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哥兒的事,還望你多費心,務必要叫他好好讀書。這個家裡也隻有你勸得動他了。”
“將軍放心。”
兩人的手還握著,那是一種踏實而有力量的觸感。沈櫻望著他的眼神,綿密而柔和,隻要對方在,縱是他老了,虛弱了,壯實的筋骨逐漸衰了,她那如春風一般的目光也會一直輕輕繞著他。
“起風了,我給將軍取條毯子蓋上,往樹蔭裡轉轉去吧。”
陳錦時收回眼,手上提著的‘碧眼將軍’已經蔫了,明明精神了一整個下午的。
他眸光暗了又暗,看著蟈蟈,說不出的沮喪。又見旺兒手上提著的筆囊,怒火猛地竄上來,一把奪過,扔在地上狠狠踩了兩腳。
“我再也不要那女人給我做的任何東西!”
旺兒摸不著頭腦,二爺這又是犯什麼擰巴。
“爺,今兒學堂裡那幾個人誇你筆套好看,做得精致,你不還樂嗬著呢麼?”
陳錦時臉上稚氣未脫,眉宇間的神采卻已壓不住,眼神裡天生帶著矜傲,此時大步流星往前去,袍角掃得風響。
“那是爺先前蠢如豚犬,被她那點小伎倆哄得團團轉!”
旺兒連忙撿了筆囊跟上去:“爺,往哪兒去?前些日子沈姑娘剛立的規矩,每日到家,首先得到她跟前請安去……”
旺兒原預備著碰一鼻子灰,再絮絮勸幾句,不意他家小爺猛地打了個轉,袍角一旋,竟往汀蘭園去了。
沈櫻正在屋內做針線,她想著,夏天快到了,給時哥兒做雙輕薄些的新鞋麵。
這些年,冬給他添衣,秋給他添飯,照顧他,已成了習慣。
陳錦時在她房門外站定,略斂了斂衣襟,微微躬下身子,屈指在門上叩了兩下。
沈櫻放下手裡夥計,知他這是下學回來了。
“阿姆,是我。”
她挪步到門邊,拔了門閂,側身立在門內。
陳錦時朝她躬身行了一禮:“阿姆,我回來了。”
沈櫻淡淡打量他幾眼,眉尖微蹙:“衣裳怎麼臟了?”
陳錦時心頭一動,低頭四下瞧了瞧,見衣擺上沾了些泥點子。
沈櫻當即沉了臉:“從書院回來的路上,又去哪兒了?”
陳錦時垂首應道:“去了郊外演武場一趟。”
他有些耍槍弄棒的喜好,一心想進軍營,偏陳濟川不許。
他偷眼覷她神色,趁她動氣前,忙捧上今日的功課。
“阿姆過目。”
沈櫻接過冊子翻看,原是要查他一日所學,是否用了心。
趁這功夫,陳錦時的視線悄悄繞過她高挑的身形,往她屋裡打量去。
見小圓桌上放著半隻繡到一半的鞋麵,看那尺寸,分明是他的,不是他的還能是誰的?
片刻後,沈櫻合上冊子,他迅速回神。
“阿姆,我今日功課都好好完成了,你就彆把我去演武場的事給我爹說了。再說,我這喘症,也已經許久沒犯過了。”
他抬眼,眼尾微微上揚,心裡悄悄憋著股勁,都三年了,怎麼還沒長得比這女人高。
聽聞北元那邊的女人,身姿比漢人要高健許多,豐潤修長,眼窩深邃,睫毛也纖長,膚色帶著瑪瑙一樣的潤光。
沈櫻這女人大體也是這長相,隻是膚色瑩白些,不似那般麥色,許是因她身上還有一半漢人血統的緣故。
沈櫻一時沒言語,瞥見了他掖在書箱角上的筆囊,臟兮兮的,灰溜溜的,被他故意毀壞了。
她隻作未見,問他:“今日與同窗論學,可有爭執?”
陳錦時搖頭。
她把書本還給他,便要闔門讓他回去。
陳錦時伸手抵著門板,故意將那截壞了的筆囊露出來。
“阿姆,你們三個今天在園子裡,說些什麼呢?”
沈櫻仍要關門:“家裡的事,還不勞你掛心。”
他反手撐住門,似笑非笑道:“是不是櫃上出什麼事了?阿姆,陳錦行沒我機靈,要是有事,你跟我說。”
她沒搭理他,他要抵門便讓他抵著。
她鬆手,轉身往屋內走,揚聲把管家陳興媳婦叫來:“把二爺的藥端來。”
陳興媳婦應了“是”。
她往凳子上一坐,陳錦時順勢跟進來,抬頭張望。
“小孩子彆亂看,也彆打聽那麼多。”
陳錦時伸手抵著門板,故意將那截壞了的筆囊露出來。
不知打什麼時候開始,這女人再也不許他進她內屋,上她的床。
誰稀罕。
“我不是小孩子了。”
沈櫻站起身,比他高出一個頭來,他頓時泄了氣。
她要進屏風裡,他腳剛抬,便被她眼神釘在原地。
“你還要做什麼?回你屋讀書去,眼看就要院試了,還整日這般吊兒郎當。”
他頓住腳,見她始終不對那筆囊搭腔,索性掏出來往桌上一放:“這個壞了,你再給我做個新的。”
沈櫻冷眼瞥過,從荷包裡摸出幾枚銅板,遞給他:“拿去再買一隻。”
陳錦時咬了咬牙,理直氣壯地命令:“你給我做個新的。”
沈櫻索性把銀子塞給了旺兒:“給你二爺買個新的去。”
陳錦時氣道:“沈櫻!”
沈櫻含笑不語,又坐下,慢悠悠道:“時哥兒,你年紀也不小了。”
陳錦時不知她要說什麼,偏被這話勾得臉上發燙,喉頭哽了哽。
不敢再對她嚷嚷。
隻是一想起今日她與他父親那光景,他心裡的火氣又噌噌冒出來,化為一聲冷笑。
“沈櫻,你與我爹好事將近,我先恭喜你。”
沈櫻瞥他一眼:“胡說什麼?陳錦時,你今日最好彆發癲。”
“我今日都看見了。罷了,你不就是想做我母親嗎?這麼多年,你終於要如願以償了。等往後我叫你一聲媽,你豈不是更要對我頤指氣使?這麼著吧,反正我也反對不了什麼,咱們先約法三章。”
沈櫻覺得,他如今說起這話來倒是心平氣和,隻微微有些怪腔怪調。
她好心勸他:“時哥兒,我沒想做你母親,但你如果真想叫我媽,我也可以勉為其難地當一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