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帶著泥土氣息的“田野數據”,成功叩開了專業認證大門時,霍寧川那邊也傳來了關鍵進展。
在索菲亞女士的大力斡旋下,一家收費相對合理且在海外具有良好聲譽的可持續發展谘詢機構,終於接受了他們的認證申請。
更令人振奮的是,該機構負責東亞項目的經理海因茨先生,是一位嚴謹但對華國鄉村發展頗有興趣的德國人。
他聽到這個消息後,決定親自帶隊,提前兩周飛抵華國進行預評估和數據核查!
這將大大縮短正式認證的時間!
消息傳來,整個桃源村既激動又緊張。
海因茨先生,將是代表國際規則來審視他們土地的人。
沈靜文立刻組織全村總動員。
敦敦領銜技術彙報組,負責呈現所有數據收集過程、方法和初步結果,包括那些粗糙但真實的記錄表和竹簽照片!
老周和沈靜秋負責工坊環節的現場演示和數據解釋。
麟兒是首席翻譯兼文化橋梁。
朵朵則被賦予了一個特彆任務,用她的畫,講述“小甲衛士”的故事。
從棉田的瓢蟲到搖籃裡的嬰孩。
沈靜文相信,孩子的視角是最能打動人心的。
王老伯、王大娘作為棉田實踐的“活字典”,將直接麵對海因茨先生的提問。
出發前夜,海因茨先生發來了詳細的核查清單。
當敦敦看到清單中一項關於“土壤有機碳含量變化”的預估數據要求時,剛剛放下的心又懸了起來。
這是他們完全沒有儀器和能力測量的關鍵指標!
“土壤…碳…”敦敦喃喃道,小眉頭再次緊鎖。
這看不見摸不著的“碳”,難道真的會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窗外月色如水,棉田在朦朧的夜色中沉默著。
海因茨先生很快就帶領著他的小團隊抵達了桃源村。
這位身材高大、金發梳理得一絲不苟的德國人,舉手投足間帶著日耳曼人特有的嚴謹,碧藍的眼睛像精密的掃描儀,審視著這片東方的土地和忙碌的人們。
核查在緊張而高效的氣氛中展開。
海因茨的目光銳利而專注,問題更是直指核心。
在工坊裡,他仔細翻看敦敦和老周準備的生產日誌和能耗數據,追問每一處記錄的來源和方法。
看到女工們在統一規範下操作,精確記錄水、電和原料消耗,他嚴肅的臉上難得地露出一絲讚許。
在“粉黛”塗層工藝區,他詳細詢問草木灰的篩分粒度、漿液配比、噴塗厚度控製以及乾燥環境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