塗層在高速織造出的、過於緊密光滑的布麵上附著力明顯變差,乾了之後更容易出現細微的龜裂和脫落,防潮測試時,效果比老織機織出的、紋理略顯粗糙的布要差一截。
“這可咋辦?”
負責塗層的李嫂急了,“布是織得快了,可噴上去的‘寶貝’掛不住啊!防不住潮,這袋子還是不合格!”
工坊裡剛剛因為新機器到來而興奮的氣氛,瞬間又蒙上了一層陰霾。
大家圍著兩台織機織出的布樣,反複比較,一籌莫展。
“看來這新機器和老法子,有點‘水土不服’啊。”
老周蹲在地上,對比著兩種布料的微觀結構,“新機器織的太密太光溜,草木灰漿滲不進去,也掛不住。”
沈靜文也陷入了沉思。
效率和質量,難道真的無法兼顧?
放棄新機器,產能跟不上;放棄草木灰塗層,就失去了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和“華國溫度”的故事性。
“媽媽,”朵朵忽然扯了扯沈靜文的衣角,小手指著正在運轉的新織布機,“它好快,像火車在跑!”
她又指了指旁邊慢悠悠、帶著節奏感的老織機,“奶奶的織機在唱歌,在呼吸。”
然後,她拿起兩張噴了塗層後效果不同的布樣,歪著小腦袋,“快的布……太滑了,灰灰抓不住?慢的布……有好多小坑坑,灰灰能鑽進去?”
孩子的直覺,有時直指核心!
沈靜文眼睛一亮!對!“呼吸”!
老織機織出的布,因為其相對“原始”的張力控製和梭子力度,使得布麵纖維並非絕對緊密排列,反而形成了一種天然的、細微的“孔隙”結構!
而正是這種細微的“孔隙”,讓草木灰漿液在噴灑後能夠更好地滲透、附著在纖維間隙中,乾燥後形成牢固而均勻的天然保護層。
而高速運轉、精密控製的半自動織機,追求的是絕對均勻和緊密,布麵反而像一麵過於光滑的鏡子,天然的草木灰顆粒難以“紮根”!
“朵朵真棒!你提醒媽媽了!”沈靜文激動地親了女兒一口。
她立刻把朵朵的發現告訴了老周和漢斯。
漢斯聽完翻譯,臉上露出了驚訝和敬佩的神色。他沒想到,問題的關鍵竟然被一個幾歲的小女孩點破。他立刻走到新織布機旁,重新仔細地研究起它的張力調節裝置和梭子力度控製係統。
“沈女士,”漢斯思考片刻後,指著控製麵板說,“或許……我們可以嘗試調整。讓織機‘學會呼吸’?”
他嘗試著修改了幾個參數,降低了梭子打緯的力度,並微微調整了經紗的張力,讓織造過程不再是追求極致的緊密,而是允許布麵在微觀層麵形成一點點可控的“鬆弛感”和微小的纖維間隙。
“就像……模仿老織機的‘節奏’?”沈靜文問。
“是的!模仿節奏!”漢斯用力點頭。
喜歡重生七零:賴嫁相親男小叔請大家收藏:()重生七零:賴嫁相親男小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