉著李老師的手說:“李老師,我以後也要給我的老師寫信,告訴她我有多喜歡她。”
活動結束時,孩子們紛紛拿出自己做的手工擺件,送給了記憶館的工作人員,還寫下了自己的心願卡,貼在了記憶館的心願牆上。有的孩子寫道:“我以後要當老師,像李老師一樣教孩子們知識。”有的孩子寫道:“我要保護山裡的動植物,跟石頭叔叔一樣當護林員。”還有的孩子寫道:“我要多讀書,長大後去更遠的地方,看看外麵的世界。”
看著孩子們純真的笑臉,聽著他們稚嫩卻堅定的心願,在場的每個人都深受感動。李老師輕聲說:“這就是我們做這些事的意義啊,用一個個小小的故事,一件件普通的物件,在孩子們心裡種下希望的種子,讓他們能帶著這份溫暖和力量,勇敢地走向未來。”
活動結束後,記憶館收到了很多反饋。參與活動的家長說,這樣的活動不僅讓孩子增長了見識,還讓他們感受到了鄉村教育的溫暖,以後會經常帶孩子來記憶館,也會去小書屋支持石頭的工作。老校友們則表示,以後會經常來記憶館,給大家講更多過去的故事,還會繼續為小書屋捐贈書籍和物資。
石頭也帶來了好消息,活動結束後,有不少人聯係他,想給小書屋捐贈書籍和學習用品,還有幾位大學生表示,暑假想過來當誌願者,幫孩子們輔導功課。石頭笑著說:“沒想到一次聯動活動,能帶來這麼多支持,以後小書屋會越來越好,我也能幫到更多的孩子。”
接下來的日子裡,記憶館和小書屋的聯動活動成了常態,每個月都會舉辦一次,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參與。記憶館裡的老物件也越來越多,有老教師捐贈的教案本,有學生捐贈的舊課本,還有家長捐贈的孩子的成長手冊,每一件物件都承載著一段溫暖的回憶。
周教授還聯係了當地的媒體,報道了記憶館和小書屋的故事。報道播出後,有更多人知道了這個隱藏在城市角落的記憶館,知道了山裡的小書屋,還有不少人專程趕來,捐贈物件,分享故事,或者隻是來感受這份溫暖。
有一天,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奶奶來到記憶館,手裡拿著一個舊布包。她走到展櫃前,看著裡麵的舊鋼筆,眼眶突然紅了。李老師連忙走過去,輕聲問道:“大娘,您怎麼了?是不是看到什麼熟悉的物件了?”
老奶奶擦了擦眼淚,打開布包,裡麵是一支和展櫃裡一模一樣的舊鋼筆。“這是我先生當年教書時用的鋼筆,他教了一輩子書,走的時候還握著這支鋼筆,說舍不得他的學生,舍不得講台。”老奶奶哽咽著說,“我在電視上看到你們的記憶館,知道這裡在收集跟老師有關的物件,就想著把這支鋼筆捐過來,讓它跟其他的老物件一起,繼續傳遞這份對教育的熱愛。”
李老師接過鋼筆,輕輕撫摸著,就像撫摸著一段珍貴的時光。“大娘,謝謝您。您先生的鋼筆會在這裡得到好好的保護,我們會給它寫好故事卡片,讓每一個來記憶館的人都知道,曾經有一位老師,用這支鋼筆,寫下了無數對學生的期待和關愛。”
老奶奶看著展櫃裡的鋼筆,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這樣就好,這樣就好。我先生要是知道,他的鋼筆還能發揮作用,肯定會很開心的。”
日子一天天過去,記憶館裡的故事越來越多,溫暖也在不斷傳遞。展櫃裡的舊鋼筆,依舊在燈光下泛著柔和的光澤,它見證了李老師的教學歲月,見證了石頭的夢想實現,也見證了無數人對教育的熱愛和對回憶的珍視。
每當有人問起記憶館的意義,蘇曉都會笑著說:“記憶館就像一個溫暖的容器,裝著無數人的回憶和感動。
喜歡快穿:男配不做大怨種請大家收藏:()快穿:男配不做大怨種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