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音一落,新的參數被輸入。
機器再次啟動,轟鳴聲似乎都柔和了一些。
織出的新布速度依舊很快,但肉眼可見地,布麵的紋理不再像之前那樣光滑如鏡,而是多了一種類似老粗布的、略帶“肌理”的觸感。
李嫂立刻拿起新織出來的布樣,小心翼翼地噴上草木灰漿液。
這一次,漿液均勻地附著在略有“肌理”的布麵上,滲透浸潤的效果肉眼可見地好了很多!
陰乾後,塗層均勻牢固,用手揉搓也不易脫落。
接下來是防水測試!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水霧彌漫中,測試紙片靜靜地躺在內層——乾爽如初!
效果幾乎與老織機織出的布噴塗層後一模一樣!
“成功了!”
工坊裡爆發出震天的歡呼!
王大娘、張嬸激動地拍著新織布機:“哎呦,這洋機器也學會‘喘氣’了!好!真好!”
漢斯看著測試結果,再看看歡呼的人群和朵朵開心的笑臉,也露出了由衷的笑容。
他對著沈靜文豎起大拇指:“沈女士,智慧!孩子的智慧!還有,breath呼吸)的智慧!這太神奇了!”
他主動提出,要把這次參數調整的經驗和數據記錄下來,作為該型號機器在特定工藝需求下的重要參考。
夕陽西下,工坊裡呈現出奇妙的和諧景象。
幾台半自動織布機在調整後的“呼吸”模式下高效運轉,旁邊,幾台老織布機依舊在“唧唧複唧唧”地唱著古老的歌謠。
年輕的婦女們操作著新機器,年長的則依舊守著陪伴了她們半輩子的老夥伴。
新布與老布堆放在一起,等待著同樣的草木灰塗層。
沈靜文站在工坊門口,看著棉田裡日漸茁壯的棉苗,聽著耳畔交織的機械轟鳴與古老織布聲,心中充滿了踏實與希望。
她明白,真正的傳承與創新,不是非此即彼的替代,而是讓新機器學會“呼吸”,讓老物件煥發新生。
就像腳下這片土地,既孕育著科技的嫩芽,也深埋著千年的智慧根脈。
時間一日一日走過,棉田裡的棉桃日漸飽滿。
雪白的花朵點綴在碧綠的枝葉間,遠遠望去,像一片溫柔的雲落在了大地上,預示著即將到來的豐收。
而村裡的“草木灰工坊”,在融合了新織機的“呼吸”節奏後,產能終於跟上了訂單的洪流。
印著朵朵設計的彩色“蘑菇家族”和棉花采摘過程與當地特色風景的防潮袋、收納包、圍裙等產品,源源不斷地生產出來,打好包,通過月兒聯係的車隊發往港口,再漂洋過海。
馬丁在電報裡也不斷反饋著歐洲市場日益熱烈的反響。
為了進一步擴大影響力,也為了給即將收獲的棉田產出的“自種棉布”尋找更廣闊的市場,沈靜文在老周和霍寧川的支持下,決定帶著他們的“鄉村工坊”係列產品,參加即將在省城舉辦的一場規模盛大的“國際輕工業及手工藝品博覽會”。
這可是第一次真正意義上帶著凝結了全村心血的產品,登上國際化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