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望著老頭斑白的鬢角,想起原主記憶裡那個被踩爛菜苗的背影,喉頭發緊:“周師傅折煞我了,要真想出書,不如咱們合寫本《寒地反季種植手冊》?你畫圖譜,我寫實操,陳默抄筆記......“
“我這就去拿筆墨!“陳默的聲音從樹後傳來。
林英轉頭,見陳默抱著個藍布包裹,鞋上沾著草屑,顯然是從知青點一路跑過來的。
他把包裹攤開,露出半塊硯台、幾支狼毫,還有本翻得卷邊的《農業氣象學》,這是他從縣城帶來的寶貝,平時連摸都不讓人摸。
“昨兒看您在棚子邊記數據,我就備好了。“陳默衝林英笑,耳尖在冷風裡發紅,又連忙低頭研墨,“周師傅您說,地窖要挖多深?陶管要繞幾道彎?我記詳細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三人在榆樹下支起塊木板當桌,老菜頭的手還在抖,畫地窖剖麵圖時,筆鋒幾次戳破宣紙。
林英蹲在旁邊,把陶管走向、溫濕度控製、病蟲害防治的法子一樁樁講,陳默的筆尖跟著飛,偶爾抬頭問:“棚頂草簾要早掀晚蓋,是因為要控光?“
老菜頭就拍著大腿喊:“對!這丫頭還說,陰天下雪也要掀半簾,讓苗子見散射光——我之前咋沒想到!“
月亮爬上樹梢時,陳默揉了揉發酸的手腕,數了數寫滿的紙頁:“已經三十頁了,周師傅您看這張......“
老菜頭湊過去,借著馬燈的光,見自己畫的陶管走向圖旁,林英用炭筆補了幾處批注:“此處需埋深三尺,防野鼠啃咬““寒潭水需沉澱半日,去雜質“。
他手指撫過字跡,突然把臉埋進掌心,肩膀直顫:“我當技術員那會兒,上邊總說"要創新要突破",可誰知道,真正的突破在這山溝溝裡......“
後半夜,林英裹著老羊皮襖回村,路過曬穀場時,見趙乾事的自行車歪在草垛邊,車把上掛著個布包,露出半截油印紙。
她推門進隊部,就見趙乾事正趴在桌上抄手冊,鋼筆尖在紙上洇出個墨點:“林姑娘,我明兒去縣裡送公糧,想把這抄本捎給農業局......“
他抬頭,眼裡熬得通紅,“您說這法子要是全縣推廣,得救多少娃娃?“
林英沒接話,目光落在他身後的牆報上,李有田昨天貼的“反季菜破壞地脈“的大字報,被人撕得隻剩半張,邊角還沾著泥。
“李有田那老東西,今兒在代銷點罵了半晌。“趙乾事搓了搓凍僵的手,把抄本塞進懷裡,“說您用邪術催苗,遲早遭報應,我截了他給縣領導的告狀信......“
他突然壓低聲音,“林姑娘,您說這世道,咋就有人見不得彆人過好日子?“
林英摸了摸腰間發燙的玉墜,寒潭的低語又湧進耳朵,這次格外清晰:“筆成劍,根在傳。“
她望著趙乾事懷裡的抄本,想起白天老菜頭跪在雪地裡的模樣,想起二狗子舉著綠藤歡呼的模樣,想起小栓攥著分來的錢說要給全村娃娃買糖的模樣……
原來最鋒利的劍,從來不是獵槍,是能讓一百戶人吃飽飯的法子。
“趙哥,明兒捎兩筐菜去縣裡。“林英轉身往外走,皮靴踩得雪粒飛濺,“讓農業局的同誌嘗嘗,這"邪術"種出來的菜,香不香。“
二月初五夜裡,林英在加工廠清點新收的菜筐。
玉墜突然燙得灼人,她剛摸上,就聽見寒潭深處傳來細碎的響動,像嫩芽頂破凍土,像陶管裡的水開始奔湧。
她抬頭,見牆上掛著的手冊初稿被風掀起一頁,墨跡未乾的“寒地反季種植法“幾個字,在月光下泛著暖光。
“這次,我們種的不是菜。“她輕聲說,指尖撫過那些字跡,“是未來。“
二月初六清晨,縣城的薄霧還沒散。
縣官員辦公室的窗台上,擺著兩筐沾著雪的青菜。
翠綠的葉子上凝著白霜,卻半點沒蔫,湊近了聞,竟有股清甜的草香。
“張書記,這是靠山屯送來的......“
門被輕輕推開。
喜歡重生1958,扛槍打獵帶富全村請大家收藏:()重生1958,扛槍打獵帶富全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